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架系统、底盘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1831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架系统、底盘以及车辆,包括悬架导向机构、杠杆、减振器;以及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悬架系统工作时,当驱动机构在第一方向运行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向上推动主动端,从动端推动减振器向下运动,轮毂相对于车架的距离变大,从而增加了车架与地面的距离;当驱动机构在第二方向运行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向下拉动主动端,从动端带动减振器向上运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轮毂相对于车架的距离变小,从而减小了车架与地面的距离。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架系统,能够主动调整车架与地面的距离,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对应的调整悬架系统,从而拓展了悬架系统通过不同路面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架系统、底盘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悬架系统、底盘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的作用是传递在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整的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稳顺畅的行驶。当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复杂的颠簸起伏路面,其通过性以及对复杂路面环境的适应性将存在一定缺陷。如果底盘距离地面高度低,则车辆只适合在平整路面上高速行驶,因为底盘过低容易与地面各种突起的障碍物碰撞摩擦,通过颠簸不平路面的能力会很差;如果底盘设计过高,车辆容易通过不平整的复杂路面,通过性强,但是车辆重心过高导致行驶稳定性不好,而且迎风阻力大,整车能耗高。另外,当车辆遇到倾斜坡道时,如果斜坡角度过大,较高的重心导致车身与路面倾斜角度过大,便容易产生车辆倾覆。当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需要紧急转向时通常需要适当减速,较高的重心也容易发生倾覆、翻滚事故。车轮的轴线与底盘之间的高度仅能通过减振器或减震弹簧在行程范围内被动调节,无法主动控制车轮的轴线与底盘之间相对高度。因此,如何拓展悬架系统通过不同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系统,用于连接在车架与轮系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n悬架导向机构,其一端用于与车架铰接,另一端用于与轮系的轮毂铰接;/n杠杆,其中部用于与车架铰接;/n一端铰接在所述悬架导向机构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杠杆的从动端的减振器;以及/n用于驱动所述杠杆的主动端的驱动机构,当所述驱动机构在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向上推所述主动端,所述从动端推动所述减振器向下运动;当所述驱动机构在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向下拉所述主动端,所述从动端带动所述减振器向上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系统,用于连接在车架与轮系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架导向机构,其一端用于与车架铰接,另一端用于与轮系的轮毂铰接;
杠杆,其中部用于与车架铰接;
一端铰接在所述悬架导向机构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杠杆的从动端的减振器;以及
用于驱动所述杠杆的主动端的驱动机构,当所述驱动机构在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向上推所述主动端,所述从动端推动所述减振器向下运动;当所述驱动机构在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向下拉所述主动端,所述从动端带动所述减振器向上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所述第一横臂和所述第二横臂分别铰接在所述车架和所述轮系的轮毂之间,所述第一横臂和所述第二横臂在所述车架和所述轮系的轮毂上的铰接点不同,所述第一横臂、所述第二横臂、所述车架和所述轮系的轮毂形成四连杆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舵机、摇臂和连杆,所述摇臂的一端与所述伺服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杠杆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舵机的数量和所述摇臂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连杆的数量为一个,每个所述伺服舵机对应驱动一个所述摇臂,两个所述摇臂通过关节轴承铰接在一个所述连杆上。


5.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彬项昌乐樊伟金健侠马罡刘子铭刘春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酷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