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和极片尺寸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476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和极片尺寸检测系统,涉及极片检测技术领域,通过相邻两次的图像信息,分别获取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再获取到待测极片在相邻两次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内的运动距离S,根据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计算得出待测极片的宽度L,通过采集间隙处的图像信息,从而避免了需要将整个极片囊括在相机视野中的情况,进而能够通过小视野相机实现尺寸测试功能,无需增加相机数量和采用大视野相机,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第一距离A、第二距离B以及运动距离S来计算得出极片宽度尺寸,结果精确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和极片尺寸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极片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和极片尺寸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检测方式中,当极片片宽较大时,为提高检测精度,需要使用4个小视野相机,或采用2个大视野高精度相机来飞拍检测极片的片宽和片长。极片到检测工位后进行拍照示意,在使用4个相机时由于四个相机曝光时间差异,会带入检测误差=曝光时间差异×极片传送速度,同时四个相机成本高,安装维护难度高,且检测精度低;如果想要只用2个相机来检测,那么需要高精度相机覆盖整个极片宽度方向,相机成本高。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成本低廉,同时检测精度高的极片尺寸检测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其对相机视野和数量要求低,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检测精度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尺寸检测系统,其成本低,且检测精度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时所述间隙处的图像信息;依据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获取所述待测极片在获取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内的运动距离S;依据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计算得出所述待测极片的宽度L。进一步地,获取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时的图像信息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位置信息;依据所述位置信息计算得出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的时间信息;在所述待测极片经过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间后获取所述图像信息。进一步地,依据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的步骤,包括:依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依据下一个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二距离B。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极片在获取相邻的所述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内的运动距离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速度V;依据所述运动速度V和获取相邻的所述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计算得出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进一步地,所述待测极片的宽度L、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所述待测极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所述待测极片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二距离B之间满足以下关系:L=S-A-B。一种极片尺寸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上述的极片尺寸检测方法,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时所述间隙处的图像信息;所述控制器还用于依据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待测极片在获取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内的运动距离S;所述控制器还用于依据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计算得出所述待测极片的宽度L。进一步地,所述极片尺寸检测系统还包括相机,所述相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图像信息,并传递至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极片尺寸检测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和计时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计时器连接,所述计时器与所述相机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位置信息,所述计时器用于依据所述位置信息计算得出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的时间信息,并依据所述时间信息触发拍照信号,所述相机用于依据所述拍照信号采集所述图像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所述测距模块还用于依据下一个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二距离B。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内置有计算公式:L=S-A-B,所述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所述待测极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所述待测极片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二距离B计算得出所述待测极片的宽度L。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和极片尺寸测试系统,能够通过小视野相机实现尺寸测试功能,通过相邻两次的图像信息,分别获取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再获取到待测极片在相邻两次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内的运动距离S,根据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计算得出待测极片的宽度L,通过采集间隙处的图像信息,从而避免了需要将整个极片囊括在相机视野中的情况,进而能够通过小视野相机实现尺寸测试功能,无需增加相机数量和采用大视野相机,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第一距离A、第二距离B以及运动距离S来计算得出极片宽度尺寸,结果精确可靠。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极片尺寸测试方法,其对相机视野和数量要求低,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检测精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尺寸检测系统的第一结构框图;图2为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尺寸检测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运行结构图;图3为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尺寸检测系统在第二视角下第一时刻的运行结构图;图4为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尺寸检测系统在第二视角下第二时刻的运行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尺寸检测系统的第二结构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尺寸检测方法的步骤框图。图标:100-极片尺寸检测系统;110-控制器;111-测距模块;113-计算模块;130-相机;150-传感器;170-计时器;200-输送带;300-待测极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时所述间隙处的图像信息;/n依据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n获取所述待测极片在获取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内的运动距离S;/n依据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计算得出所述待测极片的宽度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时所述间隙处的图像信息;
依据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
获取所述待测极片在获取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内的运动距离S;
依据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计算得出所述待测极片的宽度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时的图像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位置信息计算得出相邻的待测极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相机视野的时间信息;
在所述待测极片经过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间后获取所述图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相邻两次的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两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和第二距离B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
依据下一个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二距离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极片在获取相邻的所述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内的运动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速度V;
依据所述运动速度V和获取相邻的所述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T计算得出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极片的宽度L、所述待测极片的运动距离S、所述待测极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A、所述待测极片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相机视野中心之间的第二距离B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L=S-A-B。


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标强李立鹏陈飞许正锋阳如坤魏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