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31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属于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内侧壁设置有内盘管,反应釜本体下端面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反应釜本体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外周面开有容纳槽,容纳槽内侧铰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远离容纳槽的一端铰接固定框,固定框内设置有清洁海绵,固定框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远离固定框的一端与容纳槽的内侧铰接,容纳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铰接,搅拌轴上端外周面设置有与滑块连接的提升机构,从而通过搅拌电机驱动使得清洁海绵对内盘管外周面进行旋转擦洗,便于对内盘管的清洗。

A kind of inner coil heating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反应釜作为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反应容器。而且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可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而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常采用内盘管加热方式来提高反应釜的加热效率。而反应物在反应釜的反应过程中容易发生粘壁形象,尤其是在树脂的缩聚反应的后期需要添加尿素,由于尿素中硫酸盐含量高,就相当于加入了固化剂,促使树脂快速交联成网状结构,若处理不及时,则会使树脂固化在反应釜内盘管的外周面上,进而影响内盘管的传热效率。然而由于内盘管的设置方式是采用半圆管道以蛇形盘绕的方式固定在反应釜内侧壁上,进而使得内盘管外周面与反应釜侧壁形成了起伏的反应接触面,进而形成冲洗的死角,不利于内盘管外周面的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具有便于清洗内盘管外周面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上端面连通有固体进料管,所述反应釜本体内侧壁设置有蛇形盘绕反应釜本体内侧壁的内盘管,所述反应釜侧壁连通有与所述内盘管连通的蒸汽注入管和蒸汽排出管,所述反应釜本体下端面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反应釜本体设置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周面沿搅拌轴轴线方向开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侧铰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远离容纳槽的一端铰接有与搅拌轴平行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清洁海绵,所述固定框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铰接有与第一转杆平行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远离固定框的一端与容纳槽的内侧铰接,所述容纳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铰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外周面铰接,所述搅拌轴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外部的一端外周面设置有与滑块连接且驱使滑块上下移动的提升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框以及搅拌轴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同时通过连接杆与第一连杆以及滑块铰接,并通过提升机构实现滑块的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驱使固定框内的清洁海绵靠近或远离内盘管运动,从而使清洁海绵移动至与反应釜本体内侧壁以及内盘管外周面抵接或收纳与收纳槽,有利于清洁海绵灵活使用以及收纳;同时基于清洁海绵形变的特性,使得清洁海绵与内盘管外周面大面积接触,并通过搅拌电机的驱动,使得清洁海绵绕搅拌轴转动并对内盘管外周面上的附着物进行擦除,而清洁海绵具有吸附能力,从而便于清除反应釜本体内侧壁以及内盘管外周面的黏附物,有利于减少黏附物对内盘管传热效率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设置在反应釜本体上端外部的外周面开有与容纳槽连通的通口,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靠近所述通口设置的提升电机、与所述提升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的卷筒、与容纳槽正对的两个侧壁转动连接且靠近所述通口设置的导向筒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卷筒外周面和滑块上端面固定连接的拉绳,所述拉绳与所述导向筒外周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容纳槽内侧壁转动连接导向筒,通过导向筒的导向作用,提升电机实现了对滑块上下位移的驱动,从而实现电机对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的正常驱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外周面沿搅拌轴轴线方向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分置容纳槽两侧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搅拌叶片不干涉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正常转动以及清洁海绵的正常收纳,同时使得搅拌操作与清洗操作互不影响,有利于反应过程正常进行以及黏附物的有效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靠近容纳槽开口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搅拌轴外周面开有沿搅拌轴轴线方向开有与搅拌轴上端面连通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容纳槽相通,所述滑动槽与容纳槽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侧壁沿搅拌轴轴线方向分别开有与搅拌轴上端面连通的凹槽,所述挡板两侧分别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挡板滑移至容纳槽开口处并封闭闭口设置,当反应釜进行物料反应时,同过清洁海绵收纳在容纳槽内,并通过挡板的设置,进而将收纳在容纳槽的清洁海绵与反应物料隔离开,从而减少清洁海绵吸附反应物料而影响反应产物的生成的情况,同时也降低清洁海绵污染反应物料的概率,有利于反应釜内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位于第一转杆的上方的限位块,当所述第一转杆转至与水平时,所述第一转杆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与限位块下端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转杆上方设置限位块。使得在清洁海绵对内盘管进行擦洗时,限位块为第一连杆提供预紧力,有利于减少第一连杆上翻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设有凸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水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水条对液态反应物进行阻隔,从而减少了液态反应物渗入容纳槽内的情况,由于清洁海绵大量吸附液态反应物使清洁海绵表面吸附能力降低,从而通过防水条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液态反应物对清洁海绵清洁能力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釜本体上端面连通有若干根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部的一端分别连通有朝向所述内盘管设置的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喷头对内盘管上的黏附物进行清洗,并结合清洁海绵的旋转摩擦的清洗方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以及清洗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洁海绵与固定框内侧壁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清洁海绵与固定框固定,并通过增加清洁海绵与固定框侧壁的粘接面积而提高清洁海绵与固定框的连接牢固性,有利于减少清洁海绵在擦洗过程与固定框脱离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上端面设置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为挡板的滑出提供施力点,有利于挡板的取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转杆、固定框、第二转杆以及搅拌轴依次收尾铰接而形成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使得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同步摆动,同时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滑块与第一连杆铰接,通过提升机构驱使滑块沿容纳槽长度方向移动并使清洁海绵与内盘管外周面抵接,从而通过电机驱动使得清洁海绵对内盘管外周面进行旋转擦洗,从而便于清除反应釜本体内侧壁以及内盘管外周面的黏附物,有利于减少黏附物对内盘管传热效率的影响;2.通过挡板与搅拌轴的滑动连接,使得挡板封闭容纳槽设置,进而将收纳在容纳槽的清洁海绵与反应物料隔离开,减少清洁海绵影响反应釜内的反应进程的情况,同时也降低清洁海绵污染反应物料的概率,有利于反应釜内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反应釜本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搅拌轴的破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用于体现挡板与搅拌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6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端面连通有固体进料管(11),所述反应釜本体(1)内侧壁设置有蛇形盘绕反应釜本体(1)内侧壁的内盘管(16),所述反应釜本体(1)侧壁连通有与所述内盘管(16)连通的蒸汽注入管(161)和蒸汽排出管(162),其特征是:所述反应釜本体(1)下端面设置有搅拌电机(2),所述搅拌电机(2)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反应釜本体(1)设置的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外周面沿搅拌轴(3)轴线方向开有容纳槽(31),所述容纳槽(31)内侧铰接有第一转杆(311),所述第一转杆(311)远离容纳槽(31)的一端铰接有与搅拌轴(3)平行的固定框(313),所述固定框(313)内设置有清洁海绵(3131),所述固定框(313)远离第一转杆(311)的一端铰接有与第一转杆(311)平行的第二转杆(314),所述第二转杆(314)远离固定框(313)的一端与容纳槽(31)的内侧铰接,所述容纳槽(3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铰接连接杆(312),所述连接杆(312)远离滑块(5)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12)外周面铰接,所述搅拌轴(3)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外部的一端外周面设置有与滑块(5)连接且驱使滑块(5)上下移动的提升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端面连通有固体进料管(11),所述反应釜本体(1)内侧壁设置有蛇形盘绕反应釜本体(1)内侧壁的内盘管(16),所述反应釜本体(1)侧壁连通有与所述内盘管(16)连通的蒸汽注入管(161)和蒸汽排出管(162),其特征是:所述反应釜本体(1)下端面设置有搅拌电机(2),所述搅拌电机(2)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反应釜本体(1)设置的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外周面沿搅拌轴(3)轴线方向开有容纳槽(31),所述容纳槽(31)内侧铰接有第一转杆(311),所述第一转杆(311)远离容纳槽(31)的一端铰接有与搅拌轴(3)平行的固定框(313),所述固定框(313)内设置有清洁海绵(3131),所述固定框(313)远离第一转杆(311)的一端铰接有与第一转杆(311)平行的第二转杆(314),所述第二转杆(314)远离固定框(313)的一端与容纳槽(31)的内侧铰接,所述容纳槽(3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铰接连接杆(312),所述连接杆(312)远离滑块(5)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12)外周面铰接,所述搅拌轴(3)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外部的一端外周面设置有与滑块(5)连接且驱使滑块(5)上下移动的提升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盘管加热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轴(3)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上端外部的外周面开有与容纳槽(31)连通的通口(34),所述提升机构(6)包括靠近所述通口(34)设置的提升电机(61)、与所述提升电机(61)输出轴同轴连接的卷筒(63)、垂直固定在容纳槽(31)底壁且靠近所述通口(34)设置的导向筒(64)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卷筒(63)外周面和滑块(5)上端面固定连接的拉绳(62),所述拉绳(62)与所述导向筒(64)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连王西求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詹姆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