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和水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49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装置,即汽和水的混合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内管和外管两管组成,内管壁上开了众多的小孔,使用时分别在两管中通入水和蒸汽,利用较大流速的水将蒸汽带走,达到蒸汽余热利用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虽简单,但余热利用率很高,而且用途区域极为广泛。(*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装置,即汽和水的混合装置。现各种各样现代化工厂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蒸汽余热,为了不使这些蒸汽余热白白地浪费掉,人们想出各式各可的方法来利用余热。这一般地可分为淋式和管道式两种,对于管道式,一般又是或是蒸汽通过管道在水中通过,或是水通过管道在蒸汽中通过,水和蒸汽这两种物质不相接触,这种余热利用方式热交换效率较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的利用蒸汽余热的装置,即汽和水的混合装置,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可大可小,利用区域广泛,而且热交换率高。本技术是由外管和安装在外管中央的内管所构成,内管管壁上钻有两个以上的透孔(一般是众多的)。使用时,外管中通一种物质(如水),内管中通一种物质(如水蒸汽)。也可以是内管中通水。而外管中通水蒸汽,通过内管壁上的小孔使水蒸汽和水混合,再由水将两者混合物带走,或者由蒸汽将两者混合物带走,通到要利用的地方(如到锅炉、到浴池等),达到蒸汽的余热利用目的。附图是技术的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1是梭子形芯管,芯管1装在内管2中央,两头有小支架6支撑,芯管1的外壁和内管2的内壁间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大小由芯管1和内管2的直径差来决定,由于小支架6很小,不妨碍水或蒸汽在芯管1和内管2之间间隙中流过,内管2壁上钻有众多的透孔。3是外管,外管3的上部焊有立管5,立管5上焊有供连接用的法兰盘8,在外管3的两端均焊有供连接用的法兰盘9,内管2也固定在法兰盘10上。4为连接管,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焊有法兰盘10和法兰盘11,连接管4为2个,通过其上的法兰盘10、外管3两端的法兰盘9、螺丝7,使外管3和连接管4构成一个整体。使用时,由立管5通入带余热的蒸汽(当然也可以通水),由本技术的一端的连接管4通入水,这里可以假设从图中的左端通入水,水从内管2和梭子形管1之间的间隙流过(由于小支架6较小,不妨碍水的流通)。形成较大的流速,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时在内管2和外管3之间的蒸汽就通过内管2上的小孔进入间隙中水里,被水带走,从另一端的连接管4中流出(这里从附图中右边流出),达到水和蒸汽混合的目的。蒸汽的余热将水加热,从而余热利用,加热后的水可以流到所需要的地方,如浴池或者锅炉中。本技术虽然结构简单,但余热利用率很高,且作的可大可小,应用范围很广,有锅炉的地方均可利用。权利要求1.一种汽和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外管3和安装在外管3中间的内管2所构成,且内管2管壁钻有二个以上的透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和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2中央装有一梭子形芯管1,芯管1的外壁和内管2内壁间有间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和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3上部焊有一装有法兰盘8的立管5,在外管3的两头焊有与连接管4相连的法兰盘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和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管4两头焊有法兰盘10和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装置,即汽和水的混合装置。本技术由内管和外管两管组成,内管壁上开了众多的小孔,使用时分别在两管中通入水和蒸汽,利用较大流速的水将蒸汽带走,达到蒸汽余热利用目的。本技术结构虽简单,但余热利用率很高,而且用途区域极为广泛。文档编号B01F3/04GK2046037SQ8820807公开日1989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张新亚 申请人:河南省沈丘县建筑材料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和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外管3和安装在外管3中间的内管2所构成,且内管2管壁钻有二个以上的透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沈丘县建筑材料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