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45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变速箱的主轴承润滑效果不佳等技术问题。本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用于设置在传动盘和主轴承之间,所述传动盘包括相连的环部和板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套设在环部上且用于安装主轴承的环体,所述环体的一端径向延伸形成用于与板部抵靠的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开设有油孔一,所述油孔一具有朝向板部的端口一与朝向主轴承的端口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主轴承的润滑效果。

Main bearing support structure of gear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总成一般包括传动盘、主轴承(即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夹设于传动盘与主轴承之间的主轴承支撑结构,其中传动盘包括环状的环部以及沿环部一端径向延伸形成的圆板状的板部,主轴承支撑结构包括套设于环部上环体和与板部抵靠的板体,主轴承套设于主轴承支撑结构的环体上。主轴承运行时需要油液对其进行润滑,如附图1所示,现有主轴承的润滑油液是由后润滑系统供给止推轴承后,经套设于止推轴承上的环部的第一油孔排出,再经主轴承支撑结构环体上的第二油孔排出,到达套设于主轴承支撑结构环体上的主轴承处。润滑油路路径较长,导致到达主轴承的油液量少,润滑条件苛刻,容易出现轴承磨损,影响变速箱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主轴承的润滑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用于设置在传动盘和主轴承之间,所述传动盘包括相连的环部和板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套设在环部上且用于安装主轴承的环体,所述环体的一端径向延伸形成用于与板部抵靠的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开设有油孔一,所述油孔一具有朝向板部的端口一与朝向主轴承的端口二。板部上通常连接有C1毂,油孔一可收集传动盘和C1毂高速运转时带动的油液,并将从油液输送至主轴承处,即传动盘和C1毂高速运转时带动的油液可经端口一进入油孔一内,再经端口二流向主轴承,使主轴承得到有效润滑。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主轴承支撑结构的环体上设置油孔,本专利通过在主轴承支撑结构的板体上开设油孔,改善了现有润滑油液需经后润滑系统、止推轴承和传动盘依次输送的苛刻的润滑条件,缩短了润滑油液的传送路径,可满足主轴承的润滑油液需求,提高了主轴承的润滑效果。在上述的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中,所述油孔一设置于环体上方。便于油液从端口一进入油孔一内并经端口二流出,向下滴落至主轴承处,通过主轴承外圈的转动实现主轴承的充分润滑,保障主轴承的润滑效果。在上述的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中,所述端口一高于端口二。可避免油孔一中的油液回流,提高油液从端口一流向端口二的流速,保障油液的及时供给,从而保障主轴承的润滑效果。在上述的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中,所述板体朝向板部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端口一设置于凹槽内。在油液入口端开设凹槽,便于通过凹槽收集油液,有利于提高主轴承的润滑效果。在上述的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中,所述凹槽的槽壁从槽口到槽底逐渐内缩。可保障凹槽收集的油液不外泄,从而保障油孔一中油液的流通量。优选地,端口一设置于凹槽底部,可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收集量。在上述的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中,所述环体上开设有油孔二,所述油孔二的一端端口朝向环部,所述油孔二的另一端端口朝向主轴承。使主轴承还可获得依次经后润滑系统、止推轴承和传动盘流入的油液,保障主轴承润滑油液的充分供给,同时油孔一和油孔二分别设置在板体和环体上,可提高主轴承润滑的均匀性,提高主轴承的润滑效果。在上述的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中,所述油孔二设置于环体的下侧面上。便于从后润滑系统提供的油液经环体向下流向主轴承,通过主轴承外圈的转动实现主轴承的充分润滑,保障主轴承的润滑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主轴承支撑结构的板体和环体上分别设置油孔一和油孔二,使传动盘和C1毂高速运转带动的油液可经油孔一流入主轴承,同时后润滑系统提供的油液可依次经止推轴承、传动盘、油孔二流入主轴承,保障主轴承润滑油液的充分供给,提高主轴承的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总成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安装于主轴承支撑总成中的剖视图。图中,1、传动盘;11、环部;12、板部;2、主轴承;3、环体;3a、油孔二;4、板体;4a、油孔一;4a1、端口一;4a2、端口二;4b、凹槽;5、止推轴承;6、C1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用于设置在传动盘1和主轴承2之间,传动盘1包括相连的环部11和板部12。本实施例包括用于套设在环部11上且用于安装主轴承2的环体3,环体3的一端径向延伸形成用于与板部12抵靠的板体4。传动盘1的板部12上连接有C1毂6,传动盘1的环部11内设有止推轴承5。板体4上开设有油孔一4a,油孔一4a具有朝向传动盘1板部12的端口一4a1以及朝向主轴承2的端口一4a2,油孔一4a可收集传动盘1和C1毂6高速运转时带动的油液,并将油液输送至主轴承2处,使主轴承2得到有效润滑,该润滑油液的传送路径短,可满足主轴承2的润滑油液需求,提高了主轴承2的润滑效果。同时,环体3上开设有用于供油液从传动盘1环部11一侧流向主轴承2的油孔二3a,可使主轴承2同时获得依次经后润滑系统、止推轴承5、传动盘1上开始的通孔以及油孔二3a流入的油液,保障主轴承2润滑油液的充分供给。并且,油孔一4a和油孔二3a分别设置在板体4和环体3上,可提高主轴承2润滑的均匀性,提高主轴承2的润滑效果。具体地,油孔一4a设置于环体3上方,端口一4a1高于端口一4a2,便于油液从端口一4a1进入油孔一4a内并快速经端口一4a2流出,向下滴落至主轴承2处,通过主轴承2外圈的转动实现主轴承2的充分润滑,保障主轴承2的润滑效果。油孔二3a设置于环体3的下侧面上,且油孔二3a的一端端口朝向环部11,油孔二3a的另一端端口朝向主轴承2,便于从后润滑系统提供的油液经环体3向下流向主轴承2,通过主轴承2外圈的转动实现主轴承2的充分润滑,保障主轴承2的润滑效果。板体4朝向传动盘1板部12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凹槽4b,端口一4a1设置于凹槽4b内,在油液入口端开设凹槽4b,便于通过凹槽4b收集油液,有利于提高主轴承2的润滑效果。凹槽4b的槽壁从槽口到槽底逐渐内缩,可保障凹槽4b收集的油液不外泄,从而保障油孔一4a中油液的流通量。端口一4a1设置于凹槽4b底部,可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收集量。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传动盘;11、环部;12、板部;2、主轴承;3、环体;3a、油孔二;4、板体;4a、油孔一;4a1、端口一;4a2、端口二;4b、凹槽;5、止推轴承;6、C1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用于设置在传动盘(1)和主轴承(2)之间,所述传动盘(1)包括相连的环部(11)和板部(12),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套设在环部(11)上且用于安装主轴承(2)的环体(3),所述环体(3)的一端径向延伸形成用于与板部(12)抵靠的板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4)上开设有油孔一(4a),所述油孔一(4a)具有朝向板部(12)的端口一(4a1)与朝向主轴承(2)的端口二(4a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用于设置在传动盘(1)和主轴承(2)之间,所述传动盘(1)包括相连的环部(11)和板部(12),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套设在环部(11)上且用于安装主轴承(2)的环体(3),所述环体(3)的一端径向延伸形成用于与板部(12)抵靠的板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4)上开设有油孔一(4a),所述油孔一(4a)具有朝向板部(12)的端口一(4a1)与朝向主轴承(2)的端口二(4a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一(4a)设置于环体(3)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主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一(4a1)高于端口二(4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徐鹏飞任广福杨玉龙黄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轩孚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