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49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包括设置在泵体上高压端燃油通道上的调节滑阀,调节滑阀包括滑阀体、滑阀芯、溢流弹簧和固定塞。滑阀体固定在高压端燃油通道上,且滑阀体为中空管,其中空管的一开口端与高压端燃油通道相通,中空管管壁上设有泄油孔,泄油孔与泵体上低压端燃油输入通道相通;滑阀芯、溢流弹簧和固定塞依次设置在中空管内部,滑阀芯为圆柱形活塞,滑阀芯在燃油压力和溢流弹簧的双向作用下,沿中空管轴向移动,控制泄油孔启闭动作及泄油孔开启截面积,实现燃油压力和流量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泵体高压端燃油通道上设置调节滑阀,实现对高压端燃油压力和流量的调节控制,成功代替传统球阀结构,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共轨用输油泵低压燃油系统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
技术介绍
传统的高压共轨泵用输油泵使用单向安全阀结构,通过球阀开启泄压,以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如附图1所示,现有高压共轨用输油泵中的球阀结构包括:阀座1、钢球2、溢流弹簧3和螺塞4。燃油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5旋转由低压端进入高压端,当系统燃油压力大于球阀结构的开启压力,球阀开启,即钢球2脱离阀座1,溢流弹簧3被压缩,燃油通过钢球2与阀体通道内壁6之间的缝隙漏回低压端,以实现泄压功能。但这种传统的球阀结构由于钢球与阀体通道内壁之间的缝隙截面并不随溢流弹簧的压缩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只能通过拧紧螺塞4来调整溢油弹簧的预紧量,进而实现对钢球开启压力的调整,所以传统的球阀结构不能实现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压力和流量的调节,可控性差。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使其通过可调滑阀结构代替传统球阀结构,既可以达到原有安全阀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对输油泵燃油压力、流量的调节与控制,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使其通过可调滑阀结构代替传统球阀结构,既可以达到原有安全阀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对输油泵燃油压力、流量的调节与控制,从而克服现有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包括设置在泵体上高压端燃油通道上的调节滑阀,所述调节滑阀包括滑阀体、滑阀芯、溢流弹簧和固定塞;所述滑阀体固定在所述高压端燃油通道上,且所述滑阀体为中空管,其中空管的一开口端与所述高压端燃油通道相通,所述中空管的管壁上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泵体上低压端燃油输入通道相通;所述滑阀芯、溢流弹簧和固定塞依次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内部,所述滑阀芯为圆柱形活塞,所述滑阀芯在燃油压力和溢流弹簧的双向作用下,沿所述中空管轴向移动,同时控制所述泄油孔的启闭动作以及所述泄油孔的开启截面积,实现对燃油压力和流量的调节。进一步改进,所述滑阀芯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圆柱形活塞帽,所述溢流弹簧一端与所述固定塞连接,另一端嵌设在所述圆柱形活塞帽内部。进一步改进,所述滑阀芯设置成台阶状圆柱形活塞,所述滑阀体的中空管内壁设置成与所述台阶状圆柱形活塞相匹配的阶梯状结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塞为固定钢球,所述固定钢球与所述中空管内壁过盈配合。进一步改进,所述滑阀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孔径相同,且其中心线均在同一平面上。进一步改进,与所述滑阀体泄压孔相对应的泵体上开设有环形泄油槽,所述环形泄油槽与所述泵体上低压端燃油输入通道相通。进一步改进,所述滑阀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溢流弹簧压缩区域压力的压力平衡孔。进一步改进,所述滑阀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压力平衡孔。进一步改进,所述滑阀体采用20Cr材质制成,所述滑阀芯采用GCr15材质制成。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泵体的高压端燃油通道上设置调节滑阀,并通过调节滑阀中滑阀芯与泄油孔的配合,使滑阀芯在燃油压力和溢流弹簧的双向作用下,沿滑阀体中空管轴向移动,控制泄油孔的启闭动作以及泄油孔的开启截面积,即燃油压力大时,溢流弹簧被压缩的力度大,泄油孔开启截面积大,泄压流量变大,反之,滑阀芯在溢流弹簧的回弹作用力下,泄油孔开启截面积变小,泄压流量变小,则实现了对高压端燃油压力和流量的调节与控制,成功代替了原来的球阀结构,减少能量消耗,延长精滤清器的寿命。2.还通过在滑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泄压孔,并在泵体上开设与泄压孔相对应的环形泄油槽,能顺利实现燃油的泄压。3.还通过在滑阀体的侧壁上设置压力平衡孔,能利于溢流弹簧压缩区域的压力调节,便于滑阀芯的轴向移动。4.还通过采用高硬度的材质制备调节滑阀,避免调节滑阀在工作过程中反复承受的高频率撞击,提高了滑阀的耐磨性能,保证滑阀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高压共轨用输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中调节滑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包括设置在泵体上高压端燃油通道11上的调节滑阀,该调节滑阀包括滑阀体12、滑阀芯13、溢流弹簧14和固定塞15。该滑阀体12固定在该高压端燃油通道11上,且该滑阀体12为中空管,其中空管的一开口端121与该高压端燃油通道11相通,该中空管的管壁上设有泄油孔122,该泄油孔122与泵体上低压端燃油输入通道16相通。该滑阀芯13、溢流弹簧14和固定塞15依次设置在该中空管内部,该滑阀芯13为圆柱形活塞,该滑阀芯13在燃油压力和溢流弹簧14的双向作用下,沿该中空管轴向移动,同时控制该泄油孔122的启闭动作以及该泄油孔122的开启截面积,实现对燃油压力和流量的调节。本实施例中该滑阀芯13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圆柱形活塞帽,该溢流弹簧14一端与该固定塞15固定连接,另一端嵌设在该圆柱形活塞帽内部。该滑阀芯13还设置成台阶状圆柱形活塞,该滑阀体12的中空管内壁设置成与该台阶状圆柱形活塞相匹配的阶梯状结构。该结构便于实现活塞与中空管之间的密闭性,提高燃油压力调节的灵敏度。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塞15为固定钢球,该调节滑阀可以通过调整固定钢球的压入量来调节溢油弹簧的预压量,进而控制滑阀芯的开启压力。该固定钢球与该中空管内壁过盈配合。该滑阀体1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该泄压孔122,该泄压孔122的孔径相同,且其中心线均在同一平面上,利于燃油的泄压。并且,与该滑阀体泄压孔122相对应的泵体上开设有环形泄油槽17,该环形泄油槽17与该泵体上低压端燃油输入通道16相通,能顺利实现燃油的泄压。还有,该滑阀体12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溢流弹簧压缩区域压力的压力平衡孔18,用于溢流弹簧压缩区域的压力调节,便于滑阀芯的轴向移动。该滑阀体1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该压力平衡孔18。为了防止调节滑阀在工作过程中反复承受的高频率撞击,本实施例中该滑阀体12采用20Cr材质制成,该滑阀芯13采用GCr15材质制成,则该调节滑阀能提高滑阀的耐磨性能,延长滑阀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泵体的高压端燃油通道上设置调节滑阀,通过其弹簧力和液压力的动态平衡,能实现对输油泵压力和流量的调节与控制。其工作原理为:来自于输油泵高压端的一定压力燃油通过滑阀体12的开口端121进入滑阀体的中空管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泵体上高压端燃油通道上的调节滑阀,所述调节滑阀包括滑阀体、滑阀芯、溢流弹簧和固定塞;/n所述滑阀体固定在所述高压端燃油通道上,且所述滑阀体为中空管,其中空管的一开口端与所述高压端燃油通道相通,所述中空管的管壁上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泵体上低压端燃油输入通道相通;所述滑阀芯、溢流弹簧和固定塞依次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内部,所述滑阀芯为圆柱形活塞,所述滑阀芯在燃油压力和溢流弹簧的双向作用下,沿所述中空管轴向移动,同时控制所述泄油孔的启闭动作以及所述泄油孔的开启截面积,实现对燃油压力和流量的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泵体上高压端燃油通道上的调节滑阀,所述调节滑阀包括滑阀体、滑阀芯、溢流弹簧和固定塞;
所述滑阀体固定在所述高压端燃油通道上,且所述滑阀体为中空管,其中空管的一开口端与所述高压端燃油通道相通,所述中空管的管壁上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泵体上低压端燃油输入通道相通;所述滑阀芯、溢流弹簧和固定塞依次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内部,所述滑阀芯为圆柱形活塞,所述滑阀芯在燃油压力和溢流弹簧的双向作用下,沿所述中空管轴向移动,同时控制所述泄油孔的启闭动作以及所述泄油孔的开启截面积,实现对燃油压力和流量的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芯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圆柱形活塞帽,所述溢流弹簧一端与所述固定塞连接,另一端嵌设在所述圆柱形活塞帽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压力和流量的高压共轨用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芯设置成台阶状圆柱形活塞,所述滑阀体的中空管内壁设置成与所述台阶状圆柱形活塞相匹配的阶梯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