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膨胀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28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加热膨胀炉,包括炉体、炉衬、炉芯管、电热元件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至少二层独立且可相互连通的炉支体叠加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区域,其中最顶层炉支体顶部设有进料装置,最低层炉支体底部设有出料装置;所述炉芯管置于炉体中心,所述电热元件设置于各炉支体内,环绕于炉芯管周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个独立的炉支体分层叠加,可使整个加热设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且便于各构件的更换和维修,易于清理。同时,还可使整个炉体按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度区域,且还可根据需要减少或增加炉支体的数量,或通过更换炉支体中所含电热元件改变温度区温度,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窑炉
,尤其涉及一种可间接加热膨胀珍珠岩、黑 曜岩、松脂岩、蛭石等可膨胀矿物的电加热膨胀炉
技术介绍
现有
里,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蛭石等可膨胀矿物的膨胀加 工窑炉有立式炉和卧式炉结构,都是以煤、油、气为燃料,明火火焰加热,加 \热过程中,物料与火焰直接接触。虽然热效率高,但由于明火火焰的温度峰值 较高且控制精度不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对于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等物 料加热后膨胀出的产品都是开孔结构,火焰产生的痕迹会附着于产品表面,限 制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上述加工设备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工人劳 动强度较大,由于煤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中国专利文献披露了某些改进的窑炉,如,专利号ZL99 1 16356. 7公开了 一种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的制造方法,该专利技术是以电为能源,采用间接加 热的工艺制备出球形闭孔珍珠岩产品。球形闭孔珍珠岩较传统的开孔珍珠岩产 品自身性能有较大的提高,扩大了珍珠岩的使用范围,目前已在全国珍珠岩行 业推广。但该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膨胀炉为多管电加热膨胀炉,由于炉膛内布置 多根炉芯管,因此,各单管径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易结炉、安装维修困难 等缺陷。专利号200320115796. 2公开了一种珍珠岩膨胀电炉,其对上述结构进 行了改进,将炉芯管改成了大直径单管,但其所使用的电热元件是电阻丝,炉 衬材料中的耐火层必须是重质耐火砖才能固定电阻丝,这就导致该炉型难以全 部采用新型节能炉衬材料,同时,该膨胀电炉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温度补偿慢, 空炉升温时间较长,电阻丝易断且更换困难等缺陷。专利号200320113027.9公开了一种双热源自控珍珠岩膨化炉,其在炉体内有一个由内上锥管、内下锥 管、外上锥管、外下锥管构成的膨化腔,电热元件亦为电阻丝。由于炉膛采用 双层环锥柱形腔体,该种炉型存在结构复杂,电阻丝易断且更换困难,易结炉 且难以清理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膨胀炉,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炉 膛结构复杂,电热元件更换困难,易结炉且难以清理等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加热膨胀炉,包括炉体、炉衬、炉芯管、电热元件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至少二层独立且可相互连通的 炉支体叠加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区域,其中最顶层炉支体顶部设有进料装置,最 低层炉支体底部设有出料装置;所述炉芯管置于炉体中心,所述电热元件设置 于各炉支体内,环绕于炉芯管周边。本技术采用多个独立的炉支体分层叠加,可使整个加热设备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且便于各构件的更换和维修,易于清理。同时,还可使整个炉体按 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度区域,且还可根据需要减少或增加炉支体的数量,或通过 更换炉支体中所含电热元件改变温度区温度,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图1之A-A视图。 图中 1 -炉体;1. 1-第一炉支体; 1.2-第二炉支体 1. 4 -第四炉支体; 1. 5 -第五炉支体2-出料装置; 3-支承板;1. 3-第三炉支体; 1. 6-第六炉支体; 4 -观察孔;5 -炉衬;6 -电热it/f牛;7-耐火层;8 -温区隔板;9-炉顶盖;lO-炉管法兰;11 -进料装置12-炉芯管;13-炉体外壳;14 -热电4禺;15-炉膛16 -炉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膨胀炉,参见图1,所述膨胀炉包括 炉体l、炉衬5、炉芯管12、电热元件6以及外接的控制系统,所述炉体1由 至少二层独立的且可相互连通的炉支体叠加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区域, 一般可优 选5 6六层炉支体。如图l所示,本实施例炉体1由六层不同的炉支体构成, 各炉支体均为中空构件,相互依序叠加,可形成六个不同的温区,其从上至下 分别按第一炉支体l.l,第二炉支体1.2,第三炉支体l. 3,第四炉支体1.4, 第五炉支体1. 5和第六炉支体1. 6排列,各炉支体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成整体, 其中最顶层的第一炉支体1. 1顶部设有进料装置11,与炉芯管12连通,待加 热的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蛭石等物料可从进料装置ll加入,进入炉体l 内;所述炉体最低层的第六炉支体1. 6与一炉支座16连接,其底部设有出料装 置2。所述炉芯管12置于炉体1中心,所述电热元件12设置于各炉支体内, 并环绕于炉芯管12之周边。这样,物料从进料装置11进入后,可在炉芯管12 内自上而下流动,通过各温区的电热元件12的辐射,对管内的物料间接加热, 加热完毕的物料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出料装置2所设的漏斗内,并被带走, 完成整个加热过程。由于本技术炉体1采用多个独立的炉支体分层叠加方式,不仅使整个 加热设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而且便于各构件的更换和维修,同时,还可使整个炉体按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度区域,且还可根据需要减少或增加炉支体的数 量,或通过更换炉支体中所含电热元件改变温度区温度,非常方便。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各炉支体可由角钢和钢板构成一筒状 炉体外壳13,可为方形或长方形,在所述第六炉支体1. 6 (最底层)底部,设 有一中间带孔的支持板3,通过该支持板3可将炉体1固定于炉支座16上;在 所述第一炉支体l. 1 (最顶层)炉支体顶部,装有炉顶盖9,该炉顶盖9可作为 整个炉体1之顶部覆盖构件及与进料装置11的连接部件,同时,还可作为炉芯 管12的固定部件,所述炉芯管12顶端可通过一炉管法兰10吊挂在炉顶盖9 上,穿越于整个炉体l中心,下端无固定。在各炉支体之间,设置有一中间带 孔的温区隔板8,可将各区温度按需要有效区分,使整个炉体l形成不同的温 区。所述温区隔板8采用多晶莫来石板材料制成,其具有耐高温、绝热效果好, 高热震稳等特性。如图2所示,在所述各炉支体内壁,设有一炉衬5,其是采用四块多晶莫 来石和硅酸铝纤维制成的成型块,与炉体l结构相适配,上述成型块相互崁合 后环绕贴合于各炉支体内壁,形成保温隔热层。由这种材料制成的炉衬5,节 能,使用寿命长,且釆用成型块方式制作也便于加工和安装。在所述炉衬5内壁,还设有耐火层7,该耐火层7亦采用四块多晶莫来石 制成的成型块相互崁合而成,耐火层7环绕后所形成的空间为炉膛15,炉芯管 12则置于炉膛15中心。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热元件6采用硅碳棒材料制作,这 种材料发热效率高,温度补偿快,损坏后可不停炉更换。所述电热元件6由于 采用棒状结构,可呈井字形水平分层设置,与炉体l结构相适配,安装于炉体 外壳13上,热电偶14与之相连,炉体外壳13—面中央开有热电偶4安装孑L, 两对称面靠近下端开有观察孔4,可观察炉内状况。所述炉芯管12位于呈井字 形排列的硅碳棒中心。这样,既可使电热元件6环绕于炉芯管12周围,使之对炉芯管12具有较均匀的热辐射,同时也可保证炉膛15内温度均勻,另外,这 种设置方式也便于电热元件6的安装和更换。为适应不同的工况及不同的加热物^K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膨胀炉,包括炉体、炉衬、炉芯管、电热元件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至少二层独立且可相互连通的炉支体叠加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区域,其中最顶层炉支体顶部设有进料装置,最低层炉支体底部设有出料装置;所述炉芯管置于炉体中心,所述电热元件设置于各炉支体内,环绕于炉芯管周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延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