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金炉底部供气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61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冶金炉底部供气元件,适用于转炉、电炉、各种精炼炉底部吹气搅拌。它由耐火材料芯部和外壳组成,特点是在透气元件下部形成一个气室,距底部≥0.5mm处均匀焊上2根以上钢丝或钢条,钢丝或钢条上垫上1层或多层金属丝网或带孔眼的钢板,所述孔眼的直径为Φ0.01~2mm,在钢板上装入耐火材料芯部,所述耐火材料芯部的体积密度≥2.6g/cm↑[3],显气孔率≥20%,它具有加工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过程中气流分布均匀,抗浸蚀性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过程底部吹气搅拌用弥散式透气元件结构,主要应用于转炉、电炉和各种精炼炉底吹搅拌用弥散式透气元件的设计和制造。现有的冶金过程用弥散式透气元件均采用将配好的镁质或铝质耐火材料直接装入外壳为铁皮或耐火材料的圆锥形或长方形的容器内,供气管直接从底部插入到透气元件的耐火材料中,通过加压成型和高温烧结,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弥散式透气元件(《耐火材料》,增刊,1972,P1-7,《国外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四)》,1989年11月,P122-130)。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底部供气管直接插入到耐火材料中,加工简单,但由于透气元件内没有气室,造成气流在元件内分布不均匀,中心部位气流较大,而边缘部位气流较小,造成使用过程中中心部位浸蚀较快,影响了透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和吹气搅拌的冶金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冶金炉底部用供气元件,该透气元件不仅在使用过程中气流分布均匀,使用寿命长,搅拌效果好,而且加工成本低,结构简单易行。本技术供气元件,由耐火材料芯部和外壳组成,特点是在透气元件下部距底部≥0.5mm处均匀焊上φ1.0~5.0mm的钢丝或钢条,所述钢丝或钢条的根数>2且与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冶金炉底部供气元件,由耐火材料芯部和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透气元件下部距底部≥0.5mm处均匀焊上Φ1.0~5.0mm的钢丝或钢条,所述钢丝或钢条的根数>2且与底部平行,在钢丝或钢条上垫上1层或若干层金属丝网或带孔眼的钢板,所述孔眼的直径为Φ0.01~2mm,这样在透气元件的底部与金属丝网(或带孔眼的钢板)间形成气室,在金属丝网(或带孔眼的钢板)上装入加压成型的耐火材料芯部,所述耐火材料芯部的体积密度≥2.6g/cm↑[3],显气孔率≥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容刘浏崔淑贤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