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包括机台、回形槽、压紧机构、磨削机构、动力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回形槽设置于所述机台的上端面,所述机台为中空设置且所述机台一端设置为开口,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内部,所述磨削机构设置于所述回形槽内部,所述动力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机台和所述回形槽且与所述磨削机构相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磨削机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收集机构和所述弧形槽之间设置有管道且所述收集机构和所述弧形槽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保证了气缸座磨削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机在生活和工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压缩机一般由壳体、电动机、气缸座、活塞、控制设备(启动器和热保护器)及冷却系统组成。气缸座用于安装固定电动机、曲轴和活塞,它的结构特性直接影响着其它部件的安装以及整个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对于气缸座机脚面和C平面的打磨,目前一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数控偏心磨床来进行磨削,这种加工方法虽然便利,但是数控偏心磨床引进成本较高,间接提高了磨削的成本;一种是采用传统磨床进行磨削,这种加工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是传统的磨床由于没有偏心磨的功能,所以在磨削的过程中一般达不到所需要的精度,即使达到了所需要的精度,但随着磨具的磨损,也会很快达不到所需要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一方面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保证了气缸座磨削的精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包括机台、回形槽、压紧机构、磨削机构、动力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回形槽设置于所述机台的上端面,所述机台为中空设置且所述机台一端设置为开口,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内部,所述磨削机构设置于所述回形槽内部,所述动力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机台和所述回形槽且与所述磨削机构相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磨削机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收集机构和所述回形槽之间设置有管道且所述收集机构和所述回形槽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将气缸座放置在磨削机构上,之后启动压紧机构将气缸座在磨削机构上固定,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为磨削机构提供磨削气缸座所需要的动力,在磨削机构磨削气缸座的同时,启动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喷出磨削液对气缸座进行冷却和润滑,一段时间后即可对气缸座磨削完成。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机台内壁一侧呈固定连接的电机一,所述电机一一侧设置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环设有四个连接杆一且所述连接杆一的一端与所述机台内壁的上端面呈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上穿设有带轮一,所述回形槽的下端面设置有“T”形套筒且所述“T”形套筒的竖向套筒分别穿设于所述回形槽和所述机台的上端面且所述“T”形套筒为转动设置,所述“T”形套筒的竖向套筒底部设置有带轮二,所述带轮一和所述带轮二之间设置有皮带且所述皮带分别套接于所述带轮一和所述带轮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轴且所述偏心轴的一端穿过所述“T”形套筒且位于所述回形槽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一和电机二,电机一的输出轴带动带轮一旋转,通过皮带的传动使得与带轮一呈固定连接的“T”形套筒旋转,进而使得砂轮旋转,因为此时压紧块抵住并固定气缸座,且气缸座的机脚面与砂轮相抵触,所以砂轮即可对气缸座的机脚面进行磨削;同时电机二的输出轴带动偏心轴旋转,因为此时偏心轴的磨头位于气缸座的C平面,所以偏心轴带动磨头即可对气缸座的C平面实现偏心磨效果。作为优选,所述“T”形套筒的竖向套筒内部设置有轴承且所述偏心轴与所述轴承的内圈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轴承可以在偏心轴旋转时起到稳定偏心轴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磨削机构包括固定盘、砂轮和磨头,所述“T”形套筒的上端面环设有四个连接杆二,所述砂轮设置于四个所述连接杆二的顶端,所述砂轮设置于所述偏心轴位于所述回形槽内部的一端,所述回形槽的下端面设置有四个连接杆三且所述连接杆三环设于所述砂轮,所述固定盘套接于四个所述连接杆三且所述固定盘与四个所述连接杆三呈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盘上开设有与气缸座相匹配的通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砂轮与磨头之间的距离为预先设置,所以本打磨装置在对气缸座的机脚面和气缸座的C平面进行磨削时,可以起到精确打磨的效果;由于固定盘与连接杆三之间为螺栓连接,所以当磨头或者砂轮存在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拧松螺栓,取下固定盘,换上新的磨头或砂轮即可。作为优选,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气缸、压紧块、连接柱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砂轮一侧,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板呈螺栓连接,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与所述连接板且与所述压紧块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伸展即可使得压紧块抵住气缸座表面。作为优选,所述回形槽下端面开设有回字形凹槽,且所述回字形凹槽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箱、水泵、抽水管和喷头,所述收集箱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收集箱内部相对的两侧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连接柱的中部且与所述喷头相连接,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砂轮一侧。综上所述,在气缸座进行磨削的同时,启动水泵,收集箱中的磨削液通过抽水管到达喷头,并从喷头喷至气缸座的磨削处,磨削液可以起到对于气缸座磨削处的冷却和润滑,之后磨削液便会流入至回形槽中的回字形凹槽中,并通过出水口经过管道重新流回至收集箱,这样即可起到对磨削液的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回形槽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砂轮与磨头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用于展示轴承的位置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用于展示电机一和电机二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台;2、回形槽;3、气缸;4、连接板;5、连接柱;6、抽水管;7、水泵;8、收集箱;9、支撑板;10、管道;11、电机二;12、电机一;13、连接杆三;14、固定盘;15、砂轮;16、连接杆二;17、回字形凹槽;18、压紧块;19、喷头;20、偏心轴;21、“T”形套筒;22、磨头;23、轴承;24、连接杆一;25、皮带;26、带轮一;27、带轮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见图1至5,包括机台1、回形槽2、压紧机构、磨削机构、动力机构和收集机构,回形槽2设置于机台1的上端面,机台1为中空设置且机台1一端设置为开口,动力机构设置于机台1内部,磨削机构设置于回形槽2内部,动力机构的一端穿过机台1和回形槽2且与磨削机构相连接,压紧机构设置于磨削机构一侧,收集机构设置于机台1一侧,收集机构和回形槽2之间设置有管道10且收集机构和回形槽2之间通过管道10相连接。动力机构包括与机台1内壁一侧呈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回形槽(2)、压紧机构、磨削机构、动力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回形槽(2)设置于所述机台(1)的上端面,所述机台(1)为中空设置且所述机台(1)一端设置为开口,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1)内部,所述磨削机构设置于所述回形槽(2)内部,所述动力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机台(1)和所述回形槽(2)且与所述磨削机构相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磨削机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1)一侧,所述收集机构和所述回形槽(2)之间设置有管道(10)且所述收集机构和所述回形槽(2)之间通过管道(10)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回形槽(2)、压紧机构、磨削机构、动力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回形槽(2)设置于所述机台(1)的上端面,所述机台(1)为中空设置且所述机台(1)一端设置为开口,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1)内部,所述磨削机构设置于所述回形槽(2)内部,所述动力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机台(1)和所述回形槽(2)且与所述磨削机构相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磨削机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1)一侧,所述收集机构和所述回形槽(2)之间设置有管道(10)且所述收集机构和所述回形槽(2)之间通过管道(1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机台(1)内壁一侧呈固定连接的电机一(12),所述电机一(12)一侧设置有电机二(11),所述电机二(11)的输出轴环设有四个连接杆一(24)且所述连接杆一(24)的一端与所述机台(1)内壁的上端面呈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12)的输出轴上穿设有带轮一(26),所述回形槽(2)的下端面设置有“T”形套筒(21)且所述“T”形套筒(21)的竖向套筒分别穿设于所述回形槽(2)和所述机台(1)的上端面且所述“T”形套筒(21)为转动设置,所述“T”形套筒(21)的竖向套筒底部设置有带轮二(27),所述带轮一(26)和所述带轮二(27)之间设置有皮带(25)且所述皮带(25)分别套接于所述带轮一(26)和所述带轮二(27),所述电机二(1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轴(20)且所述偏心轴(20)的一端穿过所述“T”形套筒(21)且位于所述回形槽(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件下端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套筒(21)的竖向套筒内部设置有轴承(23)且所述偏心轴(20)与所述轴承(23)的内圈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林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锴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