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的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烧制砖瓦和耐火材料的连续式烧成窑炉。自1856年德国人霍夫曼专利技术轮窑以来,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又出现了隧道窑、辊道窑、立窑等连续式窑炉。立窑的前身是曲线窑。中国的窑炉工程师在五十年代中期专利技术的曲线窑失败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改造成立窑。虽然在结构上和操作技术上都有很大进步,但仍然还存在问题。本窑炉有五大特点第一,节约占地面积。本窑炉占地面积少而且在窑炉的顶部设有烘干室,可少用晾场或不用晾场。第二,节约能源。本窑炉的两侧设有回收冷却余热管。一方面对窑炉保温,另一方面利用回收冷却段余热,对制品进行烘干脱水。第三,提高产品质量。本窑炉设有控温控时的装置,稳定焙烧制品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焙烧。而且烧制品保温冷却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强制冷却。第四,实用能源性强。本窑炉可以烧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第五,生产品种较多。本窑炉不仅可以烧砖瓦,而且用匣驳可以烧多种其他产品。采用本窑炉建厂,既可小规模,也可大规模;既可用土办法生产也可采用机械化大规模作业。其总投资少,能耗低,见效快。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征竖式 ...
【技术保护点】
竖式窑炉有厂房[1]、窑炉体[2]、窑炉管[3],在一个整体窑管内[3]划分为热气体运行的各段程序[19、20、21、22、23、24、25、26],由于窑炉管的建造是一个竖井窑炉管[3],焙烧物的运行是从上至下与立窑基本相似,气体是从下至上靠密封的窑管[3]竖井自然产生空气对流的抽力向上移动。焙烧物向下移动,在焙烧物与气体的相对移动保持了各段一定的温度,当气体与物体发生不平衡时,就靠窑炉各部位设施调节控制。其特征就在于:1.1窑炉体上部增加了一段窑炉管作烘干、排潮,利用 窑炉内焙烧后的废烟热和冷却段[25]的有害余热,对温基进行脱水烘干,减轻晾场和另设干燥室的负担。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