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透镜及交通工具头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541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透镜,具有底面、出光面、第一反射面以及反射结构。底面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以及入光部。出光面连接于第一侧边。第一反射面相对于底面的局部且连接于出光面,且入光部位于第一反射面往底面垂直投影的投影区域内。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反射面连接于第二侧边与第一反射面之间。一种包括上述导光透镜的交通工具头灯亦被提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透镜及交通工具头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导引头灯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的导光透镜以及具此导光透镜的交通工具头灯。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交通工具的头灯已逐渐地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应用于交通工具的头灯时,发光二极管必须搭配适当的导光元件,才能使头灯发出所需的光形及角度。发光二极管可配置于导光元件的一个表面外,导光元件更具有一个反射面以反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以及一个出光面以出射被反射面所反射的光线。现有技术的导光元件的反射面是电镀反射层而形成,如此将增加导光元件的制作复杂度,从而导致制造成本较高。另外,现有技术的导光元件的反射面在任一截面中仅具单一的曲率,且须以此曲率向上延伸至一定的高度才能接收到所对应截面中发光二极管大部分的光线,这造成了导光元件必须具有对应的厚度,从而导致制造成本无法下降。此外,电镀反射层所形成的反射面为金属反射面,会吸收部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而造成光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透镜,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头灯,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光透镜具有底面、出光面、第一反射面以及反射结构。底面具有一第一侧边、相对于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以及位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入光部。出光面连接于底面的第一侧边。第一反射面相对于底面的局部且连接于出光面,且入光部位于第一反射面往底面垂直投影的一投影区域内。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反射面连接于底面的第二侧边与第一反射面之间。导光透镜可用于导引发光元件的光线,发光元件对应于入光部且提供第一部分光线经由第一反射面反射而从出光面出射,并提供第二部分光线经由反射结构的多个反射面依序反射而从出光面出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交通工具头灯包括灯座、光源装置以及上述导光透镜。光源装置包括配置于灯座内的电路板以及配置在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导光透镜适于导引此发光元件提供的光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入光部整体位于第一反射面垂直投影于底面的投影区域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反射面是凸抛物面,且底面的通过入光部的中心的法线通过凸抛物面的焦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反射结构的这些反射面包括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以及第四反射面。第二反射面连接于第一反射面且朝远离第一反射面及底面的方向向上延伸。第三反射面连接于第二反射面且朝远离第二反射面的方向向下延伸并凸出于第二侧边。第四反射面连接于第三反射面与第二侧边之间。发光元件提供的第二部分光线经由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及第四反射面依序反射而从出光面出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反射面在平行于底面的剖面图中为抛物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结构更包括连接在第三反射面及第四反射面之间的延伸面,且此延伸面平行于底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侧边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由第一端往第二端定义为预设方向,第一反射面包括沿预设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面,每一凸面与邻接的凸面间具有段差,反射结构包括沿预设方向排列的多个反射部,每一反射部与邻接的反射部间具有段差,且这些凸面的数量与这些反射部的数量相同,且每一凸面分别连接于每一反射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透镜是由垂直于底面且通过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截面沿预设方向直线延伸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透镜是由垂直于底面且通过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截面沿预设方向弯折延伸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面的入光部包括至少一凹部或至少一凸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出光面包括第一区域以及连接于第一区域与底面间的第二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彼此具有不同的粗糙度或花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反射面与底面最远的垂直距离大于反射结构面与底面最远的垂直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反射面及反射结构的这些反射面皆为全反射面。本专利技术的导光透镜因具有第一反射面及反射结构分别导引发光元件不同部分的光线,因此发光元件所发出大部分的光线在第一反射面及反射结构的导引下都可由出光面出射,且导光透镜整体无须电镀反射层,因而简化了导光透镜的制作流程,从而降低制作成本。又,若以第一反射面导引发光元件的所有光线,势必如现有技术一般将导光透镜增厚以使第一反射面可充分延伸,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导光透镜是以第一反射面与反射结构分别导引发光元件不同部分的光线,第一反射面无需过度的延伸,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导光透镜的厚度可小于仅有第一反射面的导光透镜,进一步的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由于无须电镀反射层,也可避免发光元件的光线被反射层所吸收而造成的光损失。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透镜示意图。图1B为图1A通过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且平行XY面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交通工具头灯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透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透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透镜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透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透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透镜示意图,图1B为图1A通过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且平行XY面的剖面示意图,例如为通过图1A中的A、B与C三点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导光透镜100适用于交通工具头灯(未绘示)以导引发光元件(未绘示)提供的光线,导光透镜100具有底面110、出光面120、第一反射面130以及反射结构140。底面11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111与第二侧边112以及位于第一侧边111与第二侧边112之间的入光部113。出光面120连接于第一侧边111。第一反射面130相对于底面110的局部且连接于出光面120。入光部113位于第一反射面130往底面110垂直投影的投影区域S内。反射结构140包括多个反射面连接于第二侧边112与第一反射面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130是凸抛物面,且底面110的通过入光部113的中心的法线N通过此凸抛物面的焦点F,将发光元件置放于焦点F可使第一反射面130汇聚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反射面130也可为具有其他功能的曲面。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结构140的这些反射面包括第二反射面141、第三反射面142以及第四反射面143。第二反射面141连接于第一反射面130且朝远离第一反射面130及底面110的方向向上延伸。第三反射面142连接于第二反射面141且朝远离第二反射面的141方向向下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透镜,适用于一交通工具头灯以导引一发光元件提供的光线,其特征在于,具有:/n一底面,具有一第一侧边、相对于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以及位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之间的一入光部,该发光元件对应于该入光部;/n一出光面,连接于该底面的该第一侧边;/n一第一反射面,相对于该底面的局部且连接于该出光面,且该入光部位于该第一反射面往该底面垂直投影的一投影区域内,该发光元件提供的一第一部分光线经由该第一反射面反射而从该出光面出射;以及/n一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反射面连接于该底面的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反射面之间,该发光元件提供的一第二部分光线经由该些反射面依序反射而从该出光面出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透镜,适用于一交通工具头灯以导引一发光元件提供的光线,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底面,具有一第一侧边、相对于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以及位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之间的一入光部,该发光元件对应于该入光部;
一出光面,连接于该底面的该第一侧边;
一第一反射面,相对于该底面的局部且连接于该出光面,且该入光部位于该第一反射面往该底面垂直投影的一投影区域内,该发光元件提供的一第一部分光线经由该第一反射面反射而从该出光面出射;以及
一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反射面连接于该底面的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反射面之间,该发光元件提供的一第二部分光线经由该些反射面依序反射而从该出光面出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部整体位于该第一反射面垂直投影于该底面的该投影区域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面是一凸抛物面,且该底面的通过该入光部的中心的一法线通过该凸抛物面的焦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结构的该些反射面包括:
一第二反射面,连接于该第一反射面且朝远离该第一反射面及该底面的方向向上延伸;
一第三反射面,连接于该第二反射面且朝远离该第二反射面的方向向下延伸并凸出于该第二侧边;以及
一第四反射面,连接于该第三反射面与该第二侧边之间,其中该发光元件提供的该第二部分光线经由该第二反射面、该第三反射面及该第四反射面依序反射而从该出光面出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面、该第三反射面与该第四反射面在平行于该底面的剖面图中为抛物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结构更包括一延伸面连接在该第三反射面及该第四反射面之间,且该延伸面平行于该底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边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由该第一端往该第二端定义为一预设方向,该第一反射面包括沿该预设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面,每一该些凸面与邻接的该凸面间具有段差,该反射结构包括沿该预设方向排列的多个反射部,每一该些反射部与邻接的该反射部间具有段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龙郑伊凯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东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雷笛克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