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275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包括操作侧轴承座、传动侧轴承座、轴向定位轴承、轴承座连接结构;所述操作侧轴承座与所述传动侧轴承座呈相对设置,所述轴向定位轴承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内部,所述轴向定位轴承通过锁母锁套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锁紧;所述操作侧轴承座与所述传动侧轴承座通过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实现对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在操作侧使用轴向定位轴承,传动侧不设置定位轴承,两侧轴承座的始对位准确,轧机换辊的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铝箔轧机可以分为粗轧机、中轧机和精轧机。利用不同型号的铝箔轧机可将来料厚度较厚铝质板带卷经过几个道次轧制,使之变成厚度较薄的铝箔。随着铝箔轧机发展,客户对轧机的生产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同时对轧机的换辊速度也要求越来越快。根据轧制道次的要求,多种情况下需要对轧机进行换辊操作,如支承撑辊表面出现缺陷时,轧机需进行换辊操作;如支承辊表面没有缺陷,六个月后也需进行更换支承辊;如在轧制窄料后改轧宽料时,也许进行更换支承辊。现有技术中更换支承辊时,操作侧传动侧都使用轴向定位轴承,由于轴承间隙及惯性的问题,在支承辊进辊时,上下辊轴向锁紧槽会错开导致锁紧板锁不上,浪费时间降低了换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包括操作侧轴承座、传动侧轴承座、轴向定位轴承、轴承座连接结构;所述操作侧轴承座与所述传动侧轴承座呈相对设置,所述轴向定位轴承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内部,所述轴向定位轴承通过锁母锁套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锁紧;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包括横梁连接座、定位螺栓、横梁、固定板、固定螺栓;每个所述轴承连接结构中的横梁连接座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和所述传动侧轴承座侧壁,呈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通过焊接与对应所述操作侧轴承座、传动侧轴承座实现固定;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定位螺栓卡槽,所述横梁连接座另一侧呈开口状结构,形成定位螺栓固定槽,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两侧设有横梁连接座孔,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孔内周向呈螺纹状,形成横梁连接座内螺纹;所述定位螺栓设置于所述横梁连接座中,所述定位螺栓一端卡入所述定位螺栓卡槽中,一端嵌入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中并伸出所述横梁连接座外端;所述横梁设置两侧横梁连接座之间,所述横梁与所述定位螺栓固定连接,实现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操作侧轴承座和所述传动侧轴承座;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横梁连接座顶端,并贴合于所述横梁连接座顶面,所述固定板两端设有固定板孔,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所述固定板孔并伸入所述横梁连接座孔内,配合横梁连接座内螺纹,实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横梁连接座螺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底端呈圆弧状结构,其内径大小与所述定位螺栓外径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呈圆筒状形状,为中空结构,所述横梁内壁两端周向呈螺纹状结构,形成横梁内螺纹,所述定位螺栓伸入所述横梁内,并配合所述横梁内螺纹实现与所述横梁实现螺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内孔径与所述定位螺栓的外径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螺栓采用外六角螺栓。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栓采用内六角螺栓。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是:将横梁连接座通过焊接与两侧的操作侧轴承座和传动侧轴承座固定,将定位螺栓嵌入定位螺栓卡槽内,再将横梁两端与定位螺栓实现固定;再将固定板贴合于横梁连接座顶面,利用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板孔,实现固定螺栓与横梁连接座螺纹固定,固定板压合与横梁连接座顶端。当两侧的操作侧轴承座和传动侧轴承座通过横梁对位连接后,支承辊换辊时可直接更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仅在轧辊的操作侧使用轴向定位轴承,传动侧不设置定位轴承,并通过轴承座连接结构可将两侧操作侧轴承座和传动侧轴承座对位连接,保证了两侧轴承座的始终处于精准对位的状态,支承辊在换辊过程中换辊顺畅,提高了轧机换辊的速度,提升了轧机设备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轴承座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轴承座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操作侧轴承座1、传动侧轴承座2、轴向定位轴承3、轴承座连接结构4、横梁连接座5、定位螺栓卡槽5-1、定位螺栓固定槽5-2、横梁连接座孔5-3、横梁连接座内螺纹5-4、定位螺栓6、横梁7、横梁内螺纹7-1、固定板8、固定板孔8-1、固定螺栓9、横梁底板10、底板卡槽10-1、底板连接孔10-2、底板连接孔内螺纹10-3、固定盖板11、固定盖板孔11-1、固定盖板连接孔11-2、盖板螺栓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操作侧轴承座、传动侧轴承座、轴向定位轴承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成熟运用的零部件,其相互间的装配方式为该领域人员所熟知的公知技术,在本技术中不对其结构原理多做赘述。实施例1结合附图可见,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包括操作侧轴承座1、传动侧轴承座2、轴向定位轴承3、轴承座连接结构4;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与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呈相对设置,所述轴向定位轴承3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内部,所述轴向定位轴承3通过锁母锁套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锁紧;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4包括横梁连接座5、定位螺栓6、横梁7、固定板8、固定螺栓9;每个所述轴承连接结构中的横梁连接座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和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侧壁,呈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5通过焊接与对应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传动侧轴承座2实现固定;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5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定位螺栓卡槽5-1,所述横梁连接座5另一侧呈开口状结构,形成定位螺栓固定槽5-2,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5-2两侧设有横梁连接座孔5-3,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孔5-3内周向呈螺纹状,形成横梁连接座内螺纹5-4;所述定位螺栓6设置于所述横梁连接座5中,所述定位螺栓6一端卡入所述定位螺栓卡槽5-1中,一端嵌入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5-2中并伸出所述横梁连接座5外端;所述横梁7设置两侧横梁连接座5之间,所述横梁7与所述定位螺栓6固定连接,实现所述横梁7连接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和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所述固定板8设置于所述横梁连接座5顶端,并贴合于所述横梁连接座5顶面,所述固定板8两端设有固定板孔8-1,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螺栓9贯穿所述固定板孔8-1并伸入所述横梁连接座孔5-3内,配合横梁连接座内螺纹5-4,实现所述固定板8与所述横梁连接座5螺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4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5-2底端呈圆弧状结构,其内径大小与所述定位螺栓6外径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横梁7呈圆筒状形状,为中空结构,所述横梁7内壁两端周向呈螺纹状结构,形成横梁内螺纹7-1,所述定位螺栓6伸入所述横梁7内,并配合所述横梁内螺纹7-1实现与所述横梁7实现螺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横梁7的内孔径与所述定位螺栓6的外径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螺栓6采用外六角螺栓。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包括操作侧轴承座(1)、传动侧轴承座(2)、轴向定位轴承(3)、轴承座连接结构(4);/n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与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呈相对设置,所述轴向定位轴承(3)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内部,所述轴向定位轴承(3)通过锁母锁套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锁紧;/n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与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通过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4)实现对位固定;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4)包括横梁连接座(5)、定位螺栓(6)、横梁(7)、固定板(8)、固定螺栓(9);每个所述轴承连接结构中的横梁连接座(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和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侧壁,呈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5)通过焊接与对应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传动侧轴承座(2)实现固定;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5)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定位螺栓卡槽(5-1),所述横梁连接座(5)另一侧呈开口状结构,形成定位螺栓固定槽(5-2),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5-2)两侧设有横梁连接座孔(5-3),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孔(5-3)内周向呈螺纹状,形成横梁连接座内螺纹(5-4);所述定位螺栓(6)设置于所述横梁连接座(5)中,所述定位螺栓(6)一端卡入所述定位螺栓卡槽(5-1)中,一端嵌入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5-2)中并伸出所述横梁连接座(5)外端;所述横梁(7)设置两侧横梁连接座(5)之间,所述横梁(7)与所述定位螺栓(6)固定连接,实现所述横梁(7)连接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和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所述固定板(8)设置于所述横梁连接座(5)顶端,并贴合于所述横梁连接座(5)顶面,所述固定板(8)两端设有固定板孔(8-1),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螺栓(9)贯穿所述固定板孔(8-1)并伸入所述横梁连接座孔(5-3)内,配合横梁连接座内螺纹(5-4),实现所述固定板(8)与所述横梁连接座(5)螺纹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承辊轴向定位装置,包括操作侧轴承座(1)、传动侧轴承座(2)、轴向定位轴承(3)、轴承座连接结构(4);
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与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呈相对设置,所述轴向定位轴承(3)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内部,所述轴向定位轴承(3)通过锁母锁套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锁紧;
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与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通过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4)实现对位固定;所述轴承座连接结构(4)包括横梁连接座(5)、定位螺栓(6)、横梁(7)、固定板(8)、固定螺栓(9);每个所述轴承连接结构中的横梁连接座(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和所述传动侧轴承座(2)侧壁,呈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5)通过焊接与对应所述操作侧轴承座(1)、传动侧轴承座(2)实现固定;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5)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定位螺栓卡槽(5-1),所述横梁连接座(5)另一侧呈开口状结构,形成定位螺栓固定槽(5-2),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5-2)两侧设有横梁连接座孔(5-3),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横梁连接座孔(5-3)内周向呈螺纹状,形成横梁连接座内螺纹(5-4);所述定位螺栓(6)设置于所述横梁连接座(5)中,所述定位螺栓(6)一端卡入所述定位螺栓卡槽(5-1)中,一端嵌入所述定位螺栓固定槽(5-2)中并伸出所述横梁连接座(5)外端;所述横梁(7)设置两侧横梁连接座(5)之间,所述横梁(7)与所述定位螺栓(6)固定连接,实现所述横梁(7)连接所述操作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伟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宏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