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循环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54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保健技术领域的肢体循环按摩仪,包括上壳、两组手部按摩内托、两组指压板、按键板、第一功能板、第一气泵、下壳、钣金组合上和钣金组合下,所述上壳和下壳上下卡合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手部按摩内托包括前后相对分布的两部分托框,利用第一气囊、第一气阀、第一气泵和第一功能板配合工作,使指压板随第一气囊的膨胀和伸缩而按压手臂,再利用第二气囊、第二气阀和第二气泵控制第二气泵,使其产生气体,进而配合第二气阀带动第二气囊充放气,腿部插入脚部钣金组合内侧,指第二气囊的膨胀和伸缩与皮革套配合按压腿部,该装置无需长时间手持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按摩均匀,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肢体循环按摩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
,具体为肢体循环按摩仪。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健康保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保健器材的普及,通常人们会使用手持按摩器对自身的肢体进行按摩,但是,这种按摩形式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肢体存在病情的状况下,更是自身难以操作,需要医护人员或者家人手持辅助按摩,增加了劳动量和使用成本,不能随时随地按摩,具有局限性,另外,对于中老年人同样存在着手持按摩器的操作上不便的问题。为了满足实际需求,当前迫切亟需开发一种既操作方便,又能够改善按摩效果的肢体按摩仪,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肢体循环按摩仪,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肢体循环按摩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亟需开发一种既操作方便,又能够改善按摩效果的肢体按摩仪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肢体循环按摩仪,包括上壳、两组手部按摩内托、两组指压板、按键板、第一功能板、第一气泵、下壳、钣金组合上和钣金组合下,所述上壳和下壳上下卡合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手部按摩内托包括前后相对分布的两部分托框,两组所述手部按摩内托的前后两部分托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指压板固定布,两组所述手部按摩内托平齐固定连接在上壳和下壳组成的空腔后侧,两组所述指压板固定连接在手部按摩内托和指压板固定布的内侧之间,所述按键板固定连接在上壳内壁上,所述上壳和下壳组成的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功能板、第一气泵、第一变压器、第一气阀和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两组所述指压板固定布之间,所述第一气泵出气口、第一气阀和第一气囊之间通过软管相通连接,所述第一气泵与上壳和下壳内壁之间通过气泵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气阀与上壳和下壳内壁之间通过气阀固定架连接,所述手部按摩内托的前侧托框外表面与上壳和下壳的前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表面设置两组通槽的前壳;所述下壳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源座、保险座、手动开关和自复位开关,所述手动开关和自复位开关镶嵌固定在下壳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源座和保险座固定连接在下壳的内腔,所述下壳的后侧与钣金组合上顶面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所述钣金组合上的顶面四周固定连接有与下壳插接的脚脚粒,所述钣金组合上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的后侧设置有指示灯挡板,所述指示灯挡板固定连接在钣金组合上后侧,所述钣金组合上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脚部开关,所述钣金组合上的内侧匹配固定连接有脚部钣金组合,所述脚部钣金组合内腔固定连接有皮革套,所述脚部钣金组合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钣金组合下,所述钣金组合下为水平放置的五棱管状,所述脚部钣金组合内腔固定有第二气囊,所述脚部钣金组合前侧转动连接有脚部钣金组合盖,所述钣金组合下的两端均通过螺钉固定有侧挡板,所述钣金组合下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源座和配电盒,所述配电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功能板、第二变压器、第二气泵和第二气阀,所述第二气泵出气口、第二气阀和第二气囊之间通过软管相通连接,所述配电盒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配电盒盖,所述第二电源座电连接保险座和第一电源座,所述第一电源座电连接保险座,所述保险座电连接有手动开关和第二变压器,所述手动开关、第一变压器和第一功能板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功能板信号连接有第一气泵和自复位开关,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二功能板和第二气泵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功能板信号连接脚部开关和指示灯。进一步的,所述指压板固定布的内表面缝合有杀菌布。进一步的,所述前壳的表面通槽内表面光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脚部钣金组合为平齐间隔设置的两组类U型框。进一步的,所述钣金组合下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第一气囊、第一气阀、第一气泵和第一功能板配合工作,使指压板随第一气囊的膨胀和伸缩而按压手臂,再利用第二气囊、第二气阀和第二气泵控制第二气泵,使其产生气体,进而配合第二气阀带动第二气囊充放气,腿部插入脚部钣金组合内侧,指第二气囊的膨胀和伸缩与皮革套配合按压腿部,该装置无需长时间手持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按摩均匀,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系统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气泵控制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气泵控制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气阀驱动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气阀控制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功能板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指示灯连接图;图9为本技术指示灯控制电路图;图10为本技术手动开关控制流程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一种模式流程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种模式流程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种模式流程图;图14为本技术第一种模式自复位开关控制流程图;图15为本技术第二种模式自复位开关控制流程图图16为本技术第三种模式自复位开关控制流程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壳,2-手部按摩内托,3-指压板,4-按键板,5-第一功能板,6-第一气泵,7-气泵固定板,8-气阀固定架,9-第一变压器,10-第一气阀,11-指压板固定布,12-第一气囊,13-前壳,14-下壳,15-脚脚粒,16-自复位开关,17-钣金组合上,18-手动开关,19-保险座,20-第一电源座,21-指示灯,22-指示灯挡板,23-合页,24-皮革套,25-第二气囊,26-脚部开关,27-脚部钣金组合,28-侧挡板,29-脚部钣金组合盖,30-配电盒盖,31-第二功能板,32-第二变压器,33-配电盒,34-第二电源座,35-钣金组合下,36-第二气泵,37-万向轮,38-第二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肢体循环按摩仪,包括上壳1、两组手部按摩内托2、两组指压板3、按键板4、第一功能板5、第一气泵6、下壳14、钣金组合上17和钣金组合下35,上壳1和下壳14上下卡合并通过螺钉固定,手部按摩内托2包括前后相对分布的两部分托框,两组手部按摩内托2的前后两部分托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指压板固定布11,两组手部按摩内托2平齐固定连接在上壳1和下壳14组成的空腔后侧,两组指压板3固定连接在手部按摩内托2和指压板固定布11的内侧之间,按键板4固定连接在上壳1内壁上,上壳1和下壳14组成的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功能板5、第一气泵6、第一变压器9、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肢体循环按摩仪,包括上壳(1)、两组手部按摩内托(2)、两组指压板(3)、按键板(4)、第一功能板(5)、第一气泵(6)、下壳(14)、钣金组合上(17)和钣金组合下(3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和下壳(14)上下卡合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手部按摩内托(2)包括前后相对分布的两部分托框,两组所述手部按摩内托(2)的前后两部分托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指压板固定布(11),两组所述手部按摩内托(2)平齐固定连接在上壳(1)和下壳(14)组成的空腔后侧,两组所述指压板(3)固定连接在手部按摩内托(2)和指压板固定布(11)的内侧之间,所述按键板(4)固定连接在上壳(1)内壁上,所述上壳(1)和下壳(14)组成的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功能板(5)、第一气泵(6)、第一变压器(9)、第一气阀(10)和第一气囊(12),所述第一气囊(12)位于两组所述指压板固定布(11)之间,所述第一气泵(6)出气口、第一气阀(10)和第一气囊(12)之间通过软管相通连接,所述第一气泵(6)与上壳(1)和下壳(14)内壁之间通过气泵固定板(7)连接,所述第一气阀(10)与上壳(1)和下壳(14)内壁之间通过气阀固定架(8)连接,所述手部按摩内托(2)的前侧托框外表面与上壳(1)和下壳(14)的前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表面设置两组通槽的前壳(13);/n所述下壳(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源座(20)、保险座(19)、手动开关(18)和自复位开关(16),所述手动开关(18)和自复位开关(16)镶嵌固定在下壳(14)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源座(20)和保险座(19)固定连接在下壳(14)的内腔,所述下壳(14)的后侧与钣金组合上(17)顶面之间通过合页(23)连接,所述钣金组合上(17)的顶面四周固定连接有与下壳(14)插接的脚脚粒(15),所述钣金组合上(1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指示灯(21),所述指示灯(21)的后侧设置有指示灯挡板(22),所述指示灯挡板(22)固定连接在钣金组合上(17)后侧,所述钣金组合上(17)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脚部开关(26),所述钣金组合上(17)的内侧匹配固定连接有脚部钣金组合(27),所述脚部钣金组合(27)内腔固定连接有皮革套(24),所述脚部钣金组合(2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钣金组合下(35),所述钣金组合下(35)为水平放置的五棱管状,所述脚部钣金组合(27)内腔固定有第二气囊(25),所述脚部钣金组合(27)前侧转动连接有脚部钣金组合盖(29),所述钣金组合下(35)的两端均通过螺钉固定有侧挡板(28),所述钣金组合下(35)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源座(34)和配电盒(33),所述配电盒(3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功能板(31)、第二变压器(32)、第二气泵(36)和第二气阀(38),所述第二气泵(36)出气口、第二气阀(38)和第二气囊(25)之间通过软管相通连接,所述配电盒(33)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配电盒盖(30),所述第二电源座(34)电连接保险座(19)和第一电源座(20),所述第一电源座(20)电连接保险座(19),所述保险座(19)电连接有手动开关(18)和第二变压器(32),所述手动开关(18)、第一变压器(9)和第一功能板(5)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功能板(5)信号连接有第一气泵(6)和自复位开关(16),所述第二变压器(32)、第二功能板(31)和第二气泵(36)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功能板(31)信号连接脚部开关(26)和指示灯(21)。/n...

【技术特征摘要】
1.肢体循环按摩仪,包括上壳(1)、两组手部按摩内托(2)、两组指压板(3)、按键板(4)、第一功能板(5)、第一气泵(6)、下壳(14)、钣金组合上(17)和钣金组合下(3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和下壳(14)上下卡合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手部按摩内托(2)包括前后相对分布的两部分托框,两组所述手部按摩内托(2)的前后两部分托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指压板固定布(11),两组所述手部按摩内托(2)平齐固定连接在上壳(1)和下壳(14)组成的空腔后侧,两组所述指压板(3)固定连接在手部按摩内托(2)和指压板固定布(11)的内侧之间,所述按键板(4)固定连接在上壳(1)内壁上,所述上壳(1)和下壳(14)组成的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功能板(5)、第一气泵(6)、第一变压器(9)、第一气阀(10)和第一气囊(12),所述第一气囊(12)位于两组所述指压板固定布(11)之间,所述第一气泵(6)出气口、第一气阀(10)和第一气囊(12)之间通过软管相通连接,所述第一气泵(6)与上壳(1)和下壳(14)内壁之间通过气泵固定板(7)连接,所述第一气阀(10)与上壳(1)和下壳(14)内壁之间通过气阀固定架(8)连接,所述手部按摩内托(2)的前侧托框外表面与上壳(1)和下壳(14)的前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表面设置两组通槽的前壳(13);
所述下壳(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源座(20)、保险座(19)、手动开关(18)和自复位开关(16),所述手动开关(18)和自复位开关(16)镶嵌固定在下壳(14)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源座(20)和保险座(19)固定连接在下壳(14)的内腔,所述下壳(14)的后侧与钣金组合上(17)顶面之间通过合页(23)连接,所述钣金组合上(17)的顶面四周固定连接有与下壳(14)插接的脚脚粒(15),所述钣金组合上(1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指示灯(21),所述指示灯(21)的后侧设置有指示灯挡板(22),所述指示灯挡板(22)固定连接在钣金组合上(17)后侧,所述钣金组合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现勇张小波李学衡孙双辉牛小磊魏隆隆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优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