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动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电机控制器和电动汽车,被动放电电路中包括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和切换开关,在切换开关未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第一被动放电支路连接,实现汽车正常状态下对储能电容进行放电的要求,在切换开关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第二被动放电支路连接,此时,第一被动放电支路断开,由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对储能电容进行放电。因此,当汽车发生碰撞,且主动放电电路无法正常启动时,由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对储能电容进行快速放电,满足安全放电时间条件,满足了高压碰撞后安全电压的要求,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动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电机控制器和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被动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电机控制器和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由于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电机控制器需求猛增,缩短了电机控制器转型的时间,电机控制器在下电后,因储能电容中还存有电能,为了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需要将储能电容中的电能进行释放,同时,储能电容起到直流与交流转换的枢纽,而,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中,除了需要对储能电容进行被动放电以外,考虑到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实现电机控制器的主动放电功能,即按照国标要求,需要在5S内将储能电容的电压降到安全电压以下。电动汽车中整车控制器的放电控制常见采用主动放电和被动放电相结合的方式,当整车控制器需要泄放储能电容所在的高压电路的高压至安全电压以下时,通过控制主动放电电路和/或被动放电电路对储能电容进行放电使电压处于安全电压以下。主动放电电路能在较短时间(一般为5秒)内泄放高压电至安全电压,被动放电电路相比较主动放电电路,放电时间会长的多(一般为2分钟)。电动汽车中,被动放电电路始终处于放电状态,其放电速度较慢,放电时间较长,主要保证正常状态下高压电路的放电要求。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后,需要快速对高压电路进行放电以保证电压在安全电压以下(时间一般为5秒至60秒),此时,气囊控制器发送气囊硬线信号至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气囊硬线信号后发送放电需求信号至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控制主动放电电路并与被动电路相配合实现高压电路的快速放电,满足电动汽车碰撞后的高压电安全要求。但是,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若整车控制器发生故障而无法发送放电需求信号至电机控制器时,电机控制器则无法控制主动放电电路正常启动,从而无法实现储能电容的快速放电,此时,只能由被动放电电路对储能电容进行放电,由于被动放电电路放电速度慢且放电时间长,汽车发生碰撞时,无法满足对储能电容进行快速放电的需求,即放电时间超出60秒,无法满足高压碰撞后安全电压的要求,威胁乘客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发生碰撞时,在主动放电电路无法正常启动时,由于被动放电电路的放电速度慢,无法对汽车进行快速的放电而导致高压泄漏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被动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电机控制器及汽车,在汽车发生碰撞,当主动放电电路无法正常启动时,提升了被动放电电路的放电速度,对汽车进行快速的放电,满足了高压碰撞后安全电压的要求,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被动放电电路,包括: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与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并联并接入高压电路,用于对所述高压电路进行被动放电;所述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连接,并且在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串接;其中,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且满足安全放电时间条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动放电电路中包括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和切换开关,在切换开关未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第一被动放电支路连接,实现汽车正常状态下对储能电容进行放电的要求,在切换开关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第二被动放电支路连接,此时,第一被动放电支路断开,由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对储能电容进行放电。第二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小于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实现汽车碰撞状态下对储能电容进行快速放电的要求。因此,当汽车发生碰撞,且主动放电电路无法正常启动时,由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对储能电容进行快速放电,满足安全放电时间条件,满足了高压碰撞后安全电压的要求,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具有第一放电电阻,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具有第二放电电阻,所述第二放电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放电电阻的阻值。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路具有储能电容;所述第一放电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电源正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切换开关未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第一放电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串接;所述切换开关的静触点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负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放电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电源正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切换开关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放电电阻的另一端串接;所述切换开关的静触点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负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具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的输入回路用于接收所述预定信号,在所述切换开关未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串接;在所述切换开关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切换开关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断开,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接通。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信号具体为汽车碰撞信号和/或气囊弹出信号。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放电电路,包括主动放电电路和以上任意一种所述的被动放电电路,所述主动放电电路与被动放电电路并联并接入高压电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动放电电路中包括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和切换开关,在切换开关未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第一被动放电支路连接,实现汽车正常状态下对储能电容进行放电的要求,在切换开关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第二被动放电支路连接,此时,第一被动放电支路断开,由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对储能电容进行放电。第二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小于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实现汽车碰撞状态下对储能电容进行快速放电的要求。因此,当汽车发生碰撞,且主动放电电路无法正常启动时,由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对储能电容进行快速放电,满足安全放电时间条件,满足了高压碰撞后安全电压的要求,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当主动放电电路能正常启动时,在发生高压碰撞后,主动放电电路和第二被动放电支路相配合,更进一步加快了储能电容的放电速度,缩短了将高压降低至安全电压的时间,提高了防高压泄漏的可靠性,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放电电路中第二被动放电支路中的第二放电电阻的阻值不超过所述主动放电电路中第三放电电阻的阻值。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放电电路中第一放电电阻支路的第一放电电阻的阻值与所述第二放电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处于3至5之间。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全桥逆变电路;所述主动放电电路包括:所述第三放电电阻、IGBT开关管,所述高压电路具有储能电容;所述第三放电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电源正极、所述储能电容的一端和所述被动放电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放电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IGBT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动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和切换开关;/n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与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并联并接入高压电路,用于对所述高压电路进行被动放电;/n所述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连接,并且在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串接;/n其中,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且满足安全放电时间条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和切换开关;
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与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并联并接入高压电路,用于对所述高压电路进行被动放电;
所述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连接,并且在接收到预定信号后切换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串接;
其中,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的放电时间且满足安全放电时间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具有第一放电电阻,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具有第二放电电阻,所述第二放电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放电电阻的阻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路具有储能电容;
所述第一放电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电源正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切换开关未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第一放电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串接;
所述切换开关的静触点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负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另一端接;
所述第二放电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电源正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切换开关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放电电阻的另一端串接;
所述切换开关的静触点分别与所述高压电路的负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具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所述继电器的输入回路用于接收所述预定信号,
在所述切换开关未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串接;
在所述切换开关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切换开关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被动放电支路断开,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被动放电支路接通。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辉,李原,陈永龙,孙增光,
申请(专利权)人: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