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12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内部设有换热空间的主筒体以及至少部分延伸设置在换热空间内的给水雾化装置,主筒体进一步包括设于一端的出水口、设于另一端的低温烟气出口以及设于出水口与低温烟气出口之间的高温烟气进口,换热空间设于高温烟气进口与低温烟气出口之间,其中,给水雾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换热空间内的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雾化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采用烟气与水直接接触式换热,大大强化了高温烟气与冷水之间的传热与传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直接接触式 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量燃油(气)锅炉的排烟温度都非常高,有些高达250 °C,甚至更高。如果这些烟气直接排入大气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而且 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所以有必要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由于锅炉排烟温度高,所以烟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汽,现有的间壁 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不能有效的回收这部分水蒸汽的凝结潜热,而且间 壁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体积庞大,经济性能差,不能有效提高燃油(气) 锅炉热效率,节能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传统的接触式换热器由于其阻力 太大而难于在锅炉上釆用。如中国专利第01249156.X号所揭示的一种燃气(油)装置接触式冷 凝器,其包括外壳、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冷却水进口、热水出口,烟 气进口在下方,烟气出口在上方,冷却水进口在上方,热水出口在下方, 在冷却水进口下面设置布液器,布液器的下面设有填料层,烟气进口设 在填料层的下面。但是,该燃气(油)装置接触式冷凝器的烟气的流动 阻力较大并且冷却水的颗粒也较大,因此冷却水和高温烟气不能够充分接触换热。因此,提供一种直接接触式低阻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回收高温烟气中 的水蒸汽凝结潜热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 内部设有换热空间的主筒体以及至少部分延伸设置在换热空间内的给水 雾化装置,主筒体进一步包括设于一端的出水口、设于另一端的低温烟 气出口以及设于出水口与低温烟气出口之间的高温烟气进口 ,换热空间 设于高温烟气进口与低温烟气出口之间,其中,给水雾化装置包括设置 在换热空间内的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雾化喷嘴。可供选择地,给水雾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换热空间的一个橫截面上的 六个或六个以上的雾化喷嘴,比如八个、十个、十二个等等。优选地, 六个或六个以上的雾化喷嘴均匀地设置在换热空间的 一个橫截面上。或 者,六个或六个以上的雾化喷嘴设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心圓上。可供选4^地,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雾化喷嘴设置在换热空间的两个或 者两个以上的横截面上。比如,可以将八个雾化喷嘴分成两级设置,其 中四个雾化喷嘴等间隔设置在换热空间的一个横截面的同 一个圓周上, 另外四个雾化喷嘴等间隔设置在换热空间的另 一个横截面的同 一个圓周 上,并且两级雾化喷嘴相互错开,即,前一级的雾化喷嘴不会妨碍后一可供选择地,主筒体内不设折流板,雾化喷嘴中的一次换热水向换 热空间内雾化喷射并与从高温烟气进口进入的高温烟气逆向直接接触换热。可供选择地,主筒体为立式筒体,雾化喷嘴位于换热空间的上部, 雾化喷嘴与高温烟气进口之间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优选地,若千个折流 板在主筒体的高度方向上分为两层或者两层以上。更优选地,雾化喷嘴 与最上层折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主筒体的横截面直径的八分之一到 三分之一。优选地,出水口与高温烟气进口之间设有蓄水空间,出水口设于蓄 水空间的底部。给水雾化装置包括至少 一条延伸设置在主筒体内部的供 水管,每个雾化喷嘴与至少一条供水管连通。出水口通过管道经由一循 环水泵与供水管连通。循环水泵用以将蓄水空间内的水抽吸到供水管并 通过雾化喷嘴进行再次雾化,从而实现了一次换热水的循环。更优选地,蓄水空间内设有内部流湳着二次换热水的加热盘管。 更优选地,雾化喷嘴与低温烟气出口之间进一步设有均气孔板以及 除雾器。可供选4奪地,可以不设加热盘管以及二次换热水, 一次换热水从主 筒体的出水口输送到燃油(气)锅炉进水管。可供选择地,可以不设均气孔板以及除雾器。可供选^^地,主筒体可以是立式、卧式、或者倾斜设置,主筒体外形可以是立方形、圆筒状等。可供选择地,高温烟气可以来自各种锅炉设备、发动机设备、直燃吸收式制冷机、以及其它排放高温尾气的设备。当用于锅炉设备时,可以充分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锅炉燃料消耗量,节约能源。本技术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采用烟气与水直接接触式换 热,大大强化了高温烟气与冷水之间的传热与传质。烟气由下而上,冷 却水由上而下逆向流动,可有效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同时能将烟气中 的水蒸汽冷凝,并有效吸收水蒸汽的凝结潜热。本技术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设置给水雾化装置,水从给水雾化装置经雾化喷嘴雾化成 为细小水滴,与逆向运动的烟气接触换热的同时,水滴进一步被折流装 置破碎成为更加细小的液滴,这样可增大烟气与水滴反应的比表面积, 更有利于高温烟气与冷却水的传热与传质。由于烟气是通过折流装置曲 折上升,可以极大地降低烟气的流动阻力,彻底解决传统接触式节能器 所存在的阻力过大问题。高温烟气热量被冷却水吸收后,穿过均气孔板, 经除雾器脱水后,由烟气出口排出。高温烟气经过本技术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回收余热后,排烟温度可降低到4(TC左右,按照燃料的低位发热值计算,可将燃油(气) 锅炉热效率提高到100%~110%,甚至更高。本技术的烟气余热回 收节能装置常压运行、安全可靠、体积小、重量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雾化喷嘴可以使 充分雾化的一次换热水的雾化颗粒与高温烟气逆向直接接触换热,充分 回收了高温烟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潜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采用加热 盘管和二次换热水,将被烟气污染的一次换热水的热量间接传递给未受 污染的二次换热氷,从而可以向用户输送洁净的生活用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 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任何在本技术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高温烟气进 口 1、主筒体2、均气孔板3、除雾器4、低温烟气出口 5、给水雾化装 置6、折流板7、支座8、出水口 9、循环水泵10、加热盘管11以及供 水管12。其中,均气孔板3、除雾器4、折流板7设置在主筒体2内部的换热 空间中。折流板7在高温烟气进口 1的上方,给水雾化装置6设置在折 流板7与均气孔板3之间,在均气孔板3上方设置除雾器4。本技术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燃油(气)锅 炉尾部烟道的烟气从高温烟气进口l进入主筒体2后,烟气由下而上分 别通过折流板7之间的缝隙,经均气孔板3均流,再经过除雾器4脱水 后,从低温烟气出口 5再进入锅炉尾部烟道后,依靠引风机或者烟自的 自然抽力排出。给水雾化装置6包括喷水盘61和六个雾化喷嘴62, — 次换热水从给水雾化装置6经雾化喷嘴62雾化成为细小水滴,小水滴在 自重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当水滴溅落到折流板7时,被折流板7破碎成 为更加细小的液雾,经过多级'践落,小水滴被进一步分裂成为更加细小 的水滴,从而可以大大地增加一次换热水和烟气的传热传质比表面积, 水滴在向下流动分裂过程中不断地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吸收高温烟 气的热量,同时将高温烟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充分吸收水蒸气的凝结潜 热。 一次换热水在循环水泵10的作用下经供水管12从主筒体2底部的出水口 9输送回给水雾化装置6。为了获得洁净的生活热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内部设有换热空间的主筒体以及至少部分延伸设置在所述换热空间内的给水雾化装置,所述主筒体进一步包括设于一端的出水口、设于另一端的低温烟气出口以及设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低温烟气出口之间的高温烟气进口,所述换热空间设于所述高温烟气进口与所述低温烟气出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雾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空间内的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雾化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平刘武标刘效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优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