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尚远专利>正文

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13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包含炉膛(2)、催化燃烧室(5)、左右分风管(3、3′)、左右循环风机(4),左右循环风机(4)设在催化燃烧室(5)出口处两侧,并通过左右分风管(3、3′)与炉膛(2)两端相连接,炉膛(2)底部下侧设有全封闭电加热室,其特征在于在炉膛底部蒸发区(7)进气口处设有导流腔(12),导流腔(12)出口与炉膛(2)的内腔相连接,导流腔(12)与炉膛(2)之间由辐射板(6)相隔,导流腔(12)入口与相应的分风管(3)相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漆包机烘炉,特别是一种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由中国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利公报于2002年10月9日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ZL01271695.2,为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该烘炉包含炉膛、催化燃烧室、左右分风管、左右循环风机及全封闭电加热室,全封闭电加热室设在炉膛底部下侧,左右循环风机设在催化燃烧室出口处两侧,并通过左右分风管与炉膛两端相连接。催化燃烧后的热气流通过两循环风机经分风管直接从烘炉炉膛上面的两端打入炉膛内。在实施中,发现右端(蒸发区)进入的热气流太猛,且较集中。涂漆后的铜线在蒸发区蒸发太快,容易形成真空;其二,燃烧后尚剩的微小尘粒,随热气流进入炉膛,因漆包线尚未固化,故易粘在线上,影响产品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使炉膛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加温较为柔和且更能省电的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包含炉膛、催化燃烧室、左右分风管、左右循环风机,左右循环风机设在催化燃烧室出口处两侧,并通过左右分风管与炉膛两端相连接,炉膛底部下侧设有全封闭电加热室,其特征在于在炉膛底部蒸发区进气口处设有导流腔,导流腔出口与炉膛的内腔相连接,导流腔与炉膛之间由辐射板相隔,导流腔入口与相应的分风管相连接。由于热气流通过辐射板对炉膛进行辐射加热,使炉膛内部温度更加均匀,同时经辐射加热后多余的热气流温度有所降低,再进入炉膛内部,加温较为柔和,同时热气流的热量得到了平稳利用,节能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烘炉热气流走向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含炉膛(2)、催化燃烧室(5)、左右分风管(3、3′)、左右循环风机(4),左右循环风机(4)设在催化燃烧室(5)出口处两侧,并通过左右分风管(3、3′)与炉膛(2)两端相连接,炉膛(2)底部下侧设有全封闭电加热室(1、11),在炉膛底部蒸发区(7)进气口处设有导流腔,导流腔(12)出口与炉膛(2)的内腔相连接,导流腔(12)与炉膛(2)之间由辐射板(6)相隔,导流腔(12)入口与相应的分风管(3)相连接,它们之间设有气流分风板(8)。此外,在另一分风管(3′)的底板外面设有封闭式电加热装置(10);在炉膛(2)蒸发区(7)入口处还设有电加热装置(9)。如图2所示,溶剂经蒸发后形成的溶剂蒸汽被吸入催化燃烧室(5)进行催化燃烧,其燃烧后的热气体大部分被左右循环风机(4)经左右分风管(3、3′)从炉膛(2)两端上、下部打入炉膛(2),进行循环利用。其中,从右侧分风管(3)出来的热气流,经气流分风板(8)均匀分配后进入导流腔(12),从炉膛底部打入炉膛内,其一,热气流经分风板均匀分配后,再通过辐射板(6)对烘炉蒸发区进行辐射加热,加温温柔,温度均匀;其二,热气流经辐射加热后多余的热气流温度有所降低,再进入炉膛内部,加温也较为柔和,其三,燃烧后尚剩的微小尘粒经热气流转折会在分风板前面的分风管底沉淀,并通过设在两侧的孔门(图中未画出)进行清理。此外,在另一分风管(3’)的底板外面设有封闭式电加热装置(10),这样可通过改变热气流进入炉膛(2)的温度来加速或减速烘烤漆包线的速度;在炉膛(2)蒸发区入口处设有电加热装置(9),若蒸发区温度太低,可对进入的新鲜空气加点温。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炉膛温度控制方便。2、生产的漆包线质量得到了保证。3、可生产各个级别的高档漆包线和特级漆包线。4、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包含炉膛(2)、催化燃烧室(5)、左右分风管(3、3′)、左右循环风机(4),左右循环风机(4)设在催化燃烧室(5)出口处两侧,并通过左右分风管(3、3′)与炉膛(2)两端相连接,炉膛(2)底部下侧设有全封闭电加热室,其特征在于在炉膛底部蒸发区(7)进气口处设有导流腔(12),导流腔(12)出口与炉膛(2)的内腔相连接,导流腔(12)与炉膛(2)之间由辐射板(6)相隔,导流腔(12)入口与相应的分风管(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其特征在于导流腔(12)入口与相应连接的分风管(3)管道之间设有气流分风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分风管(3′)的底板外面设有封闭式电加热装置(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其特征在于在炉膛(2)蒸发区(7)入口处设有电加热装置(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漆包机烘炉,特别是一种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其特征在于在炉膛底部蒸发区进气口处设有导流腔,导流腔出口与炉膛的内腔相连接,导流腔与炉膛之间由辐射板相隔,导流腔入口与相应的分风管相连接。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能够使炉膛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加温较为柔和的双循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炉膛温度控制方便,生产能力高,可生产各个级别的高档漆包线等优点。文档编号F26B15/10GK2641554SQ0326387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苏尚远 申请人:苏尚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尚远
申请(专利权)人:苏尚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