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989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5:38
本申请提供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尾段壳体包括底板及舱壁,底板周向套接在发动机喷管的外表面,舱壁设置在底板上远离喷管的一侧,舱壁远离喷管一侧的外边缘带有一圈对接端框,包括: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及密封件;第二隔热板对应对接端框设置在靠近喷管一侧的底板的表面,并且抵接在舱壁的表面;第一隔热板设置在与第二隔热板相同一侧的底板表面,并且一端抵接在第二隔热板的表面,另一端抵接在喷管的表面;柔性的密封件设置在第一隔热板与喷管抵接的缝隙中。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板与喷管之间设置第一隔热板及第二隔热板可以将喷管中喷射的高温尾流与底板有效隔绝,从而保护尾段壳体内的电气设备不因温度过高而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
本公开涉及航天隔热
,具体涉及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尾段壳体位于火箭发动机的后裙,主要作用安装必要的电气设备和承载火箭的重量,由于尾段壳体距离发动机喷管很近,发动机喷射出的高温气体不可避免会对尾段壳体产生热辐射和对流换热,会使得尾段壳体温度上升,从而导致尾段壳体内的电气设备失效,因此必须对尾段壳体采取隔热措施。隔热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种,阻隔外部辐射热流通过辐射方式传导进入尾段壳体内;第二种,阻隔外部高温气体通过缝隙进入尾段壳体进行对流换热。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喷管与尾段壳体的装配间隙塞入石棉纤维,尾段壳体上采用金属加防热涂层的组合防热方案,这种方案操作复杂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受尾段壳体与发动机喷管空间上的干涉,仅适用于喷管扩张段的前端有直段喷管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所述尾段壳体包括底板及舱壁,所述底板周向套接在发动机喷管的外表面,所述舱壁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远离所述喷管的一侧,所述舱壁远离所述喷管一侧的外边缘带有一圈对接端框,包括: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及密封件;所述第二隔热板对应所述对接端框设置在靠近所述喷管一侧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并且抵接在所述舱壁的表面;所述第一隔热板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隔热板相同一侧的所述底板表面,并且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侧边,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喷管的外壁;柔性的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板与所述喷管抵接的缝隙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热板通过螺钉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底板的表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隔热板粘贴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热板包括基板、第一分板及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及第二分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分板及第二分板均粘贴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分板设置在靠近所述底板的所述基板的一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分板的一侧表面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靠近所述喷管的一端延伸至远离所述基板的侧边边缘,所述所述第二分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分板远离所述喷管的一侧抵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所述尾段壳体包括底板及舱壁,所述底板周向套接在发动机喷管的外表面,所述舱壁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远离所述喷管的一侧,所述舱壁远离所述喷管一侧的外边缘带有一圈对接端框,包括: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及密封件;所述第二隔热板对应所述对接端框设置在靠近所述喷管一侧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并且抵接在所述舱壁的表面;所述第一隔热板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隔热板相同一侧的所述底板表面,并且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侧边,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喷管的外壁;柔性的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板与所述喷管抵接的缝隙中。通过在底板与喷管之间设置第一隔热板及第二隔热板可以将喷管中喷射的高温尾流与底板有效隔绝,从而保护尾段壳体内的电气设备不因温度过高而失效。另外通过将密封件设置在第一隔热板底端与所述喷管之间的缝隙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尾段壳体与喷管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喷管的尾流通过缝隙回窜到尾段壳体内。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热板通过螺钉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底板的表面。将尾段壳体与发动机后裙对接后,再将第一隔热板可活动地安装在底板上靠近喷管的一侧表面,可以实现方便快速拆装第一隔热板。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分板的一侧表面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靠近所述喷管的一端延伸至远离所述基板的侧边边缘,所述所述第二分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分板远离所述喷管的一侧抵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上。将第二分板安装在基板上喷管的边缘外侧是为了防止因喷管在受热膨胀之后将基板上的第二分板挤掉脱落或错位,进而导致第一隔热板靠近喷管的一侧隔热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中第一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10、底板;120、舱壁;121、对接端框;200、喷管;300、第一隔热板;310、基板;320、第一分板;330、第二分板;400、第二隔热板;500、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尾段壳体包括底板110及舱壁120,所述底板110周向套接在发动机喷管200的外表面,所述舱壁120设置在所述底板110上远离所述喷管200的一侧,所述舱壁120远离所述喷管200一侧的外边缘带有一圈对接端框121。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0与舱壁120为舱段结构的一部分。隔热结构包括:第一隔热板300、第二隔热板400及密封件500;所述第二隔热板400对应所述对接端框121设置在靠近所述喷管200一侧的所述底板110的表面,并且抵接在所述舱壁120的表面;所述第一隔热板300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隔热板400相同一侧的所述底板110表面,并且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400的侧边,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喷管200的外壁。通过在底板110与喷管200之间设置第一隔热板300及第二隔热板400可以将喷管200中喷射的高温尾流与底板110有效隔绝,防止高温热流传入尾段壳体内,从而保护尾段壳体内的电气设备不因温度过高而失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板400是在尾段壳体与发动机后裙对接前安装在尾段壳体的底板110上的,第一隔热板300是在尾段壳体与发动机后裙对接后安装在尾段壳体的底板110上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板400的材料为模压高硅氧酚醛,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隔热板400的材料还可以为其他具有耐高温耐烧蚀的防热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第一隔热板300时可以使其紧贴抵接在喷管200的外弧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板400通过硅橡胶粘贴在所述底板110上。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板300通过螺钉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底板110的表面。将尾段壳体与发动机后裙对接后,再将第一隔热板300可活动地安装在底板110上靠近喷管200的一侧表面,可以实现方便快速拆装第一隔热板300,简化隔热处理的工艺过程。优选地,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板400的宽度与所述对接端框121的宽度一致。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隔热板400是在尾段壳体与发动机后裙对接之前安装在尾段壳体的底板110上,由于底板110的外圈边缘设有一圈对接端框121,将第二隔热板400的宽度与对接端框121的宽度一致可以使得第一隔热板300在尾段壳体与发动机后裙对接之后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所述尾段壳体包括底板(110)及舱壁(120),所述底板(110)周向套接在发动机喷管(200)的外表面,所述舱壁(120)设置在所述底板(110)上远离所述喷管(200)的一侧,所述舱壁(120)远离所述喷管(200)一侧的外边缘带有一圈对接端框(12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板(300)、第二隔热板(400)及密封件(500);/n所述第二隔热板(400)对应所述对接端框(121)设置在靠近所述喷管(200)一侧的所述底板(110)的表面,并且抵接在所述舱壁(120)的表面;/n所述第一隔热板(300)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隔热板(400)相同一侧的所述底板(110)表面,并且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400)的侧边,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喷管(200)的外壁;/n柔性的所述密封件(500)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板(300)与所述喷管(200)抵接的缝隙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所述尾段壳体包括底板(110)及舱壁(120),所述底板(110)周向套接在发动机喷管(200)的外表面,所述舱壁(120)设置在所述底板(110)上远离所述喷管(200)的一侧,所述舱壁(120)远离所述喷管(200)一侧的外边缘带有一圈对接端框(12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板(300)、第二隔热板(400)及密封件(500);
所述第二隔热板(400)对应所述对接端框(121)设置在靠近所述喷管(200)一侧的所述底板(110)的表面,并且抵接在所述舱壁(120)的表面;
所述第一隔热板(300)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隔热板(400)相同一侧的所述底板(110)表面,并且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400)的侧边,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喷管(200)的外壁;
柔性的所述密封件(500)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板(300)与所述喷管(200)抵接的缝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尾段壳体底板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板(300)通过螺钉可活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零壹空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零壹空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