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散热片,它包括一般的上孔(1.1)、一般的下孔(1.2)和一般的联接型面(2),以及第一内皱褶(3)和第二内皱褶(4)、第三中间皱褶(5)和第四外皱褶(6),所述外皱褶(6)的末端是第五反皱褶(7),其特征在于:第四外皱褶(6)和第五反皱褶(7)从下延伸到各自切角(8)的端部,而在单散热片的上侧则与第二皱褶(4)和第三皱褶(5)一起通过两个切角(9)联接两个垂直壁,其中中央地相对于上孔(1.1),在上孔(1.1)的上方和两侧,在第二内皱褶(4)和第三中间皱褶(5)的表面上有球形凹进(10),在下孔(1.2)的两侧上也有类似的球形凹进(1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单散热片与散热组件用于供暖设备的构建领域。
技术介绍
EPA0556433A1号专利披露了一种室内取暖的散热组件,所述组件包括许多单散热片,一对单散热片组成散热件。在散热组件组装成完整的取暖设备,例如,散热器时,各个散热件内有热流体,所述热流体用电阻加热器加热。现有的单散热片有两个一般的孔和一个一般的联接型面,以及用于降低散热器外周面热量同时提高传热效率的第一和第二皱褶。所述单散热片还有第三中间和第四外皱褶,后者的末端是第五反皱褶。形成散热件的两个单散热片的各个皱褶把通道样的部分分开,这降低了所述组件表面,特别是由外皱褶形成的表面的温度。这5个皱褶起避免在外表面的槽中形成尖边缘的作用。用EPA0556433A1号专利的单散热片组装的散热组件具有一个横向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全平。运行中,其安全温度下降,这保证运行中接触外表面时的安全。现有单散热片的缺点是有两个不安全区域,分别在整个组件的各个单散热片的上部和下部,这是因为在单散热片内形成垂直开口的通道。在不安全的下区存在对于使用者来说危险的许多尖的边缘,使用者如与其接触可能受伤。不安全的上区的开口通道,特别是传热通道的表面,这些地方的温度最高,而手,特别是小孩的手很容易伸到这些地方。这种接触会引起疼痛和对身体有害的烫伤。因此,需要给这种取暖设备组件再增加一个护罩。可是这样做又会破坏组件内的对流。为了克服这一破坏,在所述护罩上要设有一些尽量大的孔,但是,小孩的手无法控制而触及传热通道面的危险没有完全消除。由于上述这一切问题,现有散热片和散热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传热速度下降。因为有根据公认的表面温度安全标准做出的严格规定,加大传热表面与加大散热组件与现有散热片的尺寸有关,这会导致材料消耗增加,重量增加,使用不便,最终引起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运行安全性能提高、传热速度加快、材料消耗降低的单散热片与散热组件。这一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单散热片达到的,所述单散热片包括一般的上孔、一般的下孔和一般的联接型面,以及第一和第二内皱褶、第三中间和第四外皱褶,所述外皱褶末端为第五反皱褶。第四外皱褶和第五反皱褶从下延伸到各自切角的端部并在所述单散热片的上侧与第二和第三皱褶一起通过两个切角联接两个垂直壁。中央地相对于上孔,在其上方和两侧,在第二内皱褶和第三中间皱褶的表面上有球形凹进,在下孔的两侧上也有类似的球形凹进。还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它包括若干散热件,各个散热件由一对单散热片组成,所述单散热片就是上面说明的那种散热片。所述单散热片和散热组件的优点是提高了运行安全性与传热速度。另一优点是生产方法简单并降低材料消耗。附图说明下面通过附图所示的一个例子更加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单散热片从外侧看的正视图;图2是沿图1的单散热片纵轴线A-A剖开的断面图;图3是单散热片的侧视图;图4是单散热片从上方看的视图;图5是沿图1的单散热片C-C轴线剖开的断面图;图6是沿图1的单散热片B-B轴线剖开的断面图;图7是单散热片从下方看的视图;图8是单散热片从外侧看的轴测图;图9是单散热片从内侧看的轴测图; 图10是散热件的轴测图;图11是沿图10的散热件D-D线剖开的横断面图;图12是沿图10的散热件E-E轴线剖开的横断面图;图13是散热组件的轴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到图9所示的单散热片包括一般的上孔1.1、一般的下孔1.2和一般的联接型面2,以及第一内皱褶3和第二内皱褶4、第三中间皱褶5和第四外皱褶6,所述外皱褶6的末端是第五反皱褶7。第四外皱褶6和第五反皱褶7从下延伸到各自切角8的端部,并且与第二、第三皱褶4、5一起在单散热片的上侧通过两个切角9联接两个垂直壁。中央地相对于上孔1.1,在其两侧和上方,在第二内皱褶4和第三中间皱褶5的表面上有球形凹进10,在下孔1.2的两侧上也有类似的球形凹进11。图10至图12所示的散热件12是用一对单散热片制成的,所述单散热片就是图1所示的单散热片。图13所示散热组件包括若干诸如图10所示的散热件。图1到图9所示的单散热片是用冲压工具通过冷拉、打孔1.1和1.2以及连续的外形切削作业直到如图所示的最后形状制成的。所述散热件(图10、11、12)包括两个单散热片,彼此相对地精确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两个联接区域。第一联接区域在一般的联接型面2的中间,第二联接区域则沿着第一皱褶3。为了把两个单散热片联接起来,要进行两次连续的焊接作业。第一次是在一般的联接型面2的中间进行点焊。第二次作业包括在第一皱褶3的间隙内沿一般的联接型面2的轮廓设置滚焊接缝。从而在一对单散热片的两个相对的一般的联接型面2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积(图12)。球形凹进10和11为焊接辊提供必要的通行空间,所述焊接辊的直径能保证大量生产所需的手段。在球形凹进10、11与皱褶4、5之间的过渡处形成的边缘加强所述单散热片的结构。散热组件(图13)通过在一般的孔1.1和1.2周围区域内焊接若干散热件组装而成,从而形成传热流体(图中未显示)流动的均匀的密封容积。所述容积被任意地分成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沿孔1.1的轴线延伸。第二个区域包括由所有散热件的一般联接型面2所封闭的空间。第三个区域包括沿孔1.2轴线的空间。所述传热流体填充第二和第三个区域的空间并达到第一个区域的高度。在第三个区域内还安装一个电阻加热元件(图中未显示),对传热流体加热。因此,所述传热流体膨胀,这一膨胀为第一个区域(沿孔1.1的轴线)的容积所吸纳。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由单散热片构成的,相应的由组件构成的散热器就能最大量地传热。这是因为在组件的大的加热和传热表面上获得温度很高。表面温度高对使用者是危险的,但是,散热片,相应地也就是所述组件,只是在散热件内提供了热的传热流体流通的可能性。因此,热被传到通道的壁上,所述壁由相互面对的一般联接型面2形成,对于这些型面而言,则会把热传到皱褶3、4、5、6和7。直接与热的皱褶表面相接触的空气粒子被加热,然后通过对流把吸收的热传到室内。如图12所示,一般的联接型面2和皱褶3以其外表面把热传到周围环境,而皱褶4、5、6、7、球形凹进10、11和切角8、9则以其两个表面传热。这样,整个传热表面的面积就大量增加了,而散热组件外面的皱褶6的温度则下降了。换言之,可以接触的皱褶6由于大量传热,其温度对于人并不危险。另一方面,散热件的相对安装的皱褶4、5、6、7形成连续的垂直结构,从而增加对流(烟囱效应)。散热组件以这种方式保证冷空气自由进入其下部,以及热空气通过散热件内相对的皱褶7和相邻的散热件之间的相对的皱褶5形成的槽逸出。用这种方法在散热组件内,尤其在一般的联接型面2和所述皱褶3内,实现了高温的集中。由于皱褶4、5、6、7的两侧传热和增加对流的垂直结构,传热得以增强。皱褶6表面的温度下降。所述散热组件有一个均匀平直的横向上表面,由各个散热片的皱褶6互相联接形成,所述皱褶上端与切角9联接并在下端的末端是切角8,由散热件内的皱褶7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散热件的皱褶5之间的距离构成槽,所述槽形成皱褶6的绉,而这两个距离是相等的。如图11所示,所有槽的边缘都是圆的,特别是在皱褶5与6之间的过渡点以及皱褶6与7之间的过渡点更是如此。这在接触的情况下提供了安全保障,这是因为所述槽的大小不允许手,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D·马里诺夫,
申请(专利权)人:菲科索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