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聚光器和车灯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87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灯聚光器和车灯模组,车灯聚光器其主体自后端至前端具有至少一次折弯,折弯部具有一全反射面,仅最后一次折弯方向为自后向前方向,前端具有出光面;后端上设有若干聚光结构,各聚光结构各自与一光源对应;自后端的聚光结构起,聚光器主体依次为光线上下通道,光线前后通道,以及位于光线前后通道前端的出光面;聚光结构至少有3个,且分多行紧密排列,至少有1个聚光结构其相邻的其他聚光结构不少于2个,且相邻的其他聚光结构至少有1个位于该聚光结构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全反射面和光线前后通道前后延伸的方向夹角的锐角角度为45°;光线上下通道和光线前后通道的夹角为90°;出光面的上端边界线或下端边界线设置为截止线形状。

Lamp concentrator and lamp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聚光器和车灯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灯聚光器以及使用该聚光器的车灯模组,属于车灯

技术介绍
现有聚光器的聚光结构呈多行多列紧凑排开布置,但聚光器整体结构呈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例如公开号为CN207762811U、公开日期为2018年8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聚光器和车灯模组,聚光器长度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会使得采用该聚光器的车灯模组在长度方向上尺寸也较大,在车灯内有限空间内的布置灵活性不高,尤其是目前的灯体在前后方向上的纵深空间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这样的聚光器以及采用该聚光器的车灯模组的应用更是受限。此外,聚光器长度较长也使得车灯模组需要配置的其他零件(例如散热器)的尺寸也较大,因此使得车灯模组整体尺寸较大,模组较重,模组成本也较高。虽然文中也提及光线通道由后向前呈直线形延伸或呈折弯状,但如何折弯,以及折弯的方向和目的均没有进行说明。因此,如何提供通过实现折弯结构,使聚光器长度方向尺寸缩小,进而整体体积也缩小,以提升车灯内有限空间内的布置灵活性,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了一种聚光器和车灯模组,使聚光器及采用该聚光器的车灯模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大减小,使得模组的整体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提高车灯内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和车灯造型设计的灵活性。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灯聚光器,由透明材质制成,其主体自后端至前端具有至少一次折弯,折弯部具有一全反射面1-3,仅最后一次折弯的方向为自后向前的方向,所述前端具有出光面1-5;所述后端上设有若干聚光结构1-1,各聚光结构1-1各自与一光源对应。进一步的,所述折弯的角度为90°,所述全反射面1-3为一平面,在折弯部呈45°设置。进一步的,自后端的聚光结构1-1起,聚光器主体依次为光线上下通道1-2,光线前后通道1-4,以及位于光线前后通道1-4前端的出光面1-5。更进一步的,所述聚光结构1-1至少有3个,且分多行紧密排列,至少有1个所述聚光结构1-1其相邻的其他所述聚光结构1-1不少于2个,且相邻的其他所述聚光结构1-1至少有1个位于该聚光结构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再进一步的,所述聚光结构1-1的开口设置为朝上或朝下的方向;所述全反射面1-3为平面或弧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全反射面1-3和所述光线前后通道1-4前后延伸的方向夹角的锐角的角度范围为0°到60°。更进一步的,所述光线上下通道1-2和所述光线前后通道1-4的夹角≥30°且<180°。更进一步的,所述出光面1-5为平面或弧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光线上下通道1-2的前、后面,所述全反射面1-3,或所述光线前后通道1-4的上、下面中的至少一表面上镀有增反膜;所述出光面1-5上镀有增透膜;所述出光面1-5的上端边界线或下端边界线设置为截止线形状。一种车灯模组,采用上述的聚光器;对应所述聚光结构1-1设置的LED光源2,对应所述出光面设置透镜3,所述LED光源朝向所述聚光结构1-1,所述出光面1-5朝向所述透镜3的后端面,所述透镜3的焦点距离所述出光面1-5的最小距离≤3mm。车灯模组工作时,由LED光源2发出的形成车灯光形的有效光,经所述聚光结构1-1收集且折射、反射后,在所述上下光通道1-2中继续传播,然后经所述全反射面1-3反射后,光线传播的方向更改为前后方向,在所述光线前后通道1-4内继续向前传播,最后经所述出光面1-5折射后射入所述透镜3,经所述透镜3折射后向前射出形成车灯光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通过增加一个全反射面的创新设计,将聚光器的光线通道分割成两段,即光线上下通道和光线前后通道,使得聚光器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明显减小,从而使得采用该种聚光器的车灯模组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也减小,因此车灯模组在车灯前后方向上纵深尺寸有限的空间内的布置灵活性提高,更有利于车灯的造型设计。2)由于聚光器上光线通道被分割后的光线上下通道、全反射面和光线前后通道的结构设计,使得散热器等模组零件的尺寸也随之明显减小,相应地,整个车灯模组的重量减小,模组更轻、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聚光器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聚光器的立体结构图之一;图3是图1的聚光器的立体结构图之二;图4是图1的聚光器的立体结构图之三;图5是实施例一中车灯模组的立体结构图;图6是图5的纵向截面及光线走向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中聚光器的侧视图;图8是图7的聚光器的立体结构图之一;图9是图7的聚光器的立体结构图之二;图10是图7的聚光器的立体结构图之三;图11是实施例二中车灯模组的立体结构图;图12是图11的纵向截面及光线走向示意图。附图标记:1.聚光器,1-1.聚光结构,1-2.光线上下通道,1-3.全反射面,1-4.光线前后通道,1-5.出光面,2.LED光源,3.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聚光器,由透明材质的材料制成,如图1-4所示,其结构包括聚光结构1-1、光线上下通道1-2、全反射面1-3、光线前后通道1-4和出光面1-5,光线上下通道1-2的下端设有6个聚光结构1-1,分多行紧密排列,光线上下通道1-2的上下方向上和设置聚光结构1-1相反方向的一端设置全反射面1-3,全反射面1-3连接光线上下通道1-2和光线前后通道1-4的后端,光线前后通道1-4的前端表面设置为出光面1-5。另外,如图1-4所示,聚光结构1-1的开口设置为朝上的方向,全反射面1-3为平面,全反射面1-3和光线前后通道1-4前后延伸的方向夹角的锐角的角度为45°,光线上下通道1-2和光线前后通道1-4的夹角约为90°,出光面1-5为弧面。如图2和3所示,出光面1-5的下端边界线设置为截止线形状,且为近光的截止线形状,由该聚光器可以形成近光的车灯光形。将这种聚光器设置在车灯模组中,如图5所示,该车灯模组包括聚光器1、对应聚光结构1-1设置的LED光源2和透镜3,LED光源的出光面朝向聚光结构1-1,聚光器1的出光面朝向透镜3的后端面,所述透镜3的焦点距离所述聚光器1的所述出光面1-5重合设置,这样可以形成清晰的截止线。如图6所示,由LED光源2发出的形成车灯光形的有效光,经聚光结构1-1收集且折射、反射后,在上下光通道1-2中继续向上传播,然后经全反射面1-3反射后,光线传播的方向更改为前后方向,在光线前后通道1-4内继续向前传播,最后经出光面1-5折射后射入透镜3,经透镜3折射后向前射出形成车灯光形。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相比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聚光器1的聚光结构1-1、光线上下通道1-2和全反射面1-3的具体设置方向位置不同。一种聚光器,由透明材质的材料制成,如图7-10所示,其结构包括聚光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聚光器,由透明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n其主体自后端至前端具有至少一次折弯,折弯部具有一全反射面(1-3),仅最后一次折弯的方向为自后向前的方向,所述前端具有出光面(1-5);/n所述后端上设有若干聚光结构(1-1),各聚光结构(1-1)各自与一光源对应;/n自后端的聚光结构(1-1)起,聚光器主体依次为光线上下通道(1-2),光线前后通道(1-4),以及位于光线前后通道(1-4)前端的出光面(1-5);/n所述聚光结构(1-1)至少有3个,且分多行紧密排列,至少有1个所述聚光结构(1-1)其相邻的其他所述聚光结构(1-1)不少于2个,且相邻的其他所述聚光结构(1-1)至少有1个位于该聚光结构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以外的方向上;/n所述全反射面(1-3)和所述光线前后通道(1-4)前后延伸的方向夹角的锐角的角度为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聚光器,由透明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
其主体自后端至前端具有至少一次折弯,折弯部具有一全反射面(1-3),仅最后一次折弯的方向为自后向前的方向,所述前端具有出光面(1-5);
所述后端上设有若干聚光结构(1-1),各聚光结构(1-1)各自与一光源对应;
自后端的聚光结构(1-1)起,聚光器主体依次为光线上下通道(1-2),光线前后通道(1-4),以及位于光线前后通道(1-4)前端的出光面(1-5);
所述聚光结构(1-1)至少有3个,且分多行紧密排列,至少有1个所述聚光结构(1-1)其相邻的其他所述聚光结构(1-1)不少于2个,且相邻的其他所述聚光结构(1-1)至少有1个位于该聚光结构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以外的方向上;
所述全反射面(1-3)和所述光线前后通道(1-4)前后延伸的方向夹角的锐角的角度为45°。


2.一种车灯聚光器,由透明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
其主体自后端至前端具有至少一次折弯,折弯部具有一全反射面(1-3),仅最后一次折弯的方向为自后向前的方向,所述前端具有出光面(1-5);
所述后端上设有若干聚光结构(1-1),各聚光结构(1-1)各自与一光源对应;
自后端的聚光结构(1-1)起,聚光器主体依次为光线上下通道(1-2),光线前后通道(1-4),以及位于光线前后通道(1-4)前端的出光面(1-5);
所述聚光结构(1-1)至少有3个,且分多行紧密排列,至少有1个所述聚光结构(1-1)其相邻的其他所述聚光结构(1-1)不少于2个,且相邻的其他所述聚光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贺仇智平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