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嵌套凸缘形成的通道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16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其具有多块油芯板(25)和冷却剂芯板(10),每一板(10、25)都具有:邻近板(10、25)的一端(36)的油入口(34);朝向板(10、25)的相对端(40)的油出口(38);邻近板(10、25)的相对端(40)的冷却剂入口(29)和出口(31)。每一油芯板(25)都具有向内倾斜的直立的凸缘(35),其包围油入口(34)的除了其邻近板(25)的一端(36)的部分(37)以外的部分,在部分(37)处一缺口设在凸缘(35)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这样类型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块以层叠关系设置的板,这些板具有对准的第一流体入口,该第一流体待被第二流体冷却;对准的第一流体出口;对准的第二流体入口;以及对准的第二流体出口,这些板形成为使得在相邻板之间具有流动通道,使这堆板中的交替的流动通道允许第一流体通过其中从第一流体入口流到第一流体出口,而阻止第二流体流到这些流动通道,并且使其余交替的流动通道允许第二流体通过其中从第二流体入口流到第二流体出口,而阻止第一流体流到这些其余的流动通道。这种热交换器的一个示例为在1954年5月4日授予Hock先生等人的美国专利No.2,677,531中所披露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热交换器,其制造经济且具有较高的操作效率,这是因为通过这些在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一流体出口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动通道、并且在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动通道的板的传热被优化,从而获得从第一流体到第二流体的高速率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它包括多块第一流体芯板和多块第二流体芯板。每一块板都具有邻近板的一端的第一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其朝向板的相对端与第一流体入口间隔开;第二流体入口;以及第二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入口和出口邻近板的所述相对端。每一第一流体芯板都具有向内倾斜的直立的凸缘,其包围板中的第一流体入口,但除了其邻近板的所述一端的部分之外,在该部分处缺口装置(gapmeans)设在凸缘中。板中的第一流体出口延伸到相邻的板的所述相对端,并且另一向内倾斜的直立的凸缘包围板中的第一流体出口,但除了其邻近的板的所述相对端之外,在该处缺口装置设在所述另一凸缘中。板中直立的凸台设在板中的第一流体出口的相对两侧上,第二流体入口和出口设在所述凸台中。每一第二流体芯板都具有直立的凸台,该凸台具有向内倾斜的侧壁,第一流体入口设在该凸台中。另一直立的凸台具有设在其中的第一流体出口,该凸台延伸到邻近的板的所述相对端,且所述另一直立的凸台具有向内倾斜的侧壁。第一流体芯板和第二流体芯板为交替层叠的关系,各第一流体芯板的第一流体入口的直立凸缘以密封嵌入的方式与相邻的第二流体芯板的凸台的侧壁接触,第一流体入口设在该凸台中。各第一流体芯板的、包围第一流体出口的所述另一直立凸缘,以密封嵌入的方式与相邻的第二流体芯板的、具有第一流体出口的另一直立的凸台接触,一通道用于第一流体在第一流体芯板一侧上的第二流体芯板的所述另一直立凸台与在第一流体芯板另一侧上的第二流体芯板的所述另一直立凸台之间流动,并且从在第一流体芯板的所述另一直立凸缘中的缺口装置延伸到第一流体出口,且各第一流体芯板中的、第二流体入口和出口设在其中的直立凸台与相邻的第二流体芯板密封地接触。各第一流体芯板的外围密封到相邻的第二流体芯板的外围上。流动通道设在相邻的板之间,且在各第一流体芯板和向上邻近的第二流体芯板之间的流动通道为第一流体流动通道,而在各第二流体芯板和向上邻近的第一芯板之间的流动通道为第二流体流动通道,从而第一流体流动通道与第二流体流动通道交替,且第一流体可从各第一流体芯板的第一流体入口,通过在相应直立凸缘中的缺口装置、通过第一流体流动通道并通过在另一直立凸缘中的缺口装置和所述流动通道而流向第一流体出口,并且第二流体可从各第二流体芯板的第二流体入口,通过第二流体流动通道流向第二流体出口。应理解,或者第一流体可以沿相反的方向流过第一流体流动通道,在这种情况下,板中的第一流体出口将用作第一流体入口,而板中的第一流体入口将用作第一流体出口。第一流体可以是油,其可以是例如天然或合成机油、传输或动力转向油,而第二流体可以是冷却剂,用于冷却热交换器中的油,且以下第一和第二流体就是指油和冷却剂。或者,至少第一和第二流体中的一种可以是,例如水、去离子水、重水或制冷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更易于产生效果,现在将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来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冷却剂芯板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油芯板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冷却剂芯板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油芯板的俯视图;图5是处于层叠关系的、多块冷却剂和油芯板的沿图3和4的线5-5剖取的剖视图;图6是处于层叠关系的、多块冷却剂和油芯板的沿图3和4的线6-6剖取的剖视图;图7是对应于图2中标记A的画圆圈部分的视图,但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油芯板;图8是沿图7中的线8-8剖取的剖视图;以及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例,处于层叠关系的、多块冷却剂和油芯板的沿图3和4的线9-9剖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参考附图的图1和3,每一冷却剂芯板10都包括平的基座11,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基座11的外围被直立的凸缘12包围,该凸缘12沿从基座11的方向向外倾斜。基座11具有冷却剂入口13和冷却剂出口14以及在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另一开口15,该开口15被直立的凸缘16包围,该凸缘16沿从基座11的方向向内倾斜。基座11还具有直立的凸台17,其侧壁18沿从基座11的方向向内倾斜,且其上表面具有油入口19。此外,基座11具有另一直立的凸台20,该凸台20优选地为大致T形,凸台20的侧壁21沿从基座11的方向向内倾斜,且油出口22设在T形凸台20的头部的上表面上。包围开口15的凸缘16位于凸台17和20之间并与它们靠近地隔开,冷却剂入口13和冷却剂出口14邻近板10的与其端部24相对的端部23,并位于凸台20的相对的两侧,油入口19设在端部24的附近,凸台20延伸到紧密邻近的板10的所述相对端部23。参考图2和4,每一油芯板25都包括平的基座26,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基座26的外围被直立的凸缘27包围,该凸缘27沿从基座26的方向向外倾斜。基座26也具有直立的凸台28和另一凸台30,在凸台28的上表面上具有冷却剂入口29,在凸台30的上表面上具有冷却剂出口31。也设有开口32和油入口34,开口32被直立的凸缘33包围,凸缘33沿从基座26的方向向内倾斜,而油入口34除了邻近板25的端部36的部分外被直立的凸缘35包围,在该部分处缺口37设在凸缘35中,凸缘35沿从基座26的方向向内倾斜。基座26还设有近似为T形的油出口38,且油出口38除了邻近板25的相对端部40的部分外被直立的凸缘39包围,在该部分处缺口41设在凸缘39中,凸缘39沿从基座26的方向向内倾斜。包围开口32的凸缘33设在凸缘35和39之间并靠近地与它们隔开。每一凸缘12和27都分别沿从基座11或26的方向向外倾斜,因为在每一凸缘12和27与相邻的基座11或26的部分之间分别为钝角,而凸缘16、侧壁18和侧壁21沿从基座11的方向向内倾斜,因为在凸缘16、侧壁18和侧壁21与相邻的基座11的部分之间为钝角,并且每一凸缘33、35和39都沿从基座26的方向向内倾斜,因为在各凸缘33、35和39与相邻的基座26的部分之间为钝角。现在参考附图的图5和6,应注意到在热交换器中,多块冷却剂芯板10和多块油芯板25以交替的层叠关系设置,冷却剂芯板10和油芯板25都由具有高热导率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例如,铝、不锈钢或铜合金)制成,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多块第一流体芯板和多块第二流体芯板,每一块板都具有:邻近板的一端的第一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其朝向板的相对端与第一流体入口间隔开;第二流体入口;以及第二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入口和出口邻近板的所述相对端;每一第一流体 芯板都具有:向内倾斜的直立的凸缘,其包围板中的第一流体入口,但除了其邻近板的所述一端的部分之外,在该部分处缺口装置设在凸缘中,板中的第一流体出口延伸到相邻的板的所述相对端;另一向内倾斜的直立的凸缘,其包围板中的第一流体出口,但除了其邻近板的所述相对端之外,在该部分处缺口装置设在所述另一凸缘中;和板中直立的凸台,其设在板中的第一流体出口的相对两侧上,第二流体入口和出口设在所述凸台中;每一第二流体芯板都具有:直立的凸台,该凸台具有向内倾斜的侧壁,且第一流体入口设在该凸台中 ;和第一流体出口设在其中的另一直立的凸台,其延伸到邻近的板的所述相对端,所述另一直立的凸台具有向内倾斜的侧壁;第一流体芯板和第二流体芯板是交替层叠的关系,各第一流体芯板的第一流体入口的直立凸缘以密封嵌入的方式与相邻的第二流体芯板的凸 台的侧壁接触,第一流体入口设在该凸台中;各第一流体芯板的、包围第一流体出口的所述另一直立凸缘以密封嵌入的方式与相邻的第二流体芯板的、具有第一流体出口的另一直立凸台接触,一通道用于第一流体在第一流体芯板一侧上的第二流体芯板的所述另一直立凸台与在第一流体芯板另一侧上的第二流体芯板的所述另一直立凸台之间流动,并且从在第一流体芯板的所述另一直立凸缘中的缺口装置延伸到第一流体出口,且各第一流体芯板中的其中设有第二流体入口和出口的直立凸台与相邻的第二流体芯板密封地接触,并且各第一流体芯板的外围密封到相邻的第二流体芯板的外围上;由此流动通道设在相邻的板之间,且各第一流体芯板和向上邻近的第二流体芯板之间的流动通道为第一流体流动通道,而在各第二流体芯板和向上邻近的第一芯板之间的流动通道为第二流体流动通道,从而第一流体流动 通道与第二流体流动通道交替,且第一流体可从各第一流体芯板的第一流体入口通过在相应直立凸缘中的缺口装置、通过第一流体流动通道、并通过在另一直立凸缘中的缺口装置和所述流动通道而流向第一流体出口;并且第二流体可从各第二流体芯板的第二流体入口通过第二流体流动通道流向第二流体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歇尔圣皮埃尔妮古拉弗雷德里克韦基奥拉约瑟夫英格利希肯尼斯埃布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达纳加拿大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