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634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水泵能耗高等技术问题。本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热管理模块、散热器、暖风芯体和电子水泵,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具有出口一、出口二和入口一的腔体、用于控制腔体各出口开合的阀组件以及能根据发动机本体内的水温调控阀组件开合度的电控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水泵、发动机腔体和暖风芯体通过水管依次首尾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一,所述出口一、电子水泵、发动机本体和入口一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二,所述出口二、散热器、电子水泵、发动机本体和入口一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冷却系统结构同时优化水泵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技术属于车身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暖机和散热均对发动机燃油效率和排放性能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排放及油耗法规的要求的日益严苛,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越来越趋向于精细化及电控化,电子水泵、热管理模块等冷却系统的新技术已逐渐被各主机厂采用。我国专利申请文献(申请号:201510143658.2)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暖机控制方法和装置,包括热管理模块、发动机水泵、发动机本体(包括发动机缸盖和布水道)、增压器、电子水泵、小循环管路、机油冷却器、散热器、电机和若干管路阀,加热管理模块根据冷却液当前温度所属的温度阈值区间,利用电机对球阀进行调节,从而调节与发动机冷却系统各零部件对应的管路阀的开合程度,实现分阶段地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逐级加热。上述技术方案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量,然而该冷却系统中包含发动机水泵和电子水泵,使得系统成本较高且管路布置复杂,并且发动机本体冷却的小循环和大循环以及机油冷却循环均采用发动机水泵(即机械水泵),不能根据各零部件的实际情况按需调节转速,导致水泵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化冷却系统结构同时优化水泵的功耗。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热管理模块、散热器、暖风芯体和电子水泵,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具有出口一、出口二和入口一的腔体、用于控制腔体各出口开合的阀组件以及能根据发动机本体内的水温调控阀组件开合度的电控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水泵、发动机腔体和暖风芯体通过水管依次首尾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一,所述出口一、电子水泵、发动机本体和入口一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二,所述出口二、散热器、电子水泵、发动机本体和入口一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三。当整车开启空调时,电子水泵开启,闭合回路一中的水液按照以下方式循环流动:水液从发动机本体内流出,经暖风芯体和电子水泵,返回至发动机本体内,可使车内暖风运行。加热管理模块根据冷却液当前温度所属的温度阈值区间,通过阀组件调节出口一和出口二的开合度,从而控制发动机本体冷却的小循环(即闭合回路二)和大循环(即闭合回路三)中的水液流通状态,实现发动机暖机和散热的按需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包含两个水泵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本专利中只设置一个电子水泵,不仅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成本、简化系统的管路布置,而且发动机冷却的小循环、大循环均采用电子水泵,可避免现有技术中机械水泵转速不能按需调节这一弊端,实现电子水泵转速的按需调节,从而优化水泵的功耗,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量。在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所述腔体还具有出口三,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所述出口三、机油冷却器、发动机本体和入口一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四。加热管理模块根据冷却液当前温度所属的温度阈值区间,通过阀组件调节出口一、出口二和出口三的开合度,从而控制发动机冷却本体的小循环(即闭合回路二)和大循环(即闭合回路三)以及机油冷却循环(即闭合回路四)中的水液流通状态,实现发动机暖机和散热的按需调节,从而优化水泵的功耗。在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所述阀组件包括与电控执行器电相连的球阀、设置于出口一处的管路阀一、设置于出口二处的管路阀二和设置于出口三处的管路阀三,管路阀一、管路阀二和管路阀三分别与球阀相连。阀组件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冷却系统的安装便捷性和减低成本,且可保障控制腔体各出口开合的精确性。在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所述发动机本体包括缸体和缸盖,所述缸体具有入流口一、入流口二与出流口一,所述缸盖具有入水口一、出水口一与出水口二,所述电子水泵的出口通过水管分别与入流口一、入水口一连通,所述出流口一通过水管与入口一连通,所述出水口一通过水管与暖风芯体的入口连通,所述出水口二通过水管与入流口二连通。这样布置管路有利于保证缸体和缸盖的冷却效果,保障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性能。在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膨胀水壶,所述膨胀水壶具有排水口、入气口一与入气口二,所述排水口通过水管与电子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入气口一通过气管与设置于缸盖处的水管连通,所述入气口二通过气管与电子水泵的出口连通。入气口一与入气口二的设置,可及时排除缸盖处水管以及电子水泵出口处的水液中的气泡,保障水液在各闭合回路中的顺畅流通,从而有利于优化水泵的功耗。当入气口一或入气口二有气流通入时,可挤压膨胀水壶内的水液并使水液从排水口排出,从而可补充冷却循环中的水液,进一步保障水液的流通和调节,优化水泵的功耗。在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设置于所述缸盖处的水管内设有水温传感器。电控执行器接受水温传感器输送的缸盖内水管的水温信息,调控阀组件调节腔体各出口的开合度,可保障发动机本体内的水温根据实际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保障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性能。在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增压器,所述增压器通过水管并联在电子水泵上。增压器可对流经其的水液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液可依次经电子水泵、发动机本体流入至暖风芯体处,有利于提高整机的暖风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发动机本体的大循环、小循环以及机油冷却循环中的水泵均采用中暖风回路中的电子水泵,减少了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水泵的数量,不仅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成本、简化系统的管路布置,而且实现电子水泵转速的按需调节,优化水泵的功耗,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闭合回路一中的水液循环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闭合回路一和闭合回路二中的水液循环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闭合回路一、闭合回路二和闭合回路四中的水液循环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闭合回路一、闭合回路三和闭合回路四中的水液循环状态的示意图。图中,1、散热器;2、发动机本体;21、缸体;21a、入流口一;21b、入流口二;21c、出流口一;22、缸盖;22a、入水口一;22b、出水口一;22c、出水口二;3、热管理模块;3a、出口一;3b、出口二;3c:出口三;3d、入口一;31、腔体;32、电控执行器;33、阀组件;4、暖风芯体;5、电子水泵;6、机油冷却器;7、膨胀水壶;7a、排水口;7b、入气口一;7c、入气口二;8、水温传感器;9、增压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发动机本体2、热管理模块3、散热器1、机油冷却器6、暖风芯体4和电子水泵5,热管理模块3包括具有出口一3a、出口二3b、出口三3c与入口一3d的腔体31、用于控制出口一3a、出口二3b和出口三3c的开合的阀组件33以及能根据发动机本体2内的水温调控阀组件33开合度的电控执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2)、热管理模块(3)、散热器(1)、暖风芯体(4)和电子水泵(5),所述热管理模块(3)包括具有出口一(3a)、出口二(3b)和入口一(3d)的腔体(31)、用于控制腔体(31)各出口开合的阀组件(33)以及能根据发动机本体(2)内的水温调控阀组件(33)开合度的电控执行器(3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水泵(5)、发动机腔体(31)和暖风芯体(4)通过水管依次首尾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一,所述出口一(3a)、电子水泵(5)、发动机本体(2)和入口一(3d)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二,所述出口二(3b)、散热器(1)、电子水泵(5)、发动机本体(2)和入口一(3d)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2)、热管理模块(3)、散热器(1)、暖风芯体(4)和电子水泵(5),所述热管理模块(3)包括具有出口一(3a)、出口二(3b)和入口一(3d)的腔体(31)、用于控制腔体(31)各出口开合的阀组件(33)以及能根据发动机本体(2)内的水温调控阀组件(33)开合度的电控执行器(3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水泵(5)、发动机腔体(31)和暖风芯体(4)通过水管依次首尾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一,所述出口一(3a)、电子水泵(5)、发动机本体(2)和入口一(3d)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二,所述出口二(3b)、散热器(1)、电子水泵(5)、发动机本体(2)和入口一(3d)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31)还具有出口三(3c),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6),所述出口三(3c)、机油冷却器(6)、发动机本体(2)和入口一(3d)通过水管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33)包括与电控执行器(32)电相连的球阀、设置于出口一(3a)处的管路阀一、设置于出口二(3b)处的管路阀二和设置于出口三(3c)处的管路阀三,管路阀一、管路阀二和管路阀三分别与球阀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滨海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