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体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626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缸体水套结构,属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缸体水套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至第四缸体水套和缸盖下水口;在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水套隔柱,在第一水套隔柱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第四缸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水套隔柱,缸盖下水口的下端与第四缸进气侧水套连通。本实施例的缸体水套结构实现了缸体和缸盖的横向冷却,先冷却排气侧,提高了整机的冷却效率,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及燃油经济性;加快了发动机冷启动的暖机速度,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体水套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的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缸体水套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多采用纵向冷却,冷却液从缸体前端向后端流动,通过缸盖垫的上水口进入缸盖水套冷却缸盖,最后通过缸盖的出水口流出。上述冷却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发动机暖机速度慢,燃油经济性差,排放不好;2.高负荷时,冷却效率无法满足要求,整机温度高,影响发动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也不利于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体水套结构。本技术的缸体水套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缸体水套、第二缸体水套、第三缸体水套、第四缸体水套和缸盖下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水套隔柱,在所述第一水套隔柱左侧的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在所述第一水套隔柱右侧的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在所述第四缸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水套隔柱,所述缸盖下水口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缸进气侧水套连通;所述第一水套隔柱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水套隔柱的右侧之间构成进气侧水套,所述第一水套隔柱的左侧与所述第二水套隔柱的左侧之间构成排气侧水套。其中,缸筒间设有连通所述排气侧水套至所述进气侧水套的回水通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缸体水套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冷启动时,加快暖机速度;(2)高负荷时,优先冷却排气侧,提高整机的冷却效率;(3)实现发动机的节能减排。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缸体水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缸体水套结构与缸盖垫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缸体水套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缸体水套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缸体水套11、第二缸体水套12、第三缸体水套13、第四缸体水套14和缸盖下水口60。在所述第一缸体水套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水套隔柱31,在所述第一水套隔柱31左侧的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0,在所述第一水套隔柱31右侧的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20。在所述第四缸水套1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水套隔柱32,所述缸盖下水口60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缸进气侧水套连通。所述第一水套隔柱31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水套隔柱32的右侧之间构成进气侧水套,所述第一水套隔柱31的左侧与所述第二水套隔柱32的左侧之间构成排气侧水套。缸筒间设有连通所述排气侧水套至所述进气侧水套的第一回水通路50和第二回水通路51。图2示出了缸盖垫40与上述图1的缸体水套结构的配合结构,所述缸盖垫40上设置有缸盖上水孔41,冷却液从缸体水套进水口10进入,由于第一水套隔柱31的阻挡,冷却液优先流入缸体水套排气侧,通过缸盖垫40上的缸盖上水孔41进入缸盖水套(图中未示出),优先冷却缸盖排气侧,冷却缸盖后冷却液由缸盖下水口60流回缸体水套进气侧,最后从缸体水套出水口20流出。在本实施例中,水套隔柱可适用于多种机型的布置:采用橡胶材料,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水套隔柱安装孔采用机加工工艺,安装方便且定位精准,经验证可应用于4缸增压机型。在本实施例的缸体水套结构中,通过水套隔离柱将缸体冷却水套隔成进、排气侧两个部分。冷却液从缸体排气侧进入缸盖排气侧水套,再从缸盖进气侧流回缸体进气侧,最后流出缸体。实现了缸体和缸盖的横向冷却,先冷却排气侧,提高了整机的冷却效率,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及燃油经济性;加快了发动机冷启动的暖机速度,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缸体水套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缸体水套、第二缸体水套、第三缸体水套、第四缸体水套和缸盖下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水套隔柱,在所述第一水套隔柱左侧的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在所述第一水套隔柱右侧的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在所述第四缸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水套隔柱,所述缸盖下水口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缸进气侧水套连通;所述第一水套隔柱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水套隔柱的右侧之间构成进气侧水套,所述第一水套隔柱的左侧与所述第二水套隔柱的左侧之间构成排气侧水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水套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缸体水套、第二缸体水套、第三缸体水套、第四缸体水套和缸盖下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水套隔柱,在所述第一水套隔柱左侧的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在所述第一水套隔柱右侧的第一缸体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在所述第四缸水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东宣奇武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