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氩氧炉炉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57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氩氧炉炉型结构,它包括具有炉壳和炉衬的炉体,炉衬紧贴炉壳的部分为耐火材料永久层,内层为耐火砖,炉体后部的风眼区设置着风眼,以炉体轴线为圆心,以炉口为观察面,炉体的前部和炉体的后部为扇形,炉体的后部半径大于炉体前的半径,其特征是:炉体底部的后部为半圆柱形,将风眼区炉衬的厚度相对于风眼区对面的炉衬,加大1倍至2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氩氧炉。
技术介绍
氩氧炉是目前国内外冶炼不锈钢常用的一种精炼炉,现有的氩氧炉炉体的底部为30°-60°的锥型,由于风眼区耐火材料所受侵蚀严重,而且炉体很大,因此耐火砖的消耗大,氩氧炉的炉龄偏低,因而生产效率低、每吨钢的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氩氧炉耐火砖消耗大、炉龄低、炼钢成本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火砖消耗小、炉龄长、炼钢成本低的氩氧炉。本技术的方案是加大风眼区炉衬的厚度,使炉衬的蚀损基本一致,提高了炉龄。本技术包括具有炉壳和炉衬的炉体,炉衬紧贴炉壳的部分为耐火材料永久层,内层为耐火砖,炉体后部的风眼区设置着风眼,以炉体轴线为圆心,以炉口为观察面,炉体的前部和炉体的后部为扇形,炉体的后部半径大于炉体前的半径,其特征是炉体底部的后部为半圆柱形,将风眼区炉衬的厚度相对于风眼区对面的炉衬,加大1倍至2倍,一般加大1至1.5倍。为了降低耐火材料消耗,扩大炉体的后部,以炉体轴线为中心,炉体后部的扇形角为180°。本技术对氩氧炉采取上述结构上的改进,使风眼区的炉衬侵蚀与其它部位的基本一致,降低了耐火材料的消耗,从而明显提高了炉龄,降低了炼钢的成本。经试用,可提高炉龄34%-69%。每吨成本降低了50%-8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上述图中 1、炉壳 2、炉衬3、耐火材料永久层4、耐火砖 5、炉体6、炉体前部7、炉体底 8、炉底下层耐火砖 9、炉底壳10、炉口 11、炉膛 12、炉体后部13、风眼区14、炉体底后部 15、风眼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描叙的氩氧炉包括具有炉壳1和炉衬2的炉体5,炉衬2紧贴炉壳1的部分为耐火材料永久层3,内层为耐火砖4,炉体后部12的风眼区13设置着风眼15,以炉体5轴线为圆心,以炉口10为观察面,炉体前部6和炉体后部12为扇形,炉体后部12的半径大于炉体前部6的半径,其特征是炉体底后部14为半圆柱形,炉体底7前部的炉衬厚400厘米,将风眼区13炉衬的厚度相对于风眼区对面的炉衬,加大了500厘米,即炉体底后部14的炉衬厚900厘米。本实施例中,以炉体5轴线为中心,炉体后部12的扇形角为180°,风眼15的内口设置在炉底下层耐火砖8之上。权利要求1.一种氩氧炉炉型结构,它包括具有炉壳和炉衬的炉体,炉衬紧贴炉壳的部分为耐火材料永久层,内层为耐火砖,炉体后部的风眼区设置着风眼,以炉体轴线为圆心,以炉口为观察面,炉体的前部和炉体的后部为扇形,炉体的后部半径大于炉体前的半径,其特征是炉体底部的后部为半圆柱形,将风眼区炉衬的厚度相对于风眼区对面的炉衬,加大1倍至2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氩氧炉炉型结构,其特征是扩大炉体的后部,以炉体轴线为中心,炉体后部的扇形角为180°。专利摘要名为一种氩氧炉炉型结构的氩氧炉,它包括具有炉壳和炉衬的炉体,炉衬紧贴炉壳的部分为耐火材料永久层,内层为耐火砖,炉体后部的风眼区设置着风眼,以炉体轴线为圆心,以炉口为观察面,炉体的前部和炉体的后部为扇形,炉体的后部半径大于炉体前的半径,其特征是炉体底部的后部为半圆柱形,将风眼区炉衬的厚度相对于风眼区对面的炉衬,加大1倍至2倍,一般加大1至1.5倍。以炉体轴线为中心,炉体后部的扇形角为180°。本技术加大风眼区炉衬的厚度,使炉衬的蚀损基本一致,提高了炉龄。文档编号F27D1/16GK2641558SQ03268548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胡玉亭, 冯民全, 梁义兵 申请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玉亭冯民全梁义兵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