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放置架和与机械臂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远离机械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容纳螺母的容纳管,所述容纳管连接有限定螺母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底板穿设有若干将螺母从容纳管内顶出的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穿过底座插入容纳管内滑动,所述放置架水平放置且其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套接螺母的放置杆,所述放置杆上端分别插入容纳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合理,通过将螺母人工放置于支撑杆上,之后利用容纳管和底座将螺母整体埋入模具内,此时减少了因人工向模具内埋入螺栓所造成的模具的停机时间,从而增加了模具的注塑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
技术介绍
在注塑件生产过程中,部分注塑件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植入螺母,植入的螺母一般为圆形螺母。在植入时通常将螺母先预埋于射出型模具的空内,之后熔融的塑料进入模具内将预埋的螺母包裹,冷却之后螺母与模具连接。预埋于模具的螺母其外壁通常周向会开设若干防滑棱,且同轴开设有环形槽,用于提高螺母与注塑件的连接强度。现有的螺母在埋入模具内时,通常依靠人工完成,当需要埋入的螺母的数量较多时,人工埋入螺母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生产的效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减少人工埋设螺母导致模具停机时间长,影响模具生产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放置架和与机械臂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远离机械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容纳螺母的容纳管,所述容纳管连接有限定螺母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底座穿设有若干将螺母从容纳管内顶出的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穿过底座插入容纳管内滑动,所述放置架水平放置且其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套接螺母的放置杆,所述放置杆上端分别插入容纳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螺母进行预埋时,事先人工将螺母放置于放置杆上,之后机械臂将底座移动至放置架上端并向下移动,使放置杆插入容纳管内,利用限位机构使螺母固定于容纳管内,此时将容纳管移动至模具处,将顶出杆朝向模具方向推动从而使螺母进入模具内,此时减少了人工埋入螺母导致模具停止工作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注塑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套接于容纳管外的弹性套和限制螺母位置的若干限位件,所述容纳管外壁周向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若干限位孔,所述限位件穿过限位孔与螺母抵接,所述限位件远离螺母的一端与弹性套内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件卡接于螺母的环形槽内,从而在容纳管移动的过程中螺母不易从容纳管内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呈球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在与弹性件接触时,螺母会对弹性件施加垂直于两者的接触面且远离容纳管轴线的力,使弹性件朝向远离容纳管轴线的力,此时不再需要人工移动弹性件,使螺母埋入模具的和将螺母置入容纳槽的过程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孔的最大直径小于限位件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的一端可穿过限位孔与环形槽卡接,但不会穿过限位孔掉入容纳管内腔,从而不会对限位机构的使用产生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架(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导向杆(,所述底座下端贯穿有若干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插置于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的长度大于容纳管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杆对安装板和放置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引导,从而在放置杆插入容纳管内时两者的轴线保持重合,使两者之间不会产生碰撞而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管内壁远离底座的边沿处开设有容纳楔形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容纳楔形面对螺母的移动进行导向,使螺母在进入容纳管内时不易与容纳管远离安装板的端面抵接,从而使螺母置入容纳管的过程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远离容纳管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推动顶出杆移动的顶出气缸,所述顶出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顶出杆远离容纳管的一端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顶出气缸推动顶出杆朝向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将螺母从容纳管内顶出,此时顶出杆的移动不再需要人工进行,从而使螺母埋入模具内的过程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杆上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定位螺母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外壁与螺母内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杆对螺母的位置进行限定,使螺母在被误触时其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螺母在进入容纳管的过程中不易受到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上端边沿开设有定位楔形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楔形面对螺母套设于定位杆上的过程进行导向,使螺母更易套接于定位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螺母人工放置于支撑杆上,之后利用容纳管和底座将螺母整体埋入模具内,此时减少了因人工向模具内埋入螺栓所造成的模具的停机时间,从而增加了模具的注塑加工效率;2、利用限位机构对螺母与容纳管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使螺母在上料过程中不易从容纳管内脱离,从而使螺母埋入模具的过程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限位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附图说明:1、放置架;11、放置杆;12、导向孔;13、定位杆;131、定位楔形面;13、弹性块;14、固定架;15、放置气缸;16、缓冲块;2、底座;21、固定板;22、固定柱;23、安装板;24、容纳管;241、限位孔;242、容纳楔形面;25、顶出杆;26、导向杆;27、顶出气缸;3、限位机构;31、限位件;32、弹性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放置架1和使用螺栓与机械臂固定的底座2。底座2包括与机械臂连接的固定板21、使用螺栓固定于固定板21远离机械臂端面的四根固定柱22和使用螺栓固定于固定柱22远离固定板21一端的安装板23。安装板23远离固定柱22的端面使用螺栓连接有若干用于容纳螺母的容纳管24,螺母置于容纳管24内腔,且螺母的外壁与容纳管24内壁抵接。如图2所示,容纳管24均连接有限制螺母位置的限位机构3,限位机构3包括套接于容纳管24外的弹性套32和限制螺母位置的若干限位件31,弹性套32为橡胶材质,限位件31呈球状,此时在利用限位件31限制螺母的位置时不再需要人工移动限位件31。容纳管24外壁周向开设有若干与其内腔连提供的限位孔241,限位件31穿过限位孔241滑动,其靠近容纳管24轴线的一端与螺母的环形槽卡接,限位件31远离容纳管24轴线的一端与弹性套32内壁抵接。安装板23穿设有若干将螺母从容纳管24内顶出的顶出杆25,顶出杆25远离固定板21的一端插值于容纳管24内滑动。放置架1下端连接有放置于地面上的固定架,放置架1置于固定架上端滑动,固定架14上端使用螺栓连接有驱动放置架1移动的放置气缸15,放置气缸15位滑台气缸,放置气缸15的活塞杆与放置架1下端使用螺栓连接。放置架1呈水平设置,其上端面使用螺栓连接有若干放置螺母的放置杆11,放置杆11上端可分别插入容纳管24内。在对螺母进行预埋时,事先人工将螺母放置于放置杆11上,之后机械臂将底座2移动至放置架1上端并向下移动,使放置杆11插入容纳管24内,利用限位机构3使螺母固定于容纳管24内,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放置架(1)和与机械臂固定连接的底座(2),所述底座(2)远离机械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容纳螺母的容纳管(24),所述容纳管(24)连接有限定螺母位置的限位机构(3),所述底座(2)穿设有若干将螺母从容纳管(24)内顶出的顶出杆(25),所述顶出杆(25)穿过底座(2)插入容纳管(24)内滑动,所述放置架(1)水平放置且其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套接螺母的放置杆(11),所述放置杆(11)上端分别插入容纳管(2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放置架(1)和与机械臂固定连接的底座(2),所述底座(2)远离机械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容纳螺母的容纳管(24),所述容纳管(24)连接有限定螺母位置的限位机构(3),所述底座(2)穿设有若干将螺母从容纳管(24)内顶出的顶出杆(25),所述顶出杆(25)穿过底座(2)插入容纳管(24)内滑动,所述放置架(1)水平放置且其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套接螺母的放置杆(11),所述放置杆(11)上端分别插入容纳管(2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套接于容纳管(24)外的弹性套(32)和限制螺母位置的若干限位件(31),所述容纳管(24)外壁周向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若干限位孔(241),所述限位件(31)穿过限位孔(241)与螺母抵接,所述限位件(31)远离螺母的一端与弹性套(32)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1)呈球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内取放装置的螺母预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2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宝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海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