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97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包括冷凝外管,冷凝外管上端连通有进料管,冷凝外管下端连通有出料管,冷凝外管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进料管以及出料管连通的冷凝内管,冷凝外管外侧设置有两个冷凝储水桶,冷凝储水桶下端连通有水泵,两个水泵分别连通有与冷凝外管侧壁连通的进水管,两根进水管外周面分别设置有进水阀门,冷凝储水桶上端连通有与冷凝外管侧壁连通的出水管,两根出水管外周面安装有出水阀门,使得其中一个冷凝储水桶与冷凝外管进行冷凝水循环回收时,另一个冷凝储水桶中的冷凝水停止循环工作并静置冷却,从而减少冷凝水通过热交换后水温升高且降温不及时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冷凝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对从反应釜中产生的产物进行冷却。为了节约用水,现有的冷凝装置常采用冷凝水循环回收的方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冷凝水循环回收的原理是反应产物流经冷凝管并与冷凝管外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冷却的效果。然而在冷凝水循环回收并再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冷凝水通过热交换后水温升高且降温不及时的情况,从而导致冷凝装置冷凝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具有提高冷凝装置的冷凝效果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外管,所述冷凝外管上端连通有进料管,所述冷凝外管下端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冷凝外管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管以及出料管连通的冷凝内管,所述冷凝外管外侧设置有两个冷凝储水桶,所述冷凝储水桶下端连通有水泵,两个所述水泵输出端分别连通有与冷凝外管侧壁连通的进水管,两根所述进水管外周面分别设置有进水阀门,所述冷凝储水桶上端连通有与冷凝外管侧壁连通的出水管,两根所述出水管外周面安装有出水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凝外管的外侧与两个冷凝储水桶连通,使得该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具备两条冷凝水循环路径,并通过控制两个进水阀门以及出水阀门的开闭,使得其中一个冷凝储水桶与冷凝外管进行冷凝水循环回收时,另一个冷凝储水桶中的冷凝水停止循环工作并静置冷却,从而减少冷凝水通过热交换后水温升高且降温不及时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的冷凝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储水桶上端面贯穿有若干个散热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冷凝储水桶因通风性不佳而导致冷凝水热量散失慢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冷凝水紧置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储水桶侧壁开有通口,所述冷凝储水桶外周面设置有正对通口设置的散热风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散热风扇将冷凝储水桶外部的气流通过通口通入冷凝储水桶内,从而加快冷凝储水桶内气流的流动,有利于提高冷凝储水桶内气流的流动性,从而增快冷凝水的热量散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孔内周面设置有第一阻隔网,所述通口内周面设置有第二阻隔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降低外物进入冷凝储水桶的概率,由于散热风扇的开启在驱动冷凝储水桶外部的气流通入冷凝储水桶的同时,也容易夹带外界杂物,通过第一阻隔网以及第二阻隔网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杂物对冷凝水的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内管呈螺旋环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长了从反应釜中反应产物的流动路径,同时减缓反应产物的流速,从而延长反应产物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该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的冷凝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储水桶为铝制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凝储水桶的导热性能提高,同时由于铝制桶导热效率高,从而有利于冷凝水与冷凝储水桶外部进行热交换,从而有利于冷凝水的冷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储水桶内侧设置有铜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并基于铜的特性,铜的导热系数为1386KJ/(M.H.K),而铝的导热系数为735KJ/(M.H.K),铜相比于铝,可容纳的热量更多,且铜的瞬间吸热能力强于铝合金,但散热的速度慢于铝,通过结合两者的材质特性,有利于加速冷凝水的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储水桶与所述铜片通过焊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铜和铝之间的亲和力较差,因而两种金属的结合比较困难,接合处理不好而容易产生较大的介面热阻,进而通过将冷凝储水桶与铜片焊接固定,有利于提高冷凝储水桶与铜片的密合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冷凝外管的外侧与两个冷凝储水桶连通,并通过控制两个进水阀门以及出水阀门的开闭,使得其中一个冷凝储水桶与冷凝外管进行冷凝水循环回收时,另一个冷凝储水桶中的冷凝水停止循环工作并静置冷却,从而减少冷凝水通过热交换后水温升高且降温不及时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的冷凝效果;2.通过在冷凝储水桶上端开设散热孔,并在冷凝储水桶外周面开设通口,同时将散热风扇正对通口设置,进而使得散热风扇将冷凝储水桶外部的气流通入冷凝储水桶内,从而加快冷凝储水桶内气流的流动,有利于提高冷凝水的热量散失速率;3.通过铝制桶与铜片焊接的设置,由于铜的瞬间吸热能力强于铝,而铝散热的速度块于铝,进而通过焊接结合两者的材质特性,有利于加速冷凝水的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冷凝外管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冷凝储水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冷凝外管;11、进料管;12、出料管;13、冷凝内管;2、冷凝储水桶;21、支脚;22、铜片;23、散热孔;24、通口;25、支撑板;26、连接管;3、水泵;4、进水管;41、进水阀门;5、出水管;51、出水阀门;6、第二阻隔网;7、散热风扇;8、第一阻隔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外管1,冷凝外管1上端连通有进料管11,冷凝外管1外周面连通有靠近冷凝外管1下端设置的出料管12。冷凝外管1两侧分别放置有冷凝储水桶2,冷凝储水桶2为铝制桶。冷凝储水桶2下端呈锥型且顶部背离冷凝储水桶2上端面设置。冷凝外管1以及两个冷凝储水桶2下端均设置有四根支脚21。冷凝储水桶2下端连通有连接管26,连接管26远离冷凝储水桶2的一端连通有水泵3,两个水泵3分别连通有进水管4,进水管4远离水泵3的一端与冷凝外管1侧壁连通,进水管4远离水泵3的一端靠近冷凝外管1上端设置。两根进水管4外周面分别安装有进水阀门41,冷凝储水桶2上端连通有与冷凝外管1侧壁连通的出水管5,两根出水管5外周面安装有出水阀门51。冷凝外管1内安装有呈螺旋状的冷凝内管13。冷凝内管13两端分别与进料管11以及出料管12连通。如图3所示,冷凝储水桶2上端面贯穿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出水管5设置的散热孔23。冷凝储水桶2侧壁开有通口24。散热孔23内周面固定有第一阻隔网8,通口24内周面固定有第二阻隔网6。冷凝储水桶2外侧壁固定有位于通口24下方的支撑板25,支撑板25上端面固定有正对通口24设置的散热风扇7。冷凝储水桶2内侧壁焊接有铜片22。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当对反应产物进行冷凝时,反应产物通过冷凝内管13,同时开启与其中一个冷凝储水桶2连通的进水管4上的进水阀门41以及出水管5上的出水阀门51,随之通过水泵3将冷凝水从冷凝储水桶2中通入冷凝外管1中,进而驱使冷凝水与反应产物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反应产物的冷却。当该冷凝储水桶2在循环过程中冷凝水水温升高到难以对反应产物进行有效冷却时,关闭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外管(1),所述冷凝外管(1)上端连通有进料管(11),所述冷凝外管(1)下端连通有出料管(12),所述冷凝外管(1)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管(11)以及出料管(12)连通的冷凝内管(13),其特征是:所述冷凝外管(1)外侧设置有两个冷凝储水桶(2),所述冷凝储水桶(2)下端连通有水泵(3),两个所述水泵(3)输出端分别连通有与冷凝外管(1)侧壁连通的进水管(4),两根所述进水管(4)外周面分别设置有进水阀门(41),所述冷凝储水桶(2)上端连通有与冷凝外管(1)侧壁连通的出水管(5),两根所述出水管(5)外周面设置有出水阀门(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外管(1),所述冷凝外管(1)上端连通有进料管(11),所述冷凝外管(1)下端连通有出料管(12),所述冷凝外管(1)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管(11)以及出料管(12)连通的冷凝内管(13),其特征是:所述冷凝外管(1)外侧设置有两个冷凝储水桶(2),所述冷凝储水桶(2)下端连通有水泵(3),两个所述水泵(3)输出端分别连通有与冷凝外管(1)侧壁连通的进水管(4),两根所述进水管(4)外周面分别设置有进水阀门(41),所述冷凝储水桶(2)上端连通有与冷凝外管(1)侧壁连通的出水管(5),两根所述出水管(5)外周面设置有出水阀门(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冷凝储水桶(2)上端面贯穿有若干个散热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水循环回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卫华孙国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詹姆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