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光学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20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光学元件,包括两个光学部,所述光学部呈弯折型,包括相互连接的聚光通道和导光通道,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反射面;所述聚光通道的一端设有多个聚光结构,所述导光通道的前端设有出射光面;所述两个光学部上下设置,且两个导光通道之间顶底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缩短了车灯光学元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减少安装所需空间;2、将现有技术的初级光学元件和次级光学元件作成一体件;3、通过开设隔槽,实现二次配光,提高配光的灵活性;通过开设尖槽,既实现了近光截止线,也简化了车灯模组的结构;4、通过开设凹槽,在一体式的车灯光学元件中同时实现远光和近光功能,使得车灯光学元件的功能多样化。

Lamp op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光学元件
本技术涉及车辆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光学元件。
技术介绍
在车灯
,车灯模组一般是指具有塑料或玻璃材质透镜或相当结构的零件作为最终出光元件,且用于汽车前照灯照明的装置。车灯光学元件是车灯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源射出的光线经车灯光学元件射出后,可形成所需的车灯光形。现有技术中的车灯模组具有初级光学元件和次级光学元件,需要通过初级光学元件和次级光学元件的两次配光调整得到所需光形,两次配光调整相比只设置一个光学元件的一次配光调整更加灵活,这是因为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光学元件的配光参数来调整光形,可调的配光参数较多,例如,可以调整初级光学元件的入光面、出光面以及次级光学元件的入光面或者出光面。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1、普遍采用具有多个聚光结构的聚光器作为初级光学元件,聚光器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加上设置在聚光器前端的透镜作为次级光学元件,这会导致车灯模组的整体尺寸增大,占用空间多;此外还需要保证两个光学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对装配精度的要求高;2、当将聚光器作为近光光学元件使用时,还需在聚光器前方设置遮光板以形成近光截止线,这会进一步导致车灯模组的结构复杂,尺寸增大;3、功能单一,只能实现近光、远光、辅助近光和辅助远光中的一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车灯光学元件,其能够有效减少安装所需空间,满足工作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光学元件,包括两个光学部,所述光学部呈弯折型,包括相互连接的聚光通道和导光通道,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反射面;所述聚光通道的一端设有多个聚光结构,所述导光通道的前端设有出射光面;所述两个光学部上下设置,且两个导光通道之间顶底相连。优选地,所述出射光面为向内侧凹陷的弧形面,两个所述出射光面相连接,形成与透镜相配合的第一出射光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射光面为光滑面。优选地,所述出射光面为向外侧凸出的弧形面,两个所述出射光面相连接,形成光滑连续的第二出射光面。优选地,所述第二出射光面为凸透镜面或者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弧形面。优选地,所述车灯光学元件上开有隔槽,所述隔槽贯通两个导光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入光面。优选地,所述出光面和入光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射光面的延伸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车灯光学元件中的一个导光通道上开有纵截面呈V型的尖槽,所述尖槽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出射光面的尖槽反射面和靠近所述第二出射光面的尖槽侧面。优选地,所述尖槽反射面和尖槽侧面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出射光面的延伸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车灯光学元件中的一个导光通道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两者之间通过连接面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射光面的延伸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凹槽开设在位于下方的导光通道的底面上。优选地,所述聚光结构为具有凹腔的聚光杯结构、曲面状结构的实心体或者向外侧凸出的凸起。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包括两个呈弯折型的光学部,缩短了车灯光学元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减少安装所需空间;2、将现有技术的初级光学元件和次级光学元件作成一体件,可以有效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安装时不再需要保证两者的相对位置精度,能够更好地确保车灯光形的稳定性,同时也减小了车灯模组的尺寸;3、通过开设隔槽,可以在一体式的车灯光学元件中实现二次配光,提高配光的灵活性;通过开设尖槽替代现有的遮光板,既实现了近光截止线,也简化了车灯模组的结构,减小了整体尺寸;4、通过开设凹槽,可以在一体式的车灯光学元件中同时实现远光和近光功能,使得车灯光学元件的功能多样化。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一;图2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二;图3是实施例一与透镜的配合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光路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光路图;图7是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8是实施例三的光路图;图9是实施例四的光路图;图10是实施例五的光路图;图11是实施例六的近光光路图;图12是实施例六的远光光路图;元件标号说明:1车灯光学元件11聚光结构12第一出射光面121光滑出射光面13聚光通道14导光通道15反射面151第一反射面152第二反射面16第二出射光面2透镜21透镜出射光面22透镜入射光面3线路板31光源4隔槽41出光面42入光面5尖槽51尖槽反射面52尖槽侧面53连接处6凹槽61后侧面62前侧面63连接面64前边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以下的描述中,以图4中的附图作为方向的参考基础,沿视图纸面向上为上方向,沿视图纸面向下为下方向,沿视图纸面朝右、第一出射光面12所在的一侧为前方向,沿视图纸面朝左为后方向,垂直于视图纸面朝里为左方向,垂直于视图纸面朝外为右方向。附图中的所有单点划线代表的是光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光学元件1,其包括两个光学部,每个光学部呈弯折型,包括相互连接的聚光通道13和导光通道14,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反射面15。聚光通道13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一端设有多个聚光结构11,导光通道14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端设有出射光面。两个光学部上下设置,且两个导光通道14之间顶底相连,即上方导光通道14的底面与下方导光通道14的顶面相连,使得车灯光学元件1看上去大致呈┣型。这样设置的车灯光学元件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得以缩短,所需安装空间也相应减小。以下为本技术的几个应用实施例:实施例一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光学部,所述光学部呈弯折型,包括相互连接的聚光通道(13)和导光通道(14),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反射面(15);所述聚光通道(13)的一端设有多个聚光结构(11),所述导光通道(14)的前端设有出射光面;所述两个光学部上下设置,且两个导光通道(14)之间顶底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光学部,所述光学部呈弯折型,包括相互连接的聚光通道(13)和导光通道(14),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反射面(15);所述聚光通道(13)的一端设有多个聚光结构(11),所述导光通道(14)的前端设有出射光面;所述两个光学部上下设置,且两个导光通道(14)之间顶底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光面为向内侧凹陷的弧形面,两个所述出射光面相连接,形成与透镜(2)相配合的第一出射光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射光面(12)为光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光面为向外侧凸出的弧形面,两个所述出射光面相连接,形成光滑连续的第二出射光面(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射光面(16)为凸透镜面或者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光学元件(1)上开有隔槽(4),所述隔槽(4)贯通两个导光通道(14),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41)和入光面(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贺仇智平桑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