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61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包括由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拼装组成的具有供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工作面的芯模件、以及布置在芯模件两端并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芯模固定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使用此芯模对复合材料纤维进行缠绕,特点是工件进行固化后能快速对工件不通过受大的外力进行脱模,使工件受损伤程度大大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
本专利技术属于纤维缠绕成型模具
,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
技术介绍
目前的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的中间主体部分是一体型,工件维缠固化成型后,工件脱模需受外加很大的力,故工件脱模带来很大不便,因此需要特殊设计的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能够有效地使用此芯模对复合材料纤维进行缠绕,特点是工件进行固化后能快速对工件不通过受大的外力进行脱模,使工件受损伤程度大大减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包括由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拼装组成的具有供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工作面的芯模件、以及布置在芯模件两端并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芯模固定件。进一步的,所述的芯模固定件由芯模固定环与芯模端部盖组成,其中,所述芯模固定环置于芯模件端部内侧空间,并用于向外支撑所述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所述芯模端部盖则用于盖住所述芯模固定环,并与所述大芯模块和小芯模块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芯模固定环为侧边数等于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总数的多边形,且所述芯模固定环的侧边与所述大芯模块和小芯模块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芯模固定环的侧边上加工有垂直与芯模轴向贯通的第一通孔,并通过与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一螺丝和第一平垫圈分别与所述大芯模块和小芯模块的内侧螺纹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芯模端部盖的一侧表面加工成大圆面,并通过大圆面靠齐所述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的端部。更进一步优选的,在芯模端部盖上还加工有分别对应所述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的第二通孔,并通过与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螺丝和第二平垫圈分别与所述大芯模块和小芯模块的端部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芯模件由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间隔循环拼装呈圆筒状。进一步的,所述的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分别设有三块。进一步的,小芯模块与大芯模块拼装时,所述小芯模块具有沿芯模件轴线方向的拔模角度,即小芯模块与大芯模块拼装时,两者的拼装面形成方便小芯模块沿轴线拔出的斜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复合材料纤维进行缠绕固化后脱模功能,是一种合理及可靠地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大芯模块,2-小芯模块,3-芯模固定环,4-芯模端部盖,5-第一螺丝,6-第一平垫圈,7-第二螺丝,8-第二平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如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为整体式结构,可以为常规的具有一定弧度的板件等。另外,文中的“大”、“小”等主要是为了区分部件名称,并没有具体的表征其具体尺寸的含义。以下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的功能部件或处理技术,则表明均为本领域的为实现的对应功能的常规部件或常规处理技术。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拼装组成的具有供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工作面的芯模件、以及布置在芯模件两端并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芯模固定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芯模固定件由芯模固定环3与芯模端部盖4组成,其中,所述芯模固定环3置于芯模件端部内侧空间,并用于向外支撑所述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所述芯模端部盖4则用于盖住所述芯模固定环3,并与所述大芯模块1和小芯模块2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芯模固定环3为侧边数等于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总数的多边形,且所述芯模固定环3的侧边与所述大芯模块1和小芯模块2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芯模固定环3的侧边上加工有垂直与芯模轴向贯通的第一通孔,并通过与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一螺丝5和第一平垫圈6分别与所述大芯模块1和小芯模块2的内侧螺纹连接。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芯模端部盖4的一侧表面加工成大圆面,并通过大圆面靠齐所述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的端部。更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在芯模端部盖4上还加工有分别对应所述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的第二通孔,并通过与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螺丝7和第二平垫圈8分别与所述大芯模块1和小芯模块2的端部螺纹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芯模件由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间隔循环拼装呈圆筒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分别设有三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小芯模块2与大芯模块1拼装时,所述小芯模块2具有沿芯模件轴线方向的拔模角度,即小芯模块2与大芯模块1拼装时,两者的拼装面形成方便小芯模块2沿轴线拔出的斜度。以上各实施方式可以任一单独实施,也可以任意两两组合或更多的组合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包括由三块大芯模块1与三块小芯模块2间隔拼装组成的具有供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工作面的芯模件、以及布置在芯模件两端并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芯模固定件。芯模固定件由芯模固定环3与芯模端部盖4组成,其中,芯模固定环3置于芯模件端部内侧空间,其为侧边数等于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总数的六边形,且芯模固定环3的侧边与大芯模块1和小芯模块2的内侧通过第一螺丝5与第一平垫圈6可拆卸连接。芯模端部盖4则用于盖住芯模固定环3,其一侧表面加工成大圆面,并通过大圆面靠齐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的端部,在芯模端部盖4上还加工有分别对应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的第二通孔,并通过与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螺丝7和第二平垫圈8分别与大芯模块1和小芯模块2的端部螺纹连接。小芯模块2与大芯模块1拼装时,小芯模块2具有沿芯模件轴线方向的拔模角度,即小芯模块2与大芯模块1拼装时,两者的拼装面形成方便小芯模块2沿轴线拔出的斜度。在组装时,大芯模块1和小芯模块2依次安装在芯模固定环3上。大芯模块1与小芯模块2的左右两端分别靠芯模端部盖4的大圆面限位靠齐,上下则靠芯模固定环3及芯模端部盖4的大圆面限位,第一螺丝5和第二螺丝7是先预紧,等大芯模块1和小芯模块2端部配合形成的端面限位圆与芯模端部盖4的大圆面对齐后锁紧。组装好的芯模安装于缠绕机上,复合材料纤维通过程序控制在芯模缠绕形成所需形状的工件。缠绕后的工件带芯模一起放于固化炉内进行固化。将固化后的工件从固化炉内取出后进行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拼装组成的具有供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工作面的芯模件、以及布置在芯模件两端并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芯模固定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拼装组成的具有供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工作面的芯模件、以及布置在芯模件两端并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芯模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模固定件由芯模固定环与芯模端部盖组成,其中,所述芯模固定环置于芯模件端部内侧空间,并用于向外支撑所述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所述芯模端部盖则用于盖住所述芯模固定环,并与所述大芯模块和小芯模块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模固定环为侧边数等于大芯模块与小芯模块总数的多边形,且所述芯模固定环的侧边与所述大芯模块和小芯模块的内侧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固化成型用的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模固定环的侧边上加工有垂直与芯模轴向贯通的第一通孔,并通过与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一螺丝和第一平垫圈分别与所述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峰赵伟唐小军周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第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