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尺蠖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该分子标记包括以下引物:F:5’‑TGCTCACGGTGGAAGATCAG‑3’;R:5’‑AGCTGATGTAAAATAGGCCCGA‑3’;该线粒体分子标记具有稳定性好、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并且经过扩增后的条带清晰易读,可有效应用于茶尺蠖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与系统发育研究等领域,为茶尺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新的工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尺蠖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尺蠖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茶尺蠖(EctropisobliquahypulinaWehrli)是属于鳞翅目尺蠖蛾科的一种昆虫。是茶园尺螃类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种类之一。茶尺蠖,幼虫体表较光滑,腹部只有第6腹节和臀节上具足,爬行时体躯一屈一伸,俗称拱背虫、量尺虫、造桥虫等。喜栖在叶片边缘,咬食嫩叶边缘呈网状半透膜斑;后期幼虫常将叶片咬食成较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茶尺蠖常见于长江流域以南各产茶省,尤以江、浙、皖、湘、四川等省发生严重。虽然茶尺蠖危害严重,但是目前采用的预防和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化学药剂的使用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化学药物残留,并且茶尺蠖还可能产生抗药性,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预防方式。生物预防病虫害是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方式,但是一直以来对于茶尺蠖自身的遗传信息的研究却少有研究和报道,使得如何利用生物信息防治茶尺蠖的危害受到极大限制。基于茶尺蠖严重危害,严重影响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开展茶尺蠖的品种鉴定、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评价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然而上述工作都依赖于多态性高,重复性好、标记稳定、带型清晰易判读的分子标记的开发。基于此,专利技术人首次对茶尺蠖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其在尺蠖蛾科家族中的地位。这为后期茶尺蠖的鉴定,以及生物防治茶尺蠖危害茶树提供了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尺蠖的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分子标记挑选的引物具有扩增稳定、电泳条带清晰易判读,并且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可有效用于柑橘潜叶蛾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及系统发育研究领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鉴定茶尺蠖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包括以下引物:F:5’-TGCTCACGGTGGAAGATCAG-3’;R:5’-AGCTGATGTAAAATAGGCCCGA-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尺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供试样品中的DNA;(2)采用上述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对供试样品的模板DNA进行PCR,获取PCR扩增产物;(3)对所得PCR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对电泳检测结果通过分析基本核心SSR结果,确定供试样品的品种。进一步地,所述供试样品为来自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不同地区的茶尺蠖。进一步地,步骤(2)中,扩增体系20μL,包括:5×FastPfuBuffer4μL、2.5mMdNTPs2μL、5μM引物各0.8μL、DNA聚合酶0.4μL、DNA模板10ng,加水补充至20μL;扩增程序:95℃5min,95℃30s,55℃30s,72℃45s,35个循环;72℃10min,10℃保存。进一步地,步骤(3)中,采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在辅助茶尺蠖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与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方法在辅助茶尺蠖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与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通过严格的筛选过程得到了可以用于鉴定鉴定不同地区茶尺蠖的线粒体分子标记。主要针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茶省的茶尺蠖为供试样本,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对茶尺蠖总科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明确茶尺蠖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为茶尺蠖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尺蠖的方法,该线粒体分子标记具有稳定性好、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并且经过扩增后的条带清晰易读,可有效应用于茶尺蠖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与系统发育研究等领域,为茶尺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新的工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PCRMarker扩增结果鉴定胶图;图2为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化后PCR产物电泳图;图3为测序图谱;图4为茶尺蠖的系统发育树。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种对茶尺蠖进行群体遗传分析、亲缘鉴定或品种鉴定的简便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筛选,采用了两个线粒体基因作为茶尺蠖的遗传分化聚类的分子标记物。通过这两个线粒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展示茶尺蠖种间或种内的遗传关系、群体结构和进化时间等;本专利技术方法实验操作简单,简单结果准确,对于鉴定新发茶尺蠖进化来源以及茶尺蠖的原始感染均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专利技术。茶尺蠖的地域分型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流行区域包括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等省,以浙江、江苏、安徽等茶区发生最为严重。线粒体基因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线粒体DNA(mtDNA)分析方法在遗传学、系统分类学、分子生态学、群体遗传及人类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线粒体DNA具有分子结构简单、无内含子、突变率高、进化速度快、稳定母系遗传、无重组等特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鉴定茶尺蠖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引物:/nF:5’-TGCTCACGGTGGAAGATCAG-3’;/nR:5’-AGCTGATGTAAAATAGGCCCGA-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鉴定茶尺蠖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引物:
F:5’-TGCTCACGGTGGAAGATCAG-3’;
R:5’-AGCTGATGTAAAATAGGCCCGA-3’。
2.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尺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供试样品中的DNA;
(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对供试样品的模板DNA进行PCR,获取PCR扩增产物;
(3)对所得PCR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对电泳检测结果通过分析基本核心SSR结果,确定供试样品的品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尺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试样品为来自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不同地区的茶尺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线粒体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德强,刘虹伶,刘超,伍兴隆,肖科军,陈宇,罗曦,毛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