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99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包括中空设置的底座,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桶,处理桶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净除机构,净除机构包括过滤框,过滤框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块,处理桶内侧壁设有与滑动块相匹配的滑动槽,过滤框与滑动块外侧壁均包裹有剃油层,过滤框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与过滤框内底面之间填充有吸附剂,转盘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搅拌杆,转盘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上端延伸至处理桶外部设置,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底座上侧设有驱动螺纹套筒运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过滤框,可对排放水中所含的多种类型的油进行一次清除,效率较高的同时清除效果较强。

A double oil water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水排放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越发重视,许多工业生产公司在排放处理方面都极为重视,在油品提炼的工厂中,污水排放时的含油量是否合格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污水处理时,一般对于油污的污水处理装置只会通过静置法进行处理,即通过油水比重不同的原则,将含油的污水进行一段时间的静置,在油水分层之后在进行处理。但这种方法耗费时间且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含油污水中的油液存在状态较多,例如单纯油品、水上漂浮油品和水中含量较低的乳化状态的油等,一般的油污处理装置对于单纯油品的去除率较高,但对于后面两者的去除较为困难,这也导致在去除单纯油品之后,污水中的含油量便难以得到进一步的降低。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液去除不完全且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效完全去油的双联式油水分离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包括中空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桶,所述处理桶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净除机构,所述净除机构包括过滤框,所述过滤框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处理桶内侧壁设有与滑动块相匹配的滑动槽,所述过滤框与滑动块外侧壁均包裹有剃油层,所述过滤框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与过滤框内底面之间填充有吸附剂,所述转盘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搅拌杆,所述转盘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转动贯穿过滤框上侧壁并延伸至处理桶外部设置,所述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底座上侧设有驱动螺纹套筒运动的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根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套筒分别螺纹套设于两根螺纹杆上,所述螺纹杆下端转动连接于底座内底面,所述螺纹杆上端转动贯穿底座上侧壁并延伸至外部设置,所述底座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内侧壁,所述螺纹杆上固定套接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优选地,所述放置板下端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圈固定连接于放置板下端,所述转轴上端与轴承内侧壁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转轴转动贯穿放置板并与转轴上端同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过滤框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下端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固定筒上端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通过过滤环与固定筒上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转盘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固定盘下端对应转动环的位置设有环形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将过滤盒持续向下推送,进而可使得滤盒与处理桶内的废水充分接触,而过滤盒内填充的吸附剂可对排放污水内的油污进行充分的吸附,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可对含油污水内的单纯油品、水上漂浮油品以及低含量乳化状态的油进行较好的吸附,且较传统放置分层处理法的处理效果更强且效率更高。2.通过设置转盘,在过滤盒进行运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二电机保持转盘的缓慢旋转,转盘下端的搅拌杆可对吸附剂进行均匀搅拌,使得吸附剂的吸附均匀,避免被夹在内部的吸附剂难以接触处理水,导致吸附剂的吸附使用不均匀,进而造成吸附剂的浪费。3.通过设置剃油层,在驱动机构将过滤盒从上至下持续推动时,由于剃油层贴合处理桶内侧壁,可在过滤盒向下运动的同时,将处理桶内侧壁附着沾染的油滴进行刮除剥离,并通过吸附剂将油液吸收,避免处理桶内侧壁附着的大量油液,导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量受到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中过滤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处理桶、3过滤框、4滑动块、5滑动槽、6剃油层、7转盘、8吸附剂、9搅拌杆、10转轴、11放置板、12螺纹套筒、13螺纹杆、14第一电机、15蜗杆、16蜗轮、17轴承、18第二电机、19固定筒、20固定盘、21转动环、22环形槽、23滤板、24过滤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包括中空设置的底座1,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桶2,处理桶2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净除机构,净除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过滤框3,过滤框3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处理桶2内侧壁设有与滑动块4相匹配的滑动槽5,滑动块4与滑动槽5的匹配设置使得过滤框3在处理桶2内只能进行上下运动,而无法旋转运动。本技术中,过滤框3包括固定筒19,固定筒19下端固定连接有滤板1,固定筒19上端设有固定盘20,固定盘20通过过滤环1与固定筒19上端固定连接。本技术中,过滤框3与滑动块4外侧壁均包裹有剃油层6,具体的,剃油层6的材质可为软质橡胶,且剃油层6与处理桶2内侧壁相抵接触并可滑动,剃油层6的设置,在驱动机构将过滤盒3从上至下持续推动时,由于剃油层6贴合处理桶2内侧壁,可在过滤盒3向下运动的同时,将处理桶2内侧壁附着沾染的油滴进行刮除剥离,避免处理桶2内侧壁附着的大量油液,导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量受到影响。本技术中,过滤框3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7,具体的,转盘7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环21,固定盘20下端对应转动环21的位置设有环形槽22,转动环21和环形槽的设置可辅助转盘7进行旋转运动,并可对转盘7的旋转运动进行路径限制,转盘7与过滤框3内底面之间填充有吸附剂8,吸附剂8可为膨胀石墨,膨胀石墨具有疏水亲油性,可在水中进行选择性吸附,无论对单纯油品、水上漂浮油品还是水中低含量乳化状态的油都有极好的吸附性能,特别对水中重油具有超大的吸附量,转盘7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搅拌杆9。本技术中,转盘7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上端转动贯穿过滤框3上侧壁并延伸至处理桶2外部设置,转轴10上端转动连接有放置板11,具体的,放置板11下端设有轴承17,轴承17外圈固定连接于放置板11下端,转轴10上端与轴承17内侧壁同轴固定连接,放置板11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型号为Y160M2-2,第二电机18输出端与转轴10转动贯穿放置板11并与转轴10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本技术中,放置板1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12,底座1上侧设有驱动螺纹套筒12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两根螺纹杆13,两个螺纹套筒12分别螺纹套设于两根螺纹杆13上,螺纹杆13下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内底面,螺纹杆13上端转动贯穿底座1上侧壁并延伸至外部设置,底座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型号为SM150-150-25LFB,第一电机14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蜗杆15,蜗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包括中空设置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桶(2),所述处理桶(2)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净除机构,所述净除机构包括过滤框(3),所述过滤框(3)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所述处理桶(2)内侧壁设有与滑动块(4)相匹配的滑动槽(5),所述过滤框(3)与滑动块(4)外侧壁均包裹有剃油层(6),所述过滤框(3)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7),所述转盘(7)与过滤框(3)内底面之间填充有吸附剂(8),所述转盘(7)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搅拌杆(9),所述转盘(7)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上端转动贯穿过滤框(3)上侧壁并延伸至处理桶(2)外部设置,所述转轴(10)上端转动连接有放置板(11),所述放置板(1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12),所述底座(1)上侧设有驱动螺纹套筒(12)运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包括中空设置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桶(2),所述处理桶(2)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净除机构,所述净除机构包括过滤框(3),所述过滤框(3)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所述处理桶(2)内侧壁设有与滑动块(4)相匹配的滑动槽(5),所述过滤框(3)与滑动块(4)外侧壁均包裹有剃油层(6),所述过滤框(3)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7),所述转盘(7)与过滤框(3)内底面之间填充有吸附剂(8),所述转盘(7)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搅拌杆(9),所述转盘(7)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上端转动贯穿过滤框(3)上侧壁并延伸至处理桶(2)外部设置,所述转轴(10)上端转动连接有放置板(11),所述放置板(1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12),所述底座(1)上侧设有驱动螺纹套筒(12)运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根螺纹杆(13),两个所述螺纹套筒(12)分别螺纹套设于两根螺纹杆(13)上,所述螺纹杆(13)下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内底面,所述螺纹杆(13)上端转动贯穿底座(1)上侧壁并延伸至外部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雷杨敬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力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