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05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包括设置于乘员腿部前方的仪表板,还包括设置于乘员腿部与仪表板之间的约束板以及能够将约束板的顶部推至乘员腿部处的伸展组件,伸展组件包括固定于仪表板上的驱动器以及将驱动器与约束板连接的推杆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在乘员腿部与仪表板之间设置了约束板,并且通过伸展组件在发生碰撞时将约束板推至乘员腿部处用以限制乘员腿部处的位移,从而减小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员的位移,同时该伸展组件与约束板的展开的约束方式对乘员腿部空间没有限制要求,避免了气囊约束方式若腿部空间不足而无法正常展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乘员内部约束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高速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时,需要通过车辆内部的约束系统,通过约束乘员的位移来减小乘员在碰撞过程中所造成的伤害。而目前现有的用于车辆中限制乘员腿部的约束装置一般采用气囊的形式存放在车辆仪表板的中部或者下部,在发生碰撞时,需要乘员的膝部与车辆仪表板之间具有充足的距离才可以将气囊正常展开。而由于乘员自身腿部长度、乘员驾驶时的坐姿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可能出现乘员的膝部与仪表板之间的空间不足,而该空间不足将会导致位于仪表板内部的气囊无法正常展开,而无法产生有效地约束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在车辆仪表板内部设置气囊对乘员腿部进行约束时若空间不足而无法有效得展开气囊进行约束的缺点,提供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包括设置于乘员腿部前方的仪表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乘员腿部与所述仪表板之间的约束板以及能够将所述约束板的顶部推至所述乘员腿部处的伸展组件,所述伸展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上的驱动器以及将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约束板连接的推杆组件。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包括筒状壳体、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上与所述筒状壳体连通的气体发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筒状壳体内与所述推杆组件活动连接的一对活动件。进一步地,所述筒状壳体的中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通,所述筒状壳体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活动件由所述气体发生器驱动分别向着两侧的所述开口处移动。具体地,所述活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筒状壳体内部由所述气体发生器驱动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且能够由所述开口处伸出的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状壳体两端的用于防止所述活动件回缩至所述筒状壳体内部的弹性锁紧件。具体地,所述弹性锁紧件上设有榫头,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与所述榫头匹配的榫眼。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组件包括一对推动杆以及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活动件铰接的一对第三铰链。进一步地,所述约束板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推杆组件活动连接的第一铰链,所述约束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仪表板铰接的第二铰链。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乘员腿部与仪表板之间设置了约束板,并且通过伸展组件在发生碰撞时将约束板推至乘员腿部处用以限制乘员腿部处的位移,从而减小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员的位移,同时该伸展组件与约束板展开的约束方式对乘员腿部空间没有限制要求,避免了气囊约束方式若腿部空间不足而无法正常展开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的未展开状态下位于车辆内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的未展开状态下位于车辆内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的展开状态下位于车辆内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的展开状态下位于车辆内的侧视图。图中:100-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10-乘员腿部、20-仪表板、30-约束板、31-第一铰链、32-第二铰链、40-伸展组件、41-驱动器、411-筒状壳体、4111-筒状壳体的中部、4112-筒状壳体两端的开口、412-气体发生器、413-活动件、4131-活塞、4132-支撑杆、4133-榫眼、42-推杆组件、421-推动杆、422-第三铰链、43-弹性锁紧件、431-榫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100,该约束装置100适用于车辆前部驾驶位以及副驾驶位使用,主要是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该约束装置100展开后可以限制驾驶位或者副驾驶位上乘客的腿部的移动范围,从而减少碰撞对于车辆上乘员的损伤。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100包括设置于乘员腿部10前方的仪表板20,还包括设置于乘员腿部10与仪表板20之间的约束板30以及可将约束板30的顶部推至乘员腿部10处的伸展组件40,伸展组件40包括固定于仪表板20上的驱动器41以及将驱动器41与约束板30连接的推杆组件42。该约束装置100中的约束板30设置在车辆内部,位于乘员腿部10与仪表板20之间,在初始状态下如图2所示,该约束板30由伸展组件40固定于靠近仪表板20的一侧,当发生碰撞时,该伸展组件40上的驱动器41推动推杆组件42,使得推杆组件42推动约束板30的顶部一侧朝向乘员腿部10的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该约束板30与乘员腿部10的膝盖部分抵接,从而尽量减少乘员腿部10在碰撞时所产生的损伤。而本技术所提供的约束装置100中,该约束板30与伸展组件40对于仪表板20与乘员腿部10之间的空间距离并没有限制,因此,该约束板30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腿长的乘客的使用,也可以在不同的坐姿环境下展开,起到对于乘员腿部10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约束装置100中,该约束板30的顶部设有与推杆组件42活动连接的第一铰链31,约束板30的底部设有与仪表板20铰接的第二铰链32。该约束板30的底部通过第二铰链32与仪表板20铰接,使得约束板30的顶部可以围绕该第二铰链32转动。该约束板30的顶部与伸展组件40连接,使得该伸展组件40可以为约束板30提供朝向乘员腿部10移动的推动力。该伸展组件40上的推杆组件42通过第一铰链31与约束板30固定连接,从而将驱动件41所产生的推力转化为约束板30朝向乘员腿部10处移动的推力,进而实现约束板30的顶部与乘员腿部10的膝盖处抵接,如图4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地,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100中,如图1所示,该驱动器41包括筒状壳体411、固定于仪表板20上与筒状壳体411连通的气体发生器412以及设置于筒状壳体411内可与推杆组件42活动连接的一对活动件413。该驱动器41的筒状壳体411呈水平状设置于仪表板20上,筒状壳体411的内部设有气室可以用于充满气体。而其中间设置有气体发生器412,该气体发生器412与筒状壳体411连通后,可以朝着筒状壳体411内部吹送气体,从而推动筒状壳体411内部的一对活动件413沿着筒状壳体411的设置方向移动。具体地,该驱动器41内的筒状壳体411的中部4111与气体发生器412连通,筒状壳体411的两端设置有开口4112,一对活动件413由气体发生器412驱动分别向着两侧的开口4112处移动。该气体发生器412由筒状壳体411的中部4111向气室内输送气体,该气体推动筒状壳体411内的两个活动件413分别朝着筒状壳体411两侧移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件413包括设置于筒状壳体411内部由气体发生器412驱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包括设置于乘员腿部前方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乘员腿部与所述仪表板之间的约束板以及能够将所述约束板的顶部推至所述乘员腿部处的伸展组件,所述伸展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上的驱动器以及将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约束板连接的推杆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包括设置于乘员腿部前方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乘员腿部与所述仪表板之间的约束板以及能够将所述约束板的顶部推至所述乘员腿部处的伸展组件,所述伸展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上的驱动器以及将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约束板连接的推杆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筒状壳体、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上与所述筒状壳体连通的气体发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筒状壳体内与所述推杆组件活动连接的一对活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壳体的中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通,所述筒状壳体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活动件由所述气体发生器驱动分别向着两侧的所述开口处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波涛蔡永周卢静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