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705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所述飞秒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光束依次经所述钒酸钇双折射晶体、所述衰减片及所述聚焦物镜后聚焦于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上的金属表面,并对所述金属表面进行激光抛光处理,得到光滑的抛光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通过控制相关飞秒激光加工参数,来实现金属表面的抛光,相较于现有的机械抛光方法,可实现一次大面积快速抛光和微区抛光,无需砂纸、研磨膏、化学腐蚀剂等辅助材料;且整个加工过程简单易操作,且热效应可忽略,可以实现高精度抛光;同时,由于采用非接触式加工,可以有效避免应力对金属钨样品表面的破坏和沾污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钨作为一种强度大,硬度高的难熔金属,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受到腐蚀,同时,只有在1000℃以上才出现氧化物挥发和液相氧化物,所以在冶金、化工、电子、光源、机械工业等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金属钨硬度高,当使用传统的机械研磨抛光方法时,其抛光周期长,抛光精度差、效率低且抛光过程中需要添加多种研磨剂,因此抛光的金属钨制品的价格一般较高,其中抛光成本可占去大半,而目前较为成熟的其他抛光方法中,例如离子束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等,通常需要严格的加工环境,并需要污染性的化学试剂作为辅助对样品进行抛光,存在效率低而成本高等缺点。考虑到现有的抛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选择和开发一种新的抛光金属表面的抛光方法尤为重要。激光抛光作为一种新的激光加工应用技术,具有效率高、加工区域可控、无化学污染、非接触式加工等特点,受到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常地,激光抛光是通过一束聚焦的激光照射在粗糙的金属表面,通过控制激光的能量密度和辐照时间等参数,对金属材料的粗糙表面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材料的熔沸点,从而形成一层厚度为微米量级的熔融金属层,由于材料本身的表面张力和重力的作用,该金属层会发生流动从而对表面凹陷处进行填补,与此同时,固液界面处的材料以每秒数米的速度凝固,最终获得了较为平整的抛光表面。目前,这种利用激光加热金属表面到达熔融或蒸发的抛光技术已得到深入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抛光方法仅适合对热物理性能较好的材料抛光,所用激光光源多为连续和长脉冲激光。然而当用长脉冲激光抛光钨等金属材料时,会在材料表面产生较多的热效应,使得材料温度梯度大,从而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而拉扯材料表面而形成裂纹,这种应力损伤导致抛光精度所达到的级别不高,表面粗糙度通常为微米量级。此外,其对金属的抛光效果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激光波长、光束入射角、激光扫描速度、扫描方式等,而如何精确控制多种参数使其在金属表面的固定区域内形成合适厚度的熔融金属层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如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简单易控且不损伤金属样品表面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包括飞秒激光光源、钒酸钇双折射晶体、衰减片、聚焦物镜、三维移动平台及控制计算机,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上固定有待抛光的金属,所述三维移动平台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计算机;其中:所述飞秒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光束依次经所述钒酸钇双折射晶体、所述衰减片及所述聚焦物镜后聚焦于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上的金属表面,并对所述金属表面进行激光抛光处理,得到光滑的抛光表面。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飞秒激光光源以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产生的啁啾放大脉冲作为加工光源。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飞秒激光光源为重复频率为1kHz,脉冲宽度为40fs的线偏振飞秒激光。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钒酸钇双折射晶体的光轴方向与入射的飞秒激光偏振方向具有45°的夹角,经过钒酸钇双折射晶体出射的飞秒激光被调整为共线传输、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具有固定时间延迟的飞秒激光双脉冲,且双脉冲能量相等。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焦物镜为凸透镜,所述凸透镜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均对光线具有聚焦功能,经过所述凸透镜的聚焦光斑为圆型,所述聚焦光斑的直径约为40微米。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焦物镜为平凸柱面透镜,所述平凸柱面透镜仅在一个方向上对光线具有聚焦的功能,经过所述平凸柱面透镜的聚焦光斑呈细长的椭圆形,所述聚焦光斑的长度约为10毫米。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计算机可调整所述三维移动平台的移动速度,使得照射在待抛光的金属重叠脉冲数目得以改变。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计算机可调整所述三维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使得照射在待抛光的金属区域得以改变。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待抛光的金属为钨。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钨为纯度为99.999%的单晶金属钨圆形片。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所述飞秒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光束依次经所述钒酸钇双折射晶体、所述衰减片及所述聚焦物镜后聚焦于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上的金属表面,并对所述金属表面进行激光抛光处理,得到光滑的抛光表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通过控制相关飞秒激光加工参数,来实现金属表面的抛光,相较于现有的机械抛光方法,可实现一次大面积快速抛光和微区抛光,无需砂纸、研磨膏、化学腐蚀剂等辅助材料;且整个加工过程简单易操作,且热效应可忽略,可以实现高精度抛光;同时,由于采用非接触式加工,可以有效避免应力对金属钨样品表面的破坏和沾污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机械研磨和双脉冲飞秒激光方法抛光后的金属钨表面扫描电子显微(SEM)图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机械研磨和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抛光后的金属钨表面原子力显微(AFM)图像及其对比测量结果。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钨在8.87mW激光功率的飞秒激光辐照下,被抛光样品表面与钒酸钇双折射晶体光轴方向角的变化关系。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当固定钒酸钇双折射晶体光轴方向角为45o,在不同的激光能量和扫描速度的飞秒激光入射下,金属钨表面被抛光区域的SEM图像。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飞秒激光抛光次数与抛光深度的关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飞秒激光光源110、钒酸钇双折射晶体120、衰减片130、聚焦物镜140、三维移动平台150及控制计算机160,所述三维移动平台150上固定有待抛光的金属,所述三维移动平台150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计算机16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的实现方式如下:所述飞秒激光光源110出射的激光光束依次经所述钒酸钇双折射晶体120、所述衰减片130及所述聚焦物镜140后聚焦于所述三维移动平台150上的金属表面,并对所述金属表面进行激光抛光处理,得到光滑的抛光表面。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飞秒激光光源110以掺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秒激光光源、钒酸钇双折射晶体、衰减片、聚焦物镜、三维移动平台及控制计算机,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上固定有待抛光的金属,所述三维移动平台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计算机;其中:/n所述飞秒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光束依次经所述钒酸钇双折射晶体、所述衰减片及所述聚焦物镜后聚焦于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上的金属表面,并对所述金属表面进行激光抛光处理,得到光滑的抛光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秒激光光源、钒酸钇双折射晶体、衰减片、聚焦物镜、三维移动平台及控制计算机,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上固定有待抛光的金属,所述三维移动平台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计算机;其中:
所述飞秒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光束依次经所述钒酸钇双折射晶体、所述衰减片及所述聚焦物镜后聚焦于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上的金属表面,并对所述金属表面进行激光抛光处理,得到光滑的抛光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秒激光光源以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产生的啁啾放大脉冲作为加工光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秒激光光源为重复频率为1kHz,脉冲宽度为40fs的线偏振飞秒激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钒酸钇双折射晶体的光轴方向与入射的飞秒激光偏振方向具有45°的夹角,经过钒酸钇双折射晶体出射的飞秒激光被调整为共线传输、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具有固定时间延迟的飞秒激光双脉冲,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昕杨建军郭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