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19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杯坯上釉设备领域的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通过其上的升降传动装置(3)活动连接有伸降板(2),所述伸降板(2)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能前后移动的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承接盆(5)、下表面设置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的转动轴(61)穿过移动板(4)上的避开孔(41)从下端穿入承接盆(5),所述转动轴(61)进入承接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阶梯状的海绵磨具(7),所述转动机构(6)能带动海绵磨具(7)旋转;该方案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擦拭面单一、擦拭功能稳定性低导致擦拭效果差、擦拭机构难以调节高度的问题。

A grinding device for inner glaze on cup bl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
本技术属于杯坯上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陶瓷杯内壁自动上釉机构如需杯口外包边时,既杯口上釉需与杯体外侧一致,与杯体内侧不一致时,大都采用如申请号CN201820375540.1的结构,其上釉完成后大都通过“陶瓷杯开口与皮带传送机构的皮带接触时,皮带传送机构的皮带会把陶瓷杯开口多余的釉料带走”的方式实现对杯口的擦拭,此种擦拭方式只能针对杯口正下方的多余的釉料实现清除擦拭,对杯口侧面可能沾有的釉料无法达到擦拭要求,且因为皮带传送机构的特点既皮带很难一直维持水平状态,易出现松弛不平整且易抖动从而无法保证擦拭清除效果,最终影响杯口的釉料清除效果;且当使用者需要杯口内包边时,既杯口上釉与杯内上釉一致时,原有皮带传送机构难以调节保证与杯口的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擦拭面单一、擦拭功能稳定性低导致擦拭效果差、擦拭机构难以调节高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来应对此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包括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通过其上的升降传动装置(3)活动连接有伸降板(2),所述伸降板(2)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能前后移动的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承接盆(5)、下表面设置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的转动轴(61)穿过移动板(4)上的避开孔(41)从下端穿入承接盆(5),所述转动轴(61)进入承接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阶梯状的海绵磨具(7),所述转动机构(6)能带动海绵磨具(7)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通过其上的升降传动装置(3)活动连接有伸降板(2),所述伸降板(2)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能前后移动的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承接盆(5)、下表面设置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的转动轴(61)穿过移动板(4)上的避开孔(41)从下端穿入承接盆(5),所述转动轴(61)进入承接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阶梯状的海绵磨具(7),所述转动机构(6)能带动海绵磨具(7)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磨具(7)包括支撑圆台(71),所述支撑圆台(71)上设置有第一海绵层(72),所述第一海绵层(72)上设置有第二海绵层(73),所述第二海绵层(73)的外径小于第一海绵层(72)外径6-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盆(5)包括盆体(51),所述盆体(51)的底部上、转动轴(61)进入承接盆(5)的位置设置有凸环(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开孔(41)的直径小于所述凸环(52)的内径形成有安装定位台阶,所述安装定位台阶上固定安装有限制转动轴(61)上下移动的轴承座(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杯坯上内釉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62)包括座体(621),所述座体(621)外表面中部设有凸缘(622),所述凸缘(622)的外径与凸环(52)的内径呈间隙配合。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稳华刘建华刘金卫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昂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