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亚巍专利>正文

鼓风倒焰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153 阅读:207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鼓风倒焰窑,包括炉体1、炉盖2、进风口3、炉条4、上风道5、垫砖6、下风道7、烟筒8和隔墙9,其中,进风口3在炉条4的下端,上风道5在隔墙9的上端,垫砖6在炉体底端上,下风道在烟筒8的左下端,并与炉腔10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火焰为倒焰,因此就特别适宜烧制青铜镜,制得的产品极好地体现了古青铜镜的原始风范。(*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炉窑,更特别地是关于一种鼓风倒焰窑。在现有技术中,炉窑一般都是立式和卧式的,但无论是立式或卧式炉窑,其火焰一般是往上的,即热风由下往上。这种结构的炉具对于在一般场合如民用或钢铁厂使用是极恰当的,但对于某些特殊场合如青铜镜的制备则是不适宜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风倒焰窑,这种鼓风倒焰窑特别适且于制备青铜镜。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地体现。本技术的倒焰窑包括炉体、炉盖、进风口、炉条、上风道、垫砖、下风道、烟筒和隔墙,燃烧时火焰通过上风道进入炉膛,然后从下风道出来进入烟筒。本技术的倒焰窑由于火焰的走势不同于一般的炉窑,特别地说是由上往下,因此就特别适宜制青铜镜等。并且由于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因此,焙烘出的青铜镜不碎不裂,极好地体现了古青铜镜的原始风范。以下通过附图及其说明来进一步体现和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在图1中,符号1代表炉体,符号2代表炉盖,符号3代表进风口,符号4代表炉条,符号5代表上风道,符号6代表垫砖,符号7代表下风道,符号8代表烟筒,符号9代表隔墙,符号10代表炉腔。在本技术中,进风口3在炉条4的下端,进风口可以为园形或其它形状,炉条可以同现有技术中成栅状的那种,炉条上放置燃料。炉条可以从炉体中抽出或二端直接固定在隔墙9的上端,其形状可为方形,长方形或园形(图中未示出),上风道5在隔墙9的上端,炉体1的下端放置垫砖6,垫砖6上放置烧制的物品;下风道7在烟筒8的左下端,并与炉腔10相通,其形状同上风道;在炉腔10上有另一炉盖2。在使用时,首先打开炉盖2,分别加入燃料(如木材)和需烧制的物件,然后盖上炉盖2,点火,鼓风,燃料燃烧,火焰自上风道5进入炉腔10,如图1所示,火焰穿过炉腔,在炉腔10内,火焰成倒焰,焙烧需烧制的物件,然后从下风道7出来进入烟筒8排出窑内。权利要求1.一种鼓风倒焰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炉盖2、进风口3、炉条4、上风道5、垫砖6、下风道7、烟筒8和隔墙9,其中,进风口3在炉条4的下端,上风道5在隔墙9的上端,垫砖6在炉体1底端上,下风道在烟筒8的左下端,并与炉腔10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鼓风倒焰窑,包括炉体1、炉盖2、进风口3、炉条4、上风道5、垫砖6、下风道7、烟筒8和隔墙9,其中,进风口3在炉条4的下端,上风道5在隔墙9的上端,垫砖6在炉体底端上,下风道在烟筒8的左下端,并与炉腔10相通。本技术的火焰为倒焰,因此就特别适宜烧制青铜镜,制得的产品极好地体现了古青铜镜的原始风范。文档编号F27B1/00GK2278913SQ96203998公开日1998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26日专利技术者董亚巍 申请人:董亚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鼓风倒焰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炉盖2、进风口3、炉条4、上风道5、垫砖6、下风道7、烟筒8和隔墙9,其中,进风口3在炉条4的下端,上风道5在隔墙9的上端,垫砖6在炉体1底端上,下风道在烟筒8的左下端,并与炉腔10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巍
申请(专利权)人:董亚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4年12月09日 21:10
    被大风吹倒的树木称为风倒木即倒木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