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燃气窜入的发动机曲轴箱用通风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本体、过滤管、防漏管;防漏管由内管、外管组成,外管由防护管、外管连接管组成,防护管为弧形结构,防漏管与刚从曲轴箱内流出的窜气接触,当内管被腐蚀到一定程度时,外管对管道内的漏油进行拦截,减轻了烧油的现象,同时改善了通风管道的密封性;外管为透明材质,工人通过透明的外管可直接看到内管的腐蚀情况,避免了管道坏掉最终导致洗车时水从曲轴箱通风管口进入机油内,使机油变质的情况发生;所述过滤管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交叉排列,所述过滤板为网状结构,过滤掉从窜气中的固体油污,使过滤管之后的管道无油渍附着,减轻了通风管道的堵塞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燃气窜入的发动机曲轴箱用通风管件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零件
,尤其涉及一种防燃气窜入的发动机曲轴箱用通风管件。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这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水气凝结在机油中,会形成油泥,阻塞油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混入润滑系统,会导致发动机零件的腐蚀和加速磨损;窜气还会使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使机油渗漏流失。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曲轴箱通风管连接曲轴箱与进气管或进气歧管之间,实现曲轴箱补充新鲜空气及曲轴箱废气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后排出。曲轴箱通风管主要功能为:防润滑油变质及防燃油稀释机油,减轻机件的磨损和腐蚀;减轻曲轴箱内气体压力,如果强制通风管堵塞,曲轴箱内部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发动机曲轴前后油封就容易漏油;使曲轴箱内废气及时排除,如果废气积累过多,1.容易固化,2.容易加剧润滑油污染及氧化,3.固化体容易堵塞润滑油油道。但是现有的曲轴箱通风管道在使用时发现,若曲轴箱通风管已老化裂开,洗车时水从曲轴箱通风管口进入机油内,会使机油变质;另外发现现有的曲轴箱通风管道若不及时清理,容易堵塞,最终造成曲轴箱内压力过高,有可能造成密封垫不能密封而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燃气窜入的发动机曲轴箱用通风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本体、过滤管、防漏管,所述防漏管设置在过滤管左侧,所述过滤管设置在通风管本体左侧;所述防漏管由内管、外管组成,所述内管由通气管、内管连接管组成,所述通气管与内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所述外管为透明材质,所述外管由防护管、外管连接管组成,所述防护管与外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所述通气管设置在防护管内部,所述通气管与防护管无连接,所述内管连接管设置在外管连接管内部,所述内管连接管与外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所述防护管为弧形结构,所述外管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A,所述连接件A通过热熔胶与外管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件A外部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过滤管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有n个,所述过滤板交叉排列,所述过滤板为网状结构,所述过滤板与过滤管为一体结构,所述过滤管左右两端的外部设置有连接件B,所述连接件B为两个,所述连接件B通过热熔胶与过滤管连接,所述连接件B的内部设有螺纹结构;所述通风管本体左侧的外部设置有连接件C,所述连接件C通过热熔胶与通风管本体连接,所述连接件C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连接件A与左侧的连接件B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右侧的连接件B与连接件C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置有过滤管,过滤管内部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交叉排列,过滤板为网状结构,过滤掉从窜气中的固体油污,使过滤管之后的管道无油渍附着,减轻了通风管道的堵塞情况;本技术设置有防漏管,防漏管由内管、外管组成,内管由通气管、内管连接管组成,通气管与内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外管由防护管、外管连接管组成,防护管与外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通气管设置在防护管内部,通气管与防护管无连接,内管连接管设置在外管连接管内部,内管连接管与外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防护管为弧形结构,防漏管与刚从曲轴箱内流出的窜气接触,当内管被腐蚀到一定程度时,外管对管道内的漏油进行拦截,减轻了烧油的现象,同时改善了通风管道的密封性;本技术的外管为透明材质,工人通过透明的外管可直接看到内管的腐蚀情况,避免了管道坏掉最终导致洗车时水从曲轴箱通风管口进入机油内,使机油变质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防漏管的右侧设置有连接件A,连接件A外部设有螺纹结构;过滤管左右两端设置有连接件B,连接件B的内部设有螺纹结构;通风管本体左侧设置有连接件C,连接件C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结构;连接件A与左侧的连接件B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右侧的连接件B与连接件C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当防漏管坏掉时可只更换防漏管,当过滤管拦截的油渍过多时,可只更换过滤管,降低了购买通风管道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漏管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管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漏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通风管本体、2.过滤管、3.防漏管、4.内管、5.外管、6.连接件A、7.过滤板、8.连接件B。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燃气窜入的发动机曲轴箱用通风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本体1、过滤管2、防漏管3,防漏管3设置在过滤管2左侧,过滤管2设置在通风管本体1左侧;防漏管3由内管4、外管5组成,内管4由通气管、内管连接管组成,通气管与内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外管5为透明材质,外管5由防护管、外管连接管组成,防护管与外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通气管设置在防护管内部,通气管与防护管无连接,内管连接管设置在外管连接管内部,内管连接管与外管连接管为一体结构,防护管为弧形结构,外管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A6,连接件A6通过热熔胶与外管连接管连接,连接件A6外部设有螺纹结构;过滤管2内部设置有过滤板7,过滤板7有n个,过滤板7交叉排列,过滤板7为网状结构,过滤板7与过滤管2内部为一体结构,过滤管2左右两端的外部设置有连接件B8,连接件B8为两个,连接件B8通过热熔胶与过滤管2连接,连接件B8的内部设有螺纹结构;通风管本体1左侧的外部设置有连接件C,连接件C通过热熔胶与通风管本体1连接,连接件C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结构;连接件A6与左侧的连接件B8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右侧的连接件B8与连接件C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实施例2当使用本技术时,将通气管与曲轴箱的出气管通过铁丝连接,再将防护管通过铁丝与通气管绑在一起,将连接件A6与左侧的连接件B8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右侧的连接件B8与连接件C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此时整个管道连接成功,窜气先经过防漏管3的通气管,之后经过过滤管2,过滤管2内的过滤板7对窜气进行过滤,固体油污附着在过滤板7上,当本技术使用时间过长之后,防漏管3的内管4被腐蚀破裂,此时外管5仍然对窜气进行拦截,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由于外管5为透明材质,工人可以直接通过外管5看到内管4的腐蚀情况,并对防漏管3进行及时更换;当防漏管3坏掉时,将连接件A6与左侧的连接件B8松开,更换防漏管3;当过滤管2拦截的油渍过多时,将右侧的连接件B8与连接件C松开,更换过滤管2,降低了购买通风管道的成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燃气窜入的发动机曲轴箱用通风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本体、过滤管、防漏管,所述防漏管设置在过滤管左侧,所述过滤管设置在通风管本体左侧;/n所述防漏管由内管、外管组成,所述内管由通气管、内管连接管组成,所述通气管与内管连接管连接,所述外管由防护管、外管连接管组成,所述防护管与外管连接管连接,所述通气管设置在防护管内部,所述通气管与防护管无连接,所述内管连接管设置在外管连接管内部,所述内管连接管与外管连接管连接,所述防护管为弧形结构,所述外管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A,所述连接件A外部设有螺纹结构;/n所述过滤管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有n个,所述过滤板交叉排列,所述过滤板为网状结构,所述过滤板与过滤管为连接,所述过滤管左右两端的外部设置有连接件B,所述连接件B为两个;/n所述通风管本体左侧的外部设置有连接件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燃气窜入的发动机曲轴箱用通风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本体、过滤管、防漏管,所述防漏管设置在过滤管左侧,所述过滤管设置在通风管本体左侧;
所述防漏管由内管、外管组成,所述内管由通气管、内管连接管组成,所述通气管与内管连接管连接,所述外管由防护管、外管连接管组成,所述防护管与外管连接管连接,所述通气管设置在防护管内部,所述通气管与防护管无连接,所述内管连接管设置在外管连接管内部,所述内管连接管与外管连接管连接,所述防护管为弧形结构,所述外管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A,所述连接件A外部设有螺纹结构;
所述过滤管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有n个,所述过滤板交叉排列,所述过滤板为网状结构,所述过滤板与过滤管为连接,所述过滤管左右两端的外部设置有连接件B,所述连接件B为两个;
所述通风管本体左侧的外部设置有连接件C。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翰东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