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959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包括主机、与主机连接的若干根主机支架,若干根主机支架均匀间隔设置,每根主机支架的一端与主机连接,每根主机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旋翼组件,旋翼组件包括旋翼、设于旋翼外部带一腔体的环形保护罩,环形保护罩的腔体内设有若干个氦气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机翼外围增加一圈环形保护罩,并在环形保护罩内放入充气的氦气球,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受伤,也可以避免机翼出现受损现象,大幅度的增加了机翼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氦气球还可以为无人机提供一定的浮力;同时也可以降低马达的功率,使其噪音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室内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中小型无人机凭借灵活、轻小且容易隐藏而在不管是生活还是军事方面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运用广泛,在民用方面有高空摄影,灯光展览等等功能。在军用方面与其他飞行器相比价格低廉、机体小、机动灵活、无人员伤亡,起飞条件、空勤保障相对简单等优点。故其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将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这类无人机往往需要在空旷的地方,基于编程、GPS或者北斗等系统来进行定位,且噪声较大,若遇到突发事件掉落等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具有安全隐患,也对无人机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在室内、GPS信号弱或者人员密集时需要无人机,这类型的无人机就有可能造成危险。在现代城市中,高楼层建筑越来越多,人口密度也在增加,导致无人机在室内无法像在宽广地区一样实现GPS或者北斗的定位,并且在室内地形较为复杂,障碍物多,几乎无法利用GPS,并且定位不准容易出现人员伤亡以及损坏室内摆设的问题,还会对无人机机翼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能够在室内安全、低噪、精准地飞行,增加了无人机的安全系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主机、与主机连接的若干根主机支架,若干根所述主机支架均匀间隔设置,每根所述主机支架的一端与主机连接,每根所述主机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设于旋翼外部带一腔体的环形保护罩,所述环形保护罩的腔体内设有若干个氦气球,所述环形保护罩通过保护罩支架与旋翼底部的轴承连接。优选地,所述氦气球为四只,四只所述氦气球大小相等,且四只所述氦气球依次连接并形成一环形状。优选地,所述主机支架和保护罩支架均为铝合金支架,所述主机支架为六根,且主机支架的直径由根部向端部逐渐变小。优选地,所述主机上设有安装主机支架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保护罩支架为三根,所述保护罩支架的一端与环形保护罩连接,所述保护罩支架的另一端与轴承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通过在机翼外围增加一圈环形保护罩,并在环形保护罩内放入充气的氦气球,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受伤,也可以避免机翼出现受损现象,大幅度的增加了机翼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氦气球还可以为无人机提供一定的浮力;同时也可以降低马达的功率,使其噪音减小,有效提高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自身以及他人的保护,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系数,可广泛用于室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旋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中:1主机、2主机支架、3旋翼、4环形保护罩、5氦气球、6保护罩支架、7轴承、8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4,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主机1、与主机1连接的若干根主机支架2,若干根所述主机支架2均匀间隔设置,每根所述主机支架2的一端与主机1连接,每根所述主机支架2的另一端安装有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3、设于旋翼3外部带一腔体的环形保护罩4,所述环形保护罩4的腔体内设有若干个氦气球5,所述环形保护罩4通过保护罩支架6与旋翼3底部的轴承7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翼外围增加一圈环形保护罩4,并在环形保护罩4内放入充有氦气的氦气球5,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受伤,也可以避免机翼出现受损现象,大幅度的增加了机翼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氦气球还可以为无人机提供一定的浮力,能够给无人机提供稳定的提升力,减少了旋翼机能源减耗以达到提高无人机续航能力的目的;同时,由于氦气球对无人机本身提供浮力,因此降低了马达的功率,使其噪音减小。另外,采用环形保护罩4也提高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自身以及他人的保护,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系数。具体的,所述氦气球5为四只,四只所述氦气球5大小相等,且四只所述氦气球5依次连接并形成一环形状。其中,所述主机支架2和保护罩支架6均为铝合金支架,所述主机支架2为六根,且主机支架2的直径由根部向端部逐渐变小。本技术中,主机支架2和保护罩支架6均采用铝合金材料,既保证了材料的强度,也保证了整个机体重量足够轻,这样能够将马达的功率在达到预计条件下尽可能的降低,使得噪音进一步的减小,并且旋翼外的一圈氦气球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降低噪音的效果,使得整个机体更加适合在室内的飞行;并且若当无人机在室内执行任务时,极有可能会与外界动态障碍物产生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氦气对机体自身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使用铝合金材质也使得机体本身不易折断,即使折断交给专业人士换支架就可以,相比起报废整个机体,更换几根支架相对而言方便了许多,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主机1上设有安装主机支架2的安装孔8。具体的,所述保护罩支架6为三根,所述保护罩支架6的一端与环形保护罩4连接,所述保护罩支架6的另一端与轴承7连接。本技术中,采用上述安装方式使得无人机更加容易安装,通过无人机主机与主机支架连接,非专业人士不得拆开支架进行自行地安装与拆卸,这种设计让无人机的制造工艺与运输变得简单方便;工作时通过旋转旋翼来控制该无人机的起飞降落以及方向的控制。本技术使用时,采用遥控或编程等方式,对无人机下达命令,在实验中测得数据:无人机重约1.5kg,从约10米高度掉速度约为14m/s,动能约为147J,该气囊可保护旋翼不受到伤害并且保证人不被旋翼擦伤。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主机、旋翼、氦气球等均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因此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这里不再详细阐述。综上所述,该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可以减轻使用者对碰撞之后的担忧,让使用者以及群众更加的安全,也保护了机体本身,让使用者的财产更加安全,也让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地区(如演唱会等等),可以体现出该无人机的安全性能,并且使用铝合金的材质比其他材质更轻且更保护环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主机(1)、与主机(1)连接的若干根主机支架(2),若干根所述主机支架(2)均匀间隔设置,每根所述主机支架(2)的一端与主机(1)连接,每根所述主机支架(2)的另一端安装有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3)、设于旋翼(3)外部带一腔体的环形保护罩(4),所述环形保护罩(4)的腔体内设有若干个氦气球(5),所述环形保护罩(4)通过保护罩支架(6)与旋翼(3)底部的轴承(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主机(1)、与主机(1)连接的若干根主机支架(2),若干根所述主机支架(2)均匀间隔设置,每根所述主机支架(2)的一端与主机(1)连接,每根所述主机支架(2)的另一端安装有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3)、设于旋翼(3)外部带一腔体的环形保护罩(4),所述环形保护罩(4)的腔体内设有若干个氦气球(5),所述环形保护罩(4)通过保护罩支架(6)与旋翼(3)底部的轴承(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空器与旋翼结合的室内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氦气球(5)为四只,四只所述氦气球(5)大小相等,且四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佩良刘超峰江鹏宇张航董成方彤叶瑞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