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本体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贯穿至本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本体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所述连接板和卡板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定位机构配合使用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本体、传动机构、定位机构、滚轮、连接板、卡板、拨块、定位槽、拉簧、滑槽、滑块和活动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机械臂不便于移动,不方便人们进行搬动,搬运难度强,费时费力,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
本技术属于机械臂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
技术介绍
机械臂是指高精度,多输入多输出、高度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因其独特的操作灵活性,已在工业装配,安全防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械臂是一个复杂系统,存在着参数摄动、外界干扰及未建模动态等不确定性,因而机械臂的建模模型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对于不同的任务,需要规划机械臂关节空间的运动轨迹,从而级联构成末端位姿。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高速度、高精度、高负载自重比的机器人结构受到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关注,因此也促进了机械臂的发展,机械臂在工业中应用较为的广泛,机械臂的发展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且能够精准高效的完成相应的工作,现有的机械臂需要根据客户生产的需求实现各种各样的工作,方便了生产者在有些不便于人工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但是目前的机械臂不便于移动,不方便人们进行搬动,搬运难度强,费时费力,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具备方便机械臂进行移动,方便使用者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机械臂不便于移动,不方便人们进行搬动,搬运难度强,费时费力,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本体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贯穿至本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本体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所述连接板和卡板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定位机构配合使用的定位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两侧均与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分别套设有滑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与滑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右侧与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的底部与定位机构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顶部与滑套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传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配合使用的定位板。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本体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板的底部开设有卡齿,两个连接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本体的底部开设有与连接板配合使用的活动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与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本体、传动机构、定位机构、滚轮、连接板、卡板、拨块、定位槽、拉簧、滑槽、滑块和活动板的配合使用,使用者控制本体的移动,本体的移动带动滚轮的滚轮,从而方便了本体的移动,当本体移动至指定地点时,使用者控制卡板底部的卡齿与地面紧密接触,从而实现了对连接板进行定位的作用,防止了滚轮静放时发生滚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机械臂不便于移动,不方便人们进行搬动,搬运难度强,费时费力,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机构,方便了定位机构的移动,且实现了对定位机构进行限位的作用,能够使定位板与定位槽紧密接触,增加了定位板的定位效果。3、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机构,有效的实现了对连接板和卡板进行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了卡板的移动,方便了本体的移动,且能够增加了卡板的卡紧效果。4、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增加了活动板移动的稳定性,且实现了对活动板进行限位的作用,防止了活动板移动时发生偏斜。5、本技术通过设置卡齿,有效的增加了卡板与地面接触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了卡板的卡紧效果,防止了本体的移动,通过设置活动孔,有效的减少了连接板与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方便了连接板的移动。6、本技术通过设置拉簧,方便了活动板回缩至本体的内腔,从而方便了本体的移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本体;2、传动机构;201、滑杆;202、滑套;203、弹簧;3、定位机构;301、定位板;302、传动板;303、拉环;4、滚轮;5、连接板;6、卡板;7、拨块;8、定位槽;9、拉簧;10、滑槽;11、滑块;12、活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包括本体1,本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4,本体1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板6,连接板5的顶部贯穿至本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本体1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3,连接板5和卡板6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定位机构3配合使用的定位槽8。参考图4,传动机构2包括滑杆201,滑杆201的两侧均与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201的表面分别套设有滑套202和弹簧203,弹簧203的左侧与滑套202固定连接,弹簧203的右侧与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滑套202的底部与定位机构3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传动机构2,方便了定位机构3的移动,且实现了对定位机构3进行限位的作用,能够使定位板301与定位槽8紧密接触,增加了定位板301的定位效果。参考图4,定位机构3包括传动板302,传动板302的顶部与滑套202固定连接,传动板30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环303,传动板30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8配合使用的定位板30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机构3,有效的实现了对连接板5和卡板6进行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了卡板6的移动,方便了本体1的移动,且能够增加了卡板6的卡紧效果。参考图3,活动板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1,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11配合使用的滑槽1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11和滑槽10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增加了活动板12移动的稳定性,且实现了对活动板12进行限位的作用,防止了活动板12移动时发生偏斜。参考图1和图3,卡板6的底部开设有卡齿,两个连接板5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拨块7,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与连接板5配合使用的活动孔。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卡齿,有效的增加了卡板6与地面接触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了卡板6的卡紧效果,防止了本体1的移动,通过设置活动孔,有效的减少了连接板5与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方便了连接板5的移动。参考图3,活动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簧9,拉簧9的顶部与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4),所述本体(1)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板(6),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贯穿至本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本体(1)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2),所述传动机构(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3),所述连接板(5)和卡板(6)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定位机构(3)配合使用的定位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4),所述本体(1)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板(6),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贯穿至本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本体(1)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2),所述传动机构(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3),所述连接板(5)和卡板(6)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定位机构(3)配合使用的定位槽(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滑杆(201),所述滑杆(201)的两侧均与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01)的表面分别套设有滑套(202)和弹簧(203),所述弹簧(203)的左侧与滑套(20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3)的右侧与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02)的底部与定位机构(3)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锦豪,
申请(专利权)人:林锦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