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511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车制动系统,其包括:制动总泵,包括缸体、与所述缸体连接的储油仓、从所述缸体的其中一端穿入缸体内部的第一活塞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缸体另一端的出油盖;所述出油盖的外侧具有第一油口,内侧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活塞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件;油管,将制动总泵的第一油口与分布在各个车轮处的制动卡钳进行连接,并能够向各个制动卡钳提供液压;以及,制动盘,所述制动盘固定于各个车轮的轮毂上;所述制动卡钳固定于卡车悬架上,并能够夹持所述制动盘的外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减速和制动过程能够相对平稳进行,无需严格且均匀地控制脚踏按压的动作行,提升了驾驶和行车的体验度,提高了制动的安全性。

A truck brak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车制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卡车生产制造
,特别是一种卡车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卡车的制动系统通常由液压控制,其包括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储存有制动液的制动总泵、分布设置在各个车轮处的分泵及其制动器;其中,制动总泵与各个分泵之间通过油管进行连接,通过制动液以提供液压驱动力。其中,盘式制动器由于其制动效果快速有效、且制动热衰退性好等多方面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中高端的卡车制动系统中。现有制动器的制动效果较为快速且急促,当脚踏制动踏板时,其能够使卡车快速停下,但这也造成了车辆骤然停止时所产生的惯性风险和行车的平顺性,司机需要严格且缓慢地控制自己的脚踏力度和按压行程才能够使得车辆的减速和制动过程平稳进行,因此,这需要司机的脚力按压动作具备良好的把控技能。而对于驾驶尚不熟练的司机而言,由于脚踏行程控制不熟练的缘故,车辆的制动过程极易出现间歇性的“前促”动作,甚至骤然刹车而导致的车内物品跌落甚至其他的人身安全问题,大大降低了驾驶和行车的体验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车制动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动器刹车过程不平稳,且难以控制力度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车制动系统,其包括:制动总泵,包括缸体、与所述缸体连接的储油仓、从所述缸体的其中一端穿入缸体内部的第一活塞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缸体另一端的出油盖;所述出油盖的外侧具有第一油口,内侧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活塞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件;油管,将制动总泵的第一油口与分布在各个车轮处的制动卡钳进行连接,并能够向各个制动卡钳提供液压;以及,制动盘,所述制动盘固定于各个车轮的轮毂上,并能够与对应的车轮同步转动;所述制动卡钳固定于卡车悬架上,并能够夹持所述制动盘的外缘,且所述制动卡钳能够保持固定不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缸体与储油仓衔接的侧壁上设置有补偿油孔和回油孔;所述缸体上对应于所述出油盖的一端为出油端,另一端为挤压端;所述第一活塞组包括位于所述缸体内部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且向外穿出所述挤压端的推杆;所述活塞的头部与所述出油盖之间形成压力腔;所述活塞的外围具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与所述缸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凹陷腔;所述活塞的头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压力腔与凹陷腔的平衡孔,且所述活塞头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贴合在所述平衡孔上的柔性封堵件;当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挤压端时,所述活塞的头部以及柔性封堵件位于所述补偿油孔和回油孔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塞的头部还固定有外伸的螺杆,所述螺杆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将所述柔性封堵件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按压在所述活塞的头部;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挤压在所述挤压环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被所述第一复位件按压在出油盖内侧上的支撑帽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帽内部的柔性密封帽;所述支撑帽包括帽壁、设置于所述帽壁一端且按压在出油盖内侧面上的支撑部,以及封堵在所述帽壁另一端的封堵端;所述帽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油口与压力腔的汇流孔;所述柔性密封帽包括贴合固定在所述封堵端上的固定部以及贴合在所述汇流孔内侧的形变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制动卡钳包括能够发生相对运动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在卡车悬架上的固定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部且一端外伸的第二活塞组,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塞组外端的第一制动衬块;所述固定座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油管连接的第二油口,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二活塞组的第一滑动腔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油口和第一滑动腔的第一输油通道;第二夹持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座连接的连接架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架内侧的第二制动衬块;所述第二制动衬块与所述第一制动衬块互相正对,且存在夹层空间,所述制动盘的外缘伸入该夹层空间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座上相对于第一制动衬块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的第二输油通道;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外缘部、第二外缘部以及衔接在两者之间的衔接板;所述第一外缘部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连接柱的第二滑动腔,所述连接柱插入第二滑动腔内;所述第二制动衬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外缘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外缘部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活塞组包括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位于第二滑动件的外端,并至少部分探出所述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腔的外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件;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时,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封堵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内端口;当所述第一制动衬块接触到所述制动盘,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受到挤压而缩短时,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内端口形成错位,并解除封堵。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制动衬块连接的外端头、固定于所述外端头内端上的插接筒,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端头外围的一圈限位环;所述第一滑动腔的外端口处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第三复位件的一端嵌入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抵在所述限位环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滑动件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插接筒的环形槽,所述第二滑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内凹的受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还设置有连接在所述第一输油通道与第二输油通道之间的第三输油通道,所述第三输油通道上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球体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球体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置腔且大于第三输油通道,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在所述球体上,另一端抵在容置腔对应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一端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车制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外缘部与固定座之间还通过导向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导向螺栓的螺栓杆末端具有螺杆段,所述固定座的外端面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螺杆段的螺孔;所述第二外缘部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螺栓杆外径的穿孔;所述导向螺栓穿过所述穿孔,并通过其末端的螺杆段与所述螺孔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复位件套于所述螺杆段的外围,其一端抵在所述第二外缘部的内侧面,另一端抵在所述固定座的外端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过程中,前期的单侧摩擦制动能够起到过渡的缓速作用,以平稳降低车速;当车身行进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在双侧摩擦制动的抱紧下实现最终停车。因此,车辆的减速和制动过程能够相对平稳进行,无需严格且均匀地控制脚踏按压的动作行,提升了驾驶和行车的体验度,提高了制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制动总泵(100),包括缸体(101)、与所述缸体(101)连接的储油仓(102)、从所述缸体(101)的其中一端穿入缸体(101)内部的第一活塞组(103),以及设置于所述缸体(101)另一端的出油盖(104);所述出油盖(104)的外侧具有第一油口(104a),内侧设置有控制阀(105);所述控制阀(105)与所述第一活塞组(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件(106);/n油管(200),将制动总泵(100)的第一油口(104a)与分布在各个车轮处的制动卡钳进行连接,并能够向各个制动卡钳提供液压;以及,/n制动盘(300),所述制动盘(300)固定于各个车轮的轮毂上,并能够与对应的车轮同步转动;所述制动卡钳固定于卡车悬架上,并能够夹持所述制动盘(300)的外缘,且所述制动卡钳能够保持固定不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总泵(100),包括缸体(101)、与所述缸体(101)连接的储油仓(102)、从所述缸体(101)的其中一端穿入缸体(101)内部的第一活塞组(103),以及设置于所述缸体(101)另一端的出油盖(104);所述出油盖(104)的外侧具有第一油口(104a),内侧设置有控制阀(105);所述控制阀(105)与所述第一活塞组(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件(106);
油管(200),将制动总泵(100)的第一油口(104a)与分布在各个车轮处的制动卡钳进行连接,并能够向各个制动卡钳提供液压;以及,
制动盘(300),所述制动盘(300)固定于各个车轮的轮毂上,并能够与对应的车轮同步转动;所述制动卡钳固定于卡车悬架上,并能够夹持所述制动盘(300)的外缘,且所述制动卡钳能够保持固定不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101)与储油仓(102)衔接的侧壁上设置有补偿油孔(101a)和回油孔(101b);
所述缸体(101)上对应于所述出油盖(104)的一端为出油端,另一端为挤压端;所述第一活塞组(103)包括位于所述缸体(101)内部的活塞(103a)以及与所述活塞(103a)连接且向外穿出所述挤压端的推杆(103b);
所述活塞(103a)的头部与所述出油盖(104)之间形成压力腔(M-1);所述活塞(103a)的外围具有凹陷区(103a-1),所述凹陷区(103a-1)与所述缸体(10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凹陷腔(M-2);所述活塞(103a)的头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压力腔(M-1)与凹陷腔(M-2)的平衡孔(103a-2),且所述活塞(103a)头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贴合在所述平衡孔(103a-2)上的柔性封堵件(103c);
当所述活塞(103a)位于所述挤压端时,所述活塞(103a)的头部以及柔性封堵件(103c)位于所述补偿油孔(101a)和回油孔(101b)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03a)的头部还固定有外伸的螺杆(103a-3),所述螺杆(103a-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挤压环(103d),所述挤压环(103d)将所述柔性封堵件(103c)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按压在所述活塞(103a)的头部;所述第一复位件(106)的一端挤压在所述挤压环(103d)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105)包括被所述第一复位件(106)按压在出油盖(104)内侧上的支撑帽(105a)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帽(105a)内部的柔性密封帽(105b);
所述支撑帽(105a)包括帽壁(105a-1)、设置于所述帽壁(105a-1)一端且按压在出油盖(104)内侧面上的支撑部(105a-2),以及封堵在所述帽壁(105a-1)另一端的封堵端(105a-3);所述帽壁(105a-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油口(104a)与压力腔(M-1)的汇流孔(105a-4);
所述柔性密封帽(105b)包括贴合固定在所述封堵端(105a-3)上的固定部(105b-1)以及贴合在所述汇流孔(105a-4)内侧的形变部(105b-2)。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卡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卡钳包括能够发生相对运动的第一夹持组件(400)和第二夹持组件(500);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0)包括固定在卡车悬架上的固定座(401)、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401)内部且一端外伸的第二活塞组(402),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塞组(402)外端的第一制动衬块(403);所述固定座(401)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油管(200)连接的第二油口(401a),所述固定座(401)的内部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二活塞组(402)的第一滑动腔(401b)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油口(401a)和第一滑动腔(401b)的第一输油通道(401c);
第二夹持组件(500)包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水龙田佳伟邓聚才许恩永王方圆向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