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37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包括淬火桶、料篮和转动机构,所述淬火桶内设置淬火介质,所述淬火桶底部设置通孔;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和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的上部设置所述传动轴,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所述传动轴的末端贯穿所述通孔至所述淬火桶的上部;所述料篮的中间端设置贯通柱,所述贯通柱的内部设置贯通槽,且所述贯通槽对应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热处理试验效率,同时热处理后不易开裂,淬硬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为检测或研究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以及在不同组织状态下的机械性能,通常需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处理效果不好,将会使试验数据不准确,出现异常组织,降低各项机械性能指标,造成材料不符合相关产品的标准要求,严重时,可直接造成试样的开裂,致使试样直接报废,试验直接失败;实验室热处理区别于大型生产单元的热处理,生产企业的热处理一般要求高效、节能、高的自动化程度,而实验室热处理要求操作精准,主要侧重于下一步的试验检测,有批量不大、效率低,需人工摇晃试样等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热处理试验效率,同时热处理后不易开裂,淬硬性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包括淬火桶、料篮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上部设置所述淬火桶,所述料篮设置于所述淬火桶内;所述淬火桶内设置淬火介质,所述淬火桶底部设置通孔;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和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的上部设置所述传动轴,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所述传动轴的末端贯穿所述通孔至所述淬火桶的上部;所述料篮的中间端设置贯通柱,所述贯通柱的内部设置贯通槽,且所述贯通槽对应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淬火桶的外壁设置冷却筒,所述冷却筒内设置冷却剂。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筒的下部设置进水阀,所述冷却筒的上部设置出水阀。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料篮的内部设置固定隔板。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料篮的外壁设置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设置有若干,且所述第一贯通孔沿所述料篮的外壁环绕阵列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料篮的底部设置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设置有若干,且所述第二贯通孔依次阵列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贯通柱的上部设置U型挂钩。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的侧边设置提升装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为无极调速减速机构件设置。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包括:淬火桶、料篮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上部设置所述淬火桶,所述料篮设置于所述淬火桶内;所述淬火桶内设置淬火介质,所述淬火桶底部设置通孔;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和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的上部设置所述传动轴,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所述传动轴的末端贯穿所述通孔至所述淬火桶的上部;所述料篮的中间端设置贯通柱,所述贯通柱的内部设置贯通槽,且所述贯通槽对应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基于以上机构,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热处理试验效率,同时热处理后不易开裂,淬硬性好。本技术中,所述淬火桶的外壁设置冷却筒,所述冷却筒内设置冷却剂;基于以上机构,所述冷却筒用于冷却淬火介质作用。本技术中,所述冷却筒的下部设置进水阀,所述冷却筒的上部设置出水阀;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冷却介质的循环,提高冷却的效果。本技术中,所述料篮的内部设置固定隔板;基于以上机构,限制样品在淬火冷却时与料篮相对移动。本技术中,所述料篮的外壁设置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设置有若干,且所述第一贯通孔沿所述料篮的外壁环绕阵列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减少转动阻力,且利于淬火介质的冷却。本技术中,所述料篮的底部设置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设置有若干,且所述第二贯通孔依次阵列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减少转动阻力。本技术中,所述贯通柱的上部设置U型挂钩;基于以上机构,便于移动所述料篮。本技术中,所述电机的侧边设置提升装置;基于以上机构,使用所述提升装置将料篮提起,取出样品。本技术中,所述电机为无极调速减速机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利于调节所述电机转动的速率。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热处理试验效率,同时增加冷却,热处理后不易开裂,淬硬性好,实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淬火桶,11、淬火介质,12、通孔,2、料篮,21、贯通柱,22、贯通槽,23、第一贯通孔,24、第二贯通孔,3、转动机构,31、电机,32、主动链轮,33、链条,34、从动链轮,35、传动轴,4、冷却筒,41、冷却剂,42、进水阀,43、出水阀,5、固定隔板,6、U型挂钩,7、提升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包括淬火桶1、料篮2和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的上部设置淬火桶1,料篮2设置于淬火桶1内;淬火桶1内设置淬火介质11,淬火桶1底部设置通孔12;上述淬火介质11中(可为水,可为油);转动机构3包括电机31、主动链轮32、链条33、从动链轮34和传动轴35,电机31为无极调速减速机构件设置;利于调节电机31转动的速率;电机31的输出端设置主动链轮32,从动链轮34的上部设置传动轴35,链条3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动链轮32和从动链轮34,传动轴35的末端贯穿通孔12至淬火桶1的上部;料篮2的中间端设置贯通柱21,贯通柱21的内部设置贯通槽22,且贯通槽22对应设置于传动轴35的外壁;便于料篮2和传动轴35的安装;淬火热处理过程:电机31带动主动链轮32转动,主动链轮32通过链条33带动从动链轮34转动,从动链轮34带动传动轴35的转动,传动轴35带动料篮2的转动,同时料篮2浸于淬火桶1的淬火介质11中,对样品进行淬火处理;料篮2底部分两种,一种为样品固定隔板5型,料篮2的内部设置固定隔板5;限制样品在淬火冷却时与料篮2相对移动;另一种为光滑型,不限制样品在淬火冷却时与料篮2相对移动,样品与样品间可相互碰撞,以便及时释放淬火应力;热处理后不易开裂,淬硬性好;料篮2的外壁设置第一贯通孔23,第一贯通孔23设置有若干,且第一贯通孔23沿料篮2的外壁环绕阵列设置;料篮2的底部设置第二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桶、料篮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上部设置所述淬火桶,所述料篮设置于所述淬火桶内;所述淬火桶内设置淬火介质,所述淬火桶底部设置通孔;/n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和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的上部设置所述传动轴,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所述传动轴的末端贯穿所述通孔至所述淬火桶的上部;/n所述料篮的中间端设置贯通柱,所述贯通柱的内部设置贯通槽,且所述贯通槽对应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桶、料篮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上部设置所述淬火桶,所述料篮设置于所述淬火桶内;所述淬火桶内设置淬火介质,所述淬火桶底部设置通孔;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和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的上部设置所述传动轴,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所述传动轴的末端贯穿所述通孔至所述淬火桶的上部;
所述料篮的中间端设置贯通柱,所述贯通柱的内部设置贯通槽,且所述贯通槽对应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桶的外壁设置冷却筒,所述冷却筒内设置冷却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材料淬火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的下部设置进水阀,所述冷却筒的上部设置出水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徐志刚田波涛王俊朋张迎涛高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寿光巨能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