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地铁防渗注浆均普遍使用人工配料,目视配料比例,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浆液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一次拌浆只能供1-2个孔的注浆量,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造成了物料的浪费,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原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其特点是,包括系统箱体、安装在系统箱体内的注浆泵单元和制浆系统,注浆泵单元和制浆系统通过注浆管单元连接;所述的制浆系统包括第一搅拌系统、第二搅拌系统、第三搅拌系统、第四搅拌系统、水路系统,水路系统分别连接第一搅拌系统、第二搅拌系统、第三搅拌系统、第四搅拌系统;第一搅拌系统、第二搅拌系统、第三搅拌系统、第四搅拌系统分别连接注浆管单元。第一搅拌系统和第二搅拌系统用于制作水泥浆液,通过控制水泥和水的百分比,从而可以加入不同质量需求的水泥浆液。在施工防渗注浆中,第三搅拌系统和第四搅拌系统用于分别制作水玻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箱体(1)、安装在系统箱体(1)内的注浆泵单元和制浆系统(5),注浆泵单元和制浆系统(5)通过注浆管单元连接;所述的制浆系统(5)包括第一搅拌系统(51)、第二搅拌系统(52)、第三搅拌系统(53)、第四搅拌系统(54)、水路系统(55),水路系统(55)分别连接第一搅拌系统(51)、第二搅拌系统(52)、第三搅拌系统(53)、第四搅拌系统(54);第一搅拌系统(51)、第二搅拌系统(52)、第三搅拌系统(53)、第四搅拌系统(54)分别连接注浆管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箱体(1)、安装在系统箱体(1)内的注浆泵单元和制浆系统(5),注浆泵单元和制浆系统(5)通过注浆管单元连接;所述的制浆系统(5)包括第一搅拌系统(51)、第二搅拌系统(52)、第三搅拌系统(53)、第四搅拌系统(54)、水路系统(55),水路系统(55)分别连接第一搅拌系统(51)、第二搅拌系统(52)、第三搅拌系统(53)、第四搅拌系统(54);第一搅拌系统(51)、第二搅拌系统(52)、第三搅拌系统(53)、第四搅拌系统(54)分别连接注浆管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搅拌系统(51)包括第一搅拌桶(511)、安装在第一搅拌桶(511)顶部的第一搅拌电机(512),第一搅拌桶(511)的顶部设置第一入料口(513),第一搅拌桶(511)的底部设置第一出浆管(514),第一出浆管(514)上设置第一电动阀(515);第一搅拌桶(511)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搅拌系统(52)包括第二搅拌桶(521)、设置在第二搅拌桶(521)顶部的第二搅拌电机(522),第二搅拌桶(521)的顶部设置第二水泥入口(523),第二搅拌桶(521)的底部设置第二出浆管(524),第二出浆管(524)上第二电动阀(525);第一出浆管(514)和第二出浆管(524)分别连接到总出浆管(516)上,总出浆管(516)上并列设置第一分出浆管(517)和第二分出浆管(518),第一分出浆管(517)和第二分出浆管(518)上分别设置第三电动阀(527)、第四电动阀(528);第二搅拌桶(521)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搅拌系统(53)包括第三料罐(531)、安装在第三料罐(531)上的第三搅拌电机(532),第三料罐(531)上安装第三输入管(533),系统箱体(1)内固定第三输入泵(534),第三输入泵(53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三输入管(533)、第三输送管(535),第三输送管(535)上安装第三流量计(536),第三料罐(531)底部设置第三分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液混合注浆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搅拌系统(54)包括第四料罐(541)、安装在第四料罐(541)上的第四搅拌电机(542),第四料罐(541)上设置第四输入管(543),系统箱体(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杰,陈春香,刘晏虹,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