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626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包括气缸体,设置在气缸体前端与气缸体一体成型的水泵蜗壳,安装在所述水泵蜗壳上的水泵,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泵蜗壳圆周壁面切向连接的水泵出水口,所述水泵出水口与气缸体内部的水路连接,所述水泵出水口连接的水道分成两路水路结构分别经过气缸体的进气侧和气缸体的排气侧流向所述气缸体的后端。水流经过水泵进入气缸体前端内部后水道分流成两路,同时经过发动机进气侧、排气侧流向气缸体后端,水流分布均匀,冷却效果好,提升产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柴油机轻量化要求也来越高,柴油机结构越来越紧凑,为使气缸体结构更加紧凑,通常将水泵蜗壳内置在柴油机缸体上,从而使柴油机整机长度缩短,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提高了柴油机的适配性,极大地方便了整机其他零部件的布置。如中国专利CN207761821U,公开了一种集成水泵蜗壳的四缸柴油机缸体,包括:水泵进水口、节温器回水入口、水泵进水腔、水泵蜗壳进水口、水泵蜗壳、机油冷却器进水通道、机油冷却器腔、缸体水道、水套进水口;水泵进水腔位于节温器回水入口下部;水泵蜗壳位于缸体前端面B中部,机油冷却器腔位于水泵蜗壳后部,机油冷却器腔与机油冷却器进水通道连通;缸体水道位于缸体进气侧上部,与机油冷却器腔贯通,水套进水口连通缸体水道。水泵蜗壳内置,发动机水泵皮带轴向距离缩短,整机结构紧凑。但该结构仍存在如下问题:水泵布置在发动机一侧,采用轴向进水方式,进水只能往一侧进入,水流只能先冷却其中一侧,再从该侧流向另一侧进行冷却,另一侧的冷却效果较差,导致水流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缸体结构,采用集成式水泵蜗壳,结构紧凑,采用水泵切向出水方式,实现了采用两条水路进水的结构,水流分布均匀,冷却效果好,提升产品可靠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包括气缸体,设置在气缸体前端与气缸体一体成型的水泵蜗壳,安装在所述水泵蜗壳上的水泵,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泵蜗壳圆周壁面切向连接的水泵出水口,所述水泵出水口与气缸体内部的水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水泵布置在气缸体的前端,采用切向水泵出水口的结构,水泵的出水平行于气缸体的前端面,水泵安装结构紧凑,水泵采用轴向进水方式进水,进水方向垂直于气缸体的前端面,有利于提升泵水的效率,降低摩擦功。优选的,所述水泵出水口连接的水道分成两路水路结构分别经过气缸体的进气侧和气缸体的排气侧流向所述气缸体的后端。水泵布置在气缸体的前端,采用切向水泵出水口的结构,水泵的出水平行于气缸体的前端面,水流经过水泵进入气缸体前端内部后水道分流成两路,同时经过发动机进气侧、排气侧后在气缸体后端汇合,能够均匀的冷却气缸体的气缸套,第一路水流冷却气缸体的排气侧,同时分流给气缸盖;第二路水流冷却气缸体的进气侧,同时往上分流给气缸盖;水流分布均匀,冷却效果好,提升产品可靠性。水泵蜗壳与气缸体一体成型,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有利于轻量化。优选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还包括机油冷却器,和设置在气缸体侧面的机油冷却器进水口,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水口与所述的水路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在气缸体上且与机油冷却器进水口连接。可避免冷却水直接进入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气缸体侧面有利于水流布置。优选的,所述水泵采用轴向进水方式进水,进水方向垂直于气缸体的前端面,有利于提升泵水的效率,降低摩擦功,提升燃油经济性。优选的,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水口设置在气缸体的进气侧,布置在气缸体的进气侧,进气侧的冷却水温度较低,有利于提高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水泵布置在气缸体的前端,采用切向水泵出水口的结构,水泵的出水平行于气缸体的前端面,水泵安装结构紧凑,水泵采用轴向进水方式进水,进水方向垂直于气缸体的前端面,有利于提升泵水的效率,降低摩擦功。2、水流经过水泵进入气缸体前端内部后水道分流成两路,水流分布均匀,冷却效果好,提升产品可靠性。3、水泵蜗壳与气缸体一体成型,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有利于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的气缸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的水泵蜗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缸体;101、排气侧;102、进气侧;103、上水孔;2、水泵蜗壳;201水泵出水口;3、水泵;4、机油冷却器;5、机油冷却器进水口;6、第一水路;7、第二水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气缸体1的剖面图,示出了冷却水的流向,如箭头所示,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水泵蜗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包括气缸体1,设置在气缸体1前端与气缸体1一体铸造成型的水泵蜗壳2,安装在所述水泵蜗壳2上的水泵3,所述气缸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泵蜗壳2圆周壁面切向连接的水泵出水口201,所述水泵出水口201与气缸体1内部的水路连接。本实施例采用切向水泵出水口的结构,水泵3的出水平行于气缸体1的前端面,水泵3安装结构紧凑,水泵3采用轴向进水方式进水,进水方向垂直于气缸体1的前端面,有利于提升泵水的效率,降低摩擦功。实施例2: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气缸体1的剖面图,示出了冷却水的流向,如箭头所示,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水泵蜗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包括气缸体1,设置在气缸体1前端与气缸体1一体铸造成型的水泵蜗壳2,安装在所述水泵蜗壳2上的水泵3,所述气缸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泵蜗壳2圆周壁面切向连接的水泵出水口201,所述水泵出水口201与气缸体1内部的水路连接,所述水泵出水口201连接的水道分成两路水路,分别为第一水路6和第二水路7,第一水路6经过气缸体1的排气侧101同时分流给气缸盖,第二水路7经过气缸体1的进气侧102同时分流给气缸盖,最后第一水路6和第二水路7在所述气缸体1的后端汇合,然后水流流向散热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机油冷却器4,和设置在气缸体1的侧面的机油冷却器进水口5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4安装在气缸体1上与机油冷却器进水口5连接。可避免冷却水直接进入机油冷却器4,机油冷却器4布置在气缸体1侧面有利于水流布置。如图1示出的冷却水流向可知,所述水泵3采用轴向进水方式进水,提升泵水的效率,降低摩擦功,提升燃油经济性。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水口5设置在气缸体1的进气侧10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冷却水被水泵3轴向泵入后从水泵出水口201切向流出,然后同时进入第一水路6和第二水路7;第一水路6经过气缸体1的排气侧101同时通过上水孔103分流给气缸盖,第二水路7经过气缸体1的进气侧102同时通过上水孔103分流给气缸盖;第二水路7分出一条水路经连通机油冷却器进水口5,流向机油冷却器4,对机油进行冷却;最后第一水路6和第二水路7在所述气缸体1的后端汇合成一条水路,然后流向散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包括气缸体(1),设置在气缸体(1)前端与气缸体(1)一体成型的水泵蜗壳(2),安装在所述水泵蜗壳(2)上的水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泵蜗壳(2)圆周壁面切向连接的水泵出水口(201),所述水泵出水口(201)与气缸体(1)内部的水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包括气缸体(1),设置在气缸体(1)前端与气缸体(1)一体成型的水泵蜗壳(2),安装在所述水泵蜗壳(2)上的水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泵蜗壳(2)圆周壁面切向连接的水泵出水口(201),所述水泵出水口(201)与气缸体(1)内部的水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包括经过所述气缸体(1)的排气侧101的第一水路(6)和经过所述气缸体(1)的进气侧(102)的第二水路(7),所述第一水路(6)和所述第二水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克董家枝樊心龙王春玲吴剑辉赵宁宁陈楚枫韦齐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