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设备及其载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20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设备及其载台,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包括上端面用于放置背光单元的载台本体和设置于载台本体的下端面的密封部;载台本体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槽;槽内设有多个贯通载台本体的上下端面的孔;槽连接有真空设备;密封部至少贴合于设有槽的载台本体、以使被背光单元封堵全部孔的槽在真空设备运行时形成真空腔。该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的真空腔包括槽、孔、密封部,无论是任意一者的加工难度还是三者结合的加工难度均小于现有技术中真空孔的加工难度,因此,采用这一组合结构简化了载台本体内的真空腔的设置,且铣槽和钻孔均不会引起载台本体的破裂,保证了载台本体的结构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的背光单元组装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设备及其载台
本技术涉及真空吸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载台。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的背光单元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背光单元组装载台设有真空孔,用于吸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组装载台通常采用金属材质或透明PC材质加工,无论对于哪一材质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而言,采用不合理的开孔方式设置真空孔容易使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破裂,进而影响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效果。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易加工且结构性能良好的、具有真空吸附效果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结构性能良好,用于实现真空吸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的背光单元组装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包括:上端面用于放置背光单元的载台本体;所述载台本体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槽;所述槽内设有多个贯通所述载台本体的上下端面的孔;所述槽连接有真空设备;所述载台本体的下端面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至少贴合于设有所述槽的所述载台本体、以使被背光单元封堵全部所述孔的所述槽在所述真空设备运行时形成真空腔。优选地,所述载台本体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所述槽;设置于同一或多个所述槽的最外侧的全部所述孔所围成的吸附区域的尺寸与背光单元的尺寸配合。优选地,任意两条所述槽中的一者围绕于另一者的外周。优选地,所述槽包括主路和多条相对于所述主路分叉的旁路。优选地,同一所述槽的所述主路径直延伸,与所述主路连接的全部所述旁路均垂直连接于所述主路的两侧;任一所述槽的全部所述孔沿全部所述旁路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载台本体的侧面设有多个分别与全部所述槽一一对应连通的气管接头。优选地,任一所述气管接头连接有用以实现所述气管接头接通和截断的开关。优选地,所述载台本体和所述密封部均为透明材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载台本体下方、用以自所述载台本体的下端面向上拍摄背光单元的轮廓的对位相机。优选地,所述密封部具体为透明胶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包括载台本体和密封部;载台本体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槽,槽内设有多个贯通载台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孔;密封部贴合于设有槽的载台本体的下端面,从而封闭载台本体下端面的槽及槽内的孔。槽连接有真空设备,当背光单元贴合于载台本体的上端面且恰好封堵槽内的全部孔时,槽及全部孔在背光单元和密封部的气密封下形成封闭的空腔,通过真空设备抽取空腔内的空气,使空腔内的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甚至形成真空状态,从而借助内外气压差将背光单元紧密地吸附在载台本体的上端面,避免背光单元在载台本体的上端面移动。上述背光单元组装载台为了在载台本体内设置用于实现真空吸附的真空腔,采用槽、孔、密封部三者结合的方式。槽多采用铣刀加工,用于形成真空腔的主体通道;孔设置于槽内并贯通载台本体的上下端面,用于在载台本体的上端面形成气孔;密封部贴合于设有槽的载台本体的下端面,用于气密封载台本体下端面的槽。这一组合结构简化了载台本体内的真空腔的设置,易于加工,且铣槽和钻通孔均不会引起载台本体的破裂,保证了载台本体的结构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载台本体、气管接头和开关的仰视图。其中,01-背光单元、1-载台本体、11-槽、12-孔、2-气管接头、3-开关、4-对位相机、5-滑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载台本体、气管接头和开关的仰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包括载台本体1和密封部。载台本体1的上端面用于放置背光单元01,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设有向载台本体1内凹陷的槽11,槽11连接于真空设备;槽11内设有多个贯通设置的孔12。密封部贴合于设有槽11的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从而气密封槽11在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所形成的面,当然,这一气密封的前提是背光单元01放置在载台本体1的上端面并且封堵槽11内全部的孔12,这样一来,槽11以及槽11内全部的孔12被背光单元01和密封部上、下封堵,形成了封闭的空腔,真空设备开启后,前述空腔内的空气被抽取,空腔内的气压下降,甚至于使空腔处于真空状态。密封部可以仅沿槽11贴合于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的局部,可以在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贴合一块与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尺寸相配的密封部。背光单元01的上端面暴露于外界,背光单元01的部分下端面与全部孔12的一端接触,借助背光单元01上端面和下端面的气压差将背光单元01紧密地压覆于载台本体1,实现背光单元01在载台本体1上端面的固定。根据机械加工的特点,载台本体1下端面的槽11采用铣加工的方式实现,槽11内的孔12采用钻孔加工的方式实现,铣加工和钻孔加工完成后,将密封部贴在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从而气密封槽11的下端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钻真空孔形成真空腔而言,该背光单元组装载台的真空腔由铣槽11、钻孔12和粘贴密封部三部分形成,每一部分的加工难度低、操作方便快捷,而且不会对载台本体1破裂,保证了载台本体1的结构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提供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对于上述真空腔而言,其形成的前提在于槽11及其全部孔12在载台本体1的上端面被背光单元01气密封,在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被密封部气密封。可见,背光单元01的尺寸不小于全部孔12所围成的最大区域的尺寸。针对这一特征,载台本体1可设有多个间隔的槽11,任一槽11内均设有若干孔12,每一条槽11及该条槽11内的全部孔12在载台本体1的上端面形成一片独立的、用于吸附背光单元01的吸附区域。当然,也可以是多条槽11共同形成用于吸附背光单元01的吸附区域。例如,当背光单元01存在多种尺寸时,最小尺寸的背光单元01可由一条槽1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端面用于放置背光单元(01)的载台本体(1);所述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槽(11);所述槽(11)内设有多个贯通所述载台本体(1)的上下端面的孔(12);所述槽(11)连接有真空设备;/n所述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至少贴合于设有所述槽(11)的所述载台本体(1)、以使被背光单元(01)封堵全部所述孔(12)的所述槽(11)在所述真空设备运行时形成真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端面用于放置背光单元(01)的载台本体(1);所述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槽(11);所述槽(11)内设有多个贯通所述载台本体(1)的上下端面的孔(12);所述槽(11)连接有真空设备;
所述载台本体(1)的下端面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至少贴合于设有所述槽(11)的所述载台本体(1)、以使被背光单元(01)封堵全部所述孔(12)的所述槽(11)在所述真空设备运行时形成真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本体(1)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所述槽(11);设置于同一或多个所述槽(11)的最外侧的全部所述孔(12)所围成的吸附区域的尺寸与背光单元(01)的尺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条所述槽(11)中的一者围绕于另一者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组装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槽(11)包括主路和多条相对于所述主路分叉的旁路。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军黄赞扬危雪波徐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集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