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936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属于汽车后视摄像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带隐藏式雨刮的扰流板不能安装摄像头的问题。本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扰流板后端的中间处具有向下凸出且内部为空腔的凸起部,安装结构包括盖板,凸起部的前侧具有缺口,缺口与凸起部内部的空腔相连通,盖板设置在缺口处且盖板与凸起部相固连,凸起部的后侧具有镜头孔,镜头孔与凸起部内部的空腔相连通且镜头孔与缺口正对设置。本安装结构使摄像头能安装在扰流板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后视摄像
,涉及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后视系统由最初的倒车雷达改进而来,由装在车尾的后视摄像头摄取车后的画面,通过车内的车载显示器,如DVD显示屏显示出来。后视摄像头提供实时的宽视角的车后图像,当车辆处于倒车状态时通过图像显示装置显示车后情况,给操作者减少倒车引起的人员或车辆损伤。现有的部分汽车,会在汽车的尾部设置扰流板,通过设置扰流板来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提高后轮的抓地力,提高汽车的稳定性,一般扰流板后部与后风窗直接搭接,起到支撑作用,该种结构的扰流板延伸区域较大,能够采用传统的摄像头卡接结构固定,即摄像头固定在支架上,然后通过支架自身卡子卡接在扰流板上。而部分车型会在汽车后部布置隐藏式雨刮,需要扰流板后部区域局部切除避让,保证扰流板与雨刮的安全间隙,这导致扰流板后部没有足够的空间固定传统摄像头的卡接结构,导致扰流板无法安装摄像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摄像头能固定安装在扰流板中。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所述扰流板后端的中间处具有向下凸出且内部为空腔的凸起部,安装结构包括盖板,所述凸起部的前侧具有缺口,所述缺口与凸起部内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缺口处且所述盖板与凸起部相固连,所述凸起部的后侧具有镜头孔,所述镜头孔与凸起部内部的空腔相连通且所述镜头孔与缺口正对设置。盖板设置在缺口处,盖板是可以拆卸的,拆下盖板可以将摄像头嵌入固定在凸起部内部的空腔中,同时镜头孔的设置使摄像头可以对外部进行录影,即摄像头能固定安装在扰流板中,且能正常工作,解决隐藏式雨刮的扰流板后部的摄像头布置问题。镜头孔与缺口正对设置与摄像头的结构相适配,使摄像头安装方便;通过盖板的拆装即可对摄像头进行拆装和维修,安装方便。在上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盖板朝向凸起部内部空腔的一侧凹入设置。空腔用于安装摄像头,盖板该种结构可以增大空腔的容积,使摄像头能更好的安装到凸起部中。在上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中,所述扰流板后端的中间处还具有凹入设置的凹入部,所述凹入部与凸起部相邻设置,沿扰流板的前后方向所述凹入部位于凸起部的前方,所述盖板位于凹入部和凸起部之间。凹入部的设置方便盖板的拆装,从而方便摄像头的拆装。在上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缺口处具有抵靠部,所述盖板抵靠在抵靠部上且所述盖板和抵靠部通过紧固件相固连。抵靠部作为固定盖板的载体,抵靠部的设置可以提高盖板固定的牢固程度,抵靠部配合盖板封住缺口,使摄像头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在上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凸起部中具有凸出设置的定位柱和一对凸出设置的供紧固件穿设的固定柱,所述定位柱和固定柱均位于凸起部内部的空腔中。定位柱和固定柱用于固定摄像头,通过三点定位固定的方式,使摄像头固定的牢固程度高。在上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中,所述镜头孔位于一对所述固定柱的正中间。合理利用空间。在上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中,所述扰流板包括上板、内板和下板,所述内板设置在上板的下方,所述下板设置在上板后端的边沿处,所述内板的后端与下板相连,且所述内板的后端与下板形成所述凸起部,所述缺口位于内板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本安装结构通过在扰流板中设置盖板,通过盖板可以将摄像头安装到扰流板凸起部内部的空腔中,且使摄像头能通过镜头孔对外部进行录影,使摄像头能固定安装在扰流板中,且能正常工作,解决隐藏式雨刮的扰流板后部的摄像头布置问题。2、本安装结构只需要对原有的扰流板的局部结构做出微调,即对原有用于制造扰流板的模具进行小幅度改动即可,同时通过盖板的设置使摄像头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扰流板安装摄像头后的状态图。图2是本扰流板安装摄像头后的剖视图。图3是本扰流板安装摄像头后的主视图。图4是本扰流板凸起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安装结构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摄像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扰流板;11、空腔;12、凸起部;13、缺口;14、镜头孔;15、凹入部;16、抵靠部;17、定位柱;18、固定柱;19、上板;110、内板;111、下板;2、盖板;3、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扰流板1包括上板19、内板110和下板111,内板110设置在上板19的下方,下板111设置在上板19后端的边沿处,内板110的后端与下板111相连,且内板110的后端的中间处与下板111形成向下凸出且内部为空腔11的凸起部12。如图4所示,扰流板1后端的中间处还具有凹入设置的凹入部15,凹入部15与凸起部12相邻设置,沿扰流板1的前后方向凹入部15位于凸起部12的前方,安装结构包括盖板2,盖板2位于凹入部15和凸起部12之间。凸起部12的前侧具有缺口13,缺口13位于内板110中,缺口13与凸起部12内部的空腔11相连通,缺口13处具有抵靠部16,盖板2抵靠在抵靠部16上且盖板2和抵靠部16通过紧固件如螺栓或者螺钉相固连。如图5所示,盖板2朝向凸起部12内部空腔11的一侧凹入设置,该凹入形成的空间与凸起部12内部的空腔11相配合,用于安装摄像头3。如图6所示,凸起部12中具有凸出设置的定位柱17和一对凸出设置的供紧固件如螺栓或者螺钉穿设的固定柱18,定位柱17和固定柱18均位于凸起部12内部的空腔11中。凸起部12的后侧具有镜头孔14,镜头孔14位于一对固定柱18的正中间,镜头孔14与凸起部12内部的空腔11相连通且镜头孔14与缺口13正对设置。安装时,扰流板1的上板19、下板111和内板110可以先进行组装,然后通过缺口13将摄像头3嵌入到空腔11中,使摄像头3的镜头对准镜头孔14,使定位柱17穿过摄像头3上的定位孔,同时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穿过摄像头3并穿设在定位柱17中使摄像头3固定。然后将盖板2抵靠在抵靠部16上使盖板2封住缺口13,再通过紧固件如螺栓使盖板2与抵靠部16相固连。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扰流板1、空腔11、凸起部12、缺口13、镜头孔14、凹入部15、抵靠部16、定位柱17、固定柱18、上板19、内板110、下板111、盖板2、摄像头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所述扰流板(1)后端的中间处具有向下凸出且内部为空腔(11)的凸起部(12),其特征在于,安装结构包括盖板(2),所述凸起部(12)的前侧具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与凸起部(12)内部的空腔(11)相连通,所述盖板(2)设置在所述缺口(13)处且所述盖板(2)与凸起部(12)相固连,所述凸起部(12)的后侧具有镜头孔(14),所述镜头孔(14)与凸起部(12)内部的空腔(11)相连通且所述镜头孔(14)与缺口(13)正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所述扰流板(1)后端的中间处具有向下凸出且内部为空腔(11)的凸起部(12),其特征在于,安装结构包括盖板(2),所述凸起部(12)的前侧具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与凸起部(12)内部的空腔(11)相连通,所述盖板(2)设置在所述缺口(13)处且所述盖板(2)与凸起部(12)相固连,所述凸起部(12)的后侧具有镜头孔(14),所述镜头孔(14)与凸起部(12)内部的空腔(11)相连通且所述镜头孔(14)与缺口(13)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朝向凸起部(12)内部空腔(11)的一侧凹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1)后端的中间处还具有凹入设置的凹入部(15),所述凹入部(15)与凸起部(12)相邻设置,沿扰流板(1)的前后方向所述凹入部(15)位于凸起部(12)的前方,所述盖板(2)位于凹入部(15)和凸起部(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王蠡胡峥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