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434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包括支撑梁上管、支撑梁下管和立柱,该加热炉支撑梁在上管中增加了一个旋流装置,使在水平支撑梁中流动的汽水混合物呈旋流状态,避免了汽水分层现象,使支撑梁管壁可以均匀地冷却,进而可以延长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加热炉支撑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炉支撑梁,特别是涉及一种步进梁式加热炉的汽化冷却系统加热炉支撑梁。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热炉步进梁通常需要周期性频繁地完成上升—前进—下降—后退四个动作。步进梁除需要承受被加热钢坯的步进冲击负荷以外,加热炉支撑梁采用汽化冷却技术使支撑梁的工作温度和承受内压力均比水冷梁有所提高。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汽化冷却支撑梁部分结构截面图。现有技术的支撑梁通常采用单管或双管结构,图1为双管结构,其包括支撑梁上管11、支撑梁下管13和支撑梁上下管之间的连接板12。在汽化冷却支撑梁的使用过程中,支撑梁上管11内的冷却水汽化后易产生汽水分层现象,造成汽侧管壁局部过热,这样会降低支撑梁的冷却效果和使用寿命。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支撑梁上管中增加了旋流装置,而改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加热炉支撑梁的强度、冷却效果和使用寿命,并可以减小加热炉钢坯的水梁黑印,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包括支撑梁上管、支撑梁下管和立柱,其特征在于在该加热炉支撑梁上管中设置有旋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旋流装置是用钢板扭卷制成。前述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扭卷的钢板呈中空的螺旋形状。前述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扭卷后的钢板前后端夹角为90°前述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扭卷后的钢板两端采用双侧15°倒角。前述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旋流装置可以设置为多个。前述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中所述的多个旋流装置是通过圆钢串接在一起。前述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中所述的串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钉连接、螺钉或螺栓连接。前述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扭卷后的钢板前端的外壁紧贴着支撑梁上管的内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在水平支撑梁中加入旋流装置后,在水平支撑梁中流动的汽水混合物呈旋流状态,避免了汽水分层现象,使支撑梁管壁可以均匀地冷却。2、本技术可以延长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加热炉支撑梁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使支撑梁管壁可以均匀地进行冷却,从而延长了支撑梁的使用寿命。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汽化冷却系统的支撑梁上管结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的支撑梁上管结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的支撑梁上管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的支撑梁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的旋流装置剖视图。图5B是图5A中旋流装置的A-A剖视图。图5C是图5A中旋流装置的B-B剖视图。1水平支撑梁2水流11、21水平支撑梁上管12、22连接板13、23水平支撑梁下管24旋流装置30旋流装置组件31薄钢板32圆钢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A~5C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的汽化冷却系统的支撑梁上管结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的支撑梁上管结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的支撑梁上管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的支撑梁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的旋流装置剖视图。图5B是图5A中旋流装置的A-A剖视图。图5C是图5A中旋流装置的B-B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汽化冷却系统在水平支撑梁上管21内增加了旋流装置24,该旋流装置24是用薄钢板31卷扭呈中空螺旋形状而形成的单片旋流片,可以让水流通过。请参阅5B所示,扭卷后的单片旋流片钢板前后端夹角呈90°,并且该钢板采用双侧15°倒角(如图5C所示),以降低汽水混合物流经旋流片的阻力损失。在旋流装置24的前端,扭卷后的钢板31的外壁紧贴着支撑梁上管的内壁。如图4所示,然后将数个扭制成型的薄钢板31用圆钢32串接在一起构成旋流装置组件30,串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还可以采用铆钉连接、螺钉或螺栓连接等,但以焊接连接为最佳。两个旋流片的间距较佳为1m至1.6m之间,例如1.2m。旋流片的个数可以随支撑梁长度不同而不同。当支撑梁内的汽水混合物在支撑梁管内流动时,经过扭曲的薄钢板31时,汽水混合物随着钢板31的扭曲的内表面旋转流动,在支撑梁上管内形成旋流。在旋流中汽水混合物的汽与水始终混合在一起,避免了汽水分层现象。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加热炉支撑梁,其包括支撑梁上管、支撑梁下管和立柱,其特征在于在该加热炉支撑梁上管中设置有旋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瑞松吴仕明石泓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