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35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在箱体(1)内,由实验舱壁板(10)和实验舱底板(8)围成实验舱;实验舱壁板(10)与箱体(1)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通风道(3),该循环通风道(3)上端连通实验舱上口,下端连通加热源(7)的工作区;在实验舱底板(8)上开设有连通热源(7)工作区的回风口,回风口下方设置有轴流风扇(5);试样隔板(9)安装在所述实验舱内,在试样隔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试样杯(4)的试样孔(12)。热量得到循环反复利用,能量消耗减少80%以上。较普通烘箱节约时间85-90%,从而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纺织分析试样实施快速烘干的专用装置,具体地说, 是一种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
技术介绍
H前,对纺织原料、半成品或织成品进行化学分析时, 一般将装盛试样的坩 埚或滤杯放置在普通烘箱中,试样在普通烘箱内特定的温度下烘燥至恒重。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是,第一、烘燥速度慢, 一般需要2小时左右,因此分析试 验效率低。第二、能耗高, 一般烘箱功率在3000瓦特左右,且大部分能源被浪 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 一方 面提高热能利用率,另一方面,大幅度縮短加热干燥时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包括箱体,在箱体底部安装有加热源,箱体内 安装有试样隔板,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由实验舱壁板和实验舱底板围成实验 舱;实验舱壁板与箱体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通风道,该循环通风道上端连通实验舱 上口,下端连通加热源的工作区;在实验舱底板上开设有连通热源工作区的回风 口,回风口下方设置有轴流风扇; 一层或一层以上试样隔板安装在所述实验舱内, 在试样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试样杯的试样孔。实验舱壁板为依次连接的左、右、后三块,循环通风道前端面封闭。在试样孔周围开设有一周通风孔。 在箱体上端设置有排风调节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轴流风扇的外围是热源区,风扇转动使热源产 生的热空气向四周流动。热空气通过循环通风道进入实验舱,并经过试样杯周 边的通风孔,对试样形成包围,迅速烘燥试样,然后由回风口回到轴流风扇中 心,在轴流风扇作用下被送到热源发生区,经加热后再次参与循环加热,如此 往复运动。由于热量得到循环反复利用,能量消耗减少,据测算,完成同样工 作本装覽较普通烘箱节电8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将热空气集中于试样周围 循环,使烘燥效率大幅度提高,较普通烘箱节约时间85-90%,从而明显提高了 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风流方向。 图2是显示样品搁板形状、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箱壁带有保温层2的箱体1,在箱体1底部安装有加热源7,加热源可以是电热丝,也可以是其它电热装置。箱体1内安装有试样隔板9。在箱体1内,由实验舱壁板10和实验舱底板8围成实验舱,两层试样隔板9 抽拉式安装在实验舱内。实验舱壁板10与箱体1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通风道3,该 循环通风道3上端连通实验舱上口,下端连通加热源7的工作区。具体到本实施 例,实验舱壁板10为左、右、后三块,循环通风道3前端面封闭。实验舱底板8固定在箱体1内,在实验舱底板8上开设有回风口,回风口下方设置由风扇电机6带动的轴流风扇5。如图2所示,在试样隔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试样杯4的试样孔12, 并在这些试样孔周围开设一周通风孔13。通风孔13为小孔,它们应尽量靠近试 样孔12,以便热空气与试样杯4靠得更近。当装有试样的试样杯(坩埚、滤杯 等)数量少于试样孔时,可用空试样杯或者其它物品覆盖多余的试样孔,以保 证实验舱内热空气集中从试样孔附近而不是开口的试样孔中通过。在箱体1上端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实验舱内水蒸汽的排风调节孔11。 自热源7产生的热空气,依次通过循环通风道3和试样杯杯中、周边缝隙 或/和其周边的通风孔13,然后由回风口回到轴流风扇5中心,在轴流风扇作用 下被送到热源7发生区,经加热后再次参与循环加热,如此往复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包括箱体(1),在箱体(1)底部安装有加热源(7),箱体(1)内安装有试样隔板(9),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内,由实验舱壁板(10)和实验舱底板(8)围成实验舱;实验舱壁板(10)与箱体(1)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通风道(3),该循环通风道(3)上端连通实验舱上口,下端连通加热源(7)的工作区;在实验舱底板(8)上开设有连通热源(7)工作区的回风口,回风口下方设置有轴流风扇(5);一层或一层以上试样隔板(9)安装在所述实验舱内,在试样隔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试样杯(4)的试样孔(1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实验舱壁板 (10)为依次连接的左、右、后三块,循环通风道(3)前端面封闭。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试样 孔周闺开设有一周通风 L (13)。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 (1)上端设置有排风调节孔(11)。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 上端设覽有排风调节孔(11)。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在箱体(1)内,由实验舱壁板(10)和实验舱底板(8)围成实验舱;实验舱壁板(10)与箱体(1)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通风道(3),该循环通风道(3)上端连通实验舱上口,下端连通加热源(7)的工作区;在实验舱底板(8)上开设有连通热源(7)工作区的回风口,回风口下方设置有轴流风扇(5);试样隔板(9)安装在所述实验舱内,在试样隔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试样杯(4)的试样孔(12)。热量得到循环反复利用,能量消耗减少80%以上。较普通烘箱节约时间85-90%,从而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F26B9/06GK201041455SQ20072002242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专利技术者于旭兵, 巩玉亮, 张国权, 张雪波, 朱锦福, 滕振禹, 滕锡松, 邱学明, 郑跃军 申请人: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分析专用烘燥装置,包括箱体(1),在箱体(1)底部安装有加热源(7),箱体(1)内安装有试样隔板(9),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内,由实验舱壁板(10)和实验舱底板(8)围成实验舱;实验舱壁板(10)与箱体(1)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通风道(3),该循环通风道(3)上端连通实验舱上口,下端连通加热源(7)的工作区;在实验舱底板(8)上开设有连通热源(7)工作区的回风口,回风口下方设置有轴流风扇(5);一层或一层以上试样隔板(9)安装在所述实验舱内,在试样隔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试样杯(4)的试样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权滕振禹张雪波邱学明朱锦福巩玉亮郑跃军滕锡松于旭兵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