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颈艾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603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肩颈艾灸仪,包括用于自夹持脖颈的脖颈套、设于颈套下方的颈椎套以及用于连接脖颈套和颈椎套软体结构,所述脖颈套前端设有作用于风池穴第一熏灸部,位于第一熏灸部后端且与脖颈套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艾灸盒,所述颈椎套前端设有作用于大椎穴的第二熏灸部,所述第二熏灸部后端且与颈椎套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艾灸盒;所述软体结构可弹性变形,当脖颈套夹持脖颈后在软体结构变形力下颈椎套能够压持在人体颈椎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整个艾灸过程准确定位穴位。个艾灸过程准确定位穴位。个艾灸过程准确定位穴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颈艾灸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艾灸仪,特别涉及一种肩颈艾灸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颈椎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为此市场上出现了颈椎艾灸装置。艾灸疗法是运用艾条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但颈椎艾灸装置多数不能进行准确的颈椎穴位定位,理疗效果不够明显,其次,其佩戴不方便,采用挠性带系在脖颈上,人行走时容易晃动,颈椎艾灸装置与人体穴位所在的位置贴合度不高,容易发生移动,使用过程不舒适,同时也导致了理疗效果不佳;再次,其艾灸盒风量不能调节即艾柱烧灼速度不能调节加之没有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烫伤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肩颈艾灸仪,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肩颈艾灸仪,包括用于自夹持脖颈的脖颈套、设于颈套下方的颈椎套以及用于连接脖颈套和颈椎套软体结构,所述脖颈套前端设有作用于风池穴第一熏灸部,位于第一熏灸部后端且与脖颈套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艾灸盒,所述颈椎套前端设有作用于大椎穴的第二熏灸部,所述第二熏灸部后端且与颈椎套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艾灸盒;所述软体结构可弹性变形,当脖颈套夹持脖颈后在软体结构变形力下颈椎套能够压持在人体颈椎部。
[0005]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熏灸部包括与人体脖颈相贴合的凸台和设于凸台上的熏灸孔。
[0006]优选方案:所述脖颈套上位于凸台后端设于防烫伤的第一防护罩。
[0007]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熏灸部与第一熏灸部结构相同。
[0008]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艾灸盒包括一端开口的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端部设有风口,所述盖体可相对于盒体转动,转动后盖体能够调节风口的开度。
[0009]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艾灸盒与第二艾灸盒结构相同。
[0010]优选方案:所述脖颈套可变形且成开口的圆环状。
[0011]优选方案:所述脖颈套末端设有用于增大与人体脖颈接触面积的夹持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脖颈套和颈椎套通过所述软体结构连接,在其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得颈椎套有向运动趋势继而牢靠准确的贴附于人的颈椎部,所述脖颈套夹持住脖颈同时贴附在人体颈椎部的颈椎套辅助两者相辅相成,即便是人体活动也不会发生松动或移动,保证了本技术整个艾灸过程准确定位穴位。本技术所述的第一熏灸部和第二熏灸部结构相同其均设置有一个凸台,使得脖颈套和颈椎套凸台所述
在部的其他部位与人体皮肤离开间隙,不仅使得艾柱灼烧后的热力、药力最大限度的作用于穴位,提高艾灸的效果,而且增强了通气性,长时间艾灸也不会出汗或由于不透气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结合下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第一艾灸盒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艾柱置于第一艾灸盒后的状态图;
[0017]图4为第一防护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肩颈艾灸仪,包括用于自夹持脖颈的脖颈套2、设于颈套下方的颈椎套3以及用于连接脖颈套2和颈椎套3软体结构6,所述脖颈套2前端设有作用于风池穴第一熏灸部,位于第一熏灸部后端且与脖颈套2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艾灸盒7,所述颈椎套3前端设有作用于大椎穴的第二熏灸部4,所述第二熏灸部4后端且与颈椎套3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艾灸盒5,所述第一艾灸盒7和第二艾灸盒5内均设有艾柱8;所述软体结构6可弹性变形,当脖颈套2夹持脖颈后在软体结构6变形力下颈椎套3能够压持在人体颈椎部。优先的,所述软体结构6可以弹性薄钢板外边包裹橡胶来实现或是硬质弹性塑料来实现。所述的脖颈套2和颈椎套3通过所述软体结构6连接,在其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得颈椎套3有向运动趋势继而牢靠准确的贴附于人的颈椎部,所述脖颈套2夹持住脖颈同时有贴附在人体颈椎部的颈椎套3辅助定位,即便是人体活动也不会发生松动或移动。
[0019]具体地:所述第一熏灸部包括与人体脖颈相贴合的凸台和设于凸台上的熏灸孔9。第一熏灸部和第二熏灸部4结构相同其均设置有一个凸台,使得脖颈套 2和颈椎套3凸台所述在部的其他部位与人体皮肤离开间隙,不仅使得艾柱8灼烧后的热力、药力最大限度的作用于穴位,提高艾灸的效果,而且增强了通气性,长时间艾灸也不会出汗或由于不透气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
[0020]具体地:所述脖颈套2上位于凸台后端设于防烫伤的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阻挡所述艾灸柱灼烧的废灰,有效防止了烫伤,所述第一防护罩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部的通气隔离网。同理的,也可在在所述颈椎部上设置第二防护罩,其结构可以与第一防护罩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1]根据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场景的需要,需要改变艾柱8烧灼速度以调节艾灸温度,为此专利技术人将所述第一艾灸盒7优先设计成本技术优先的结构,具体如下:所述第一艾灸盒7包括一端开口的盒体71和盖体72,所述盒体71 端部设有风口73,所述盖体72上设有与所述风口73配合的调节孔74,所述盖体 72可相对于与盒体71转动,转动后盖体72能够调节风口73的开度。同理的,所述第一艾灸盒7与第二艾灸盒5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2]具体地:所述脖颈套2可变形且成开口的圆环状。在环状结构脖颈套2开设开口,通过脖颈套2的延展性进行扩张,以方便使用时的佩戴。进一步为了增大的夹持力,专利技术人在所述脖颈套2末端设了用于增大与人体脖颈接触面积的夹持部1。
[0023]工作原理:使用时,人工将所述环状结构脖颈套2从开口佩戴到人的脖颈上,通过软体结构6弹性变形力将所述颈椎套3能够压持在人体颈椎部,以完成本技术的靠近定位,将艾柱8点燃后置入所述第一艾灸盒7、第二艾灸盒 5内,灼烧的热气通过所述熏灸孔9精准有效作用于风池穴和大椎穴。当需要,调节风量时,只需要转动所述盖体72,改变盖体72相对于盒体71的位置,使得所述调节孔74与风口73重合度变小或变大,调节孔74与风口73重合度变小时,由于进入所述第一艾灸盒7和第二艾灸盒5的空气少所以艾柱8灼烧的慢,反之则快。当艾柱8灼烧完毕后或艾灸结束后将本技术从脖颈处取下即可。
[00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颈艾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自夹持脖颈的脖颈套(2)、设于颈套下方的颈椎套(3)以及用于连接脖颈套(2)和颈椎套(3)软体结构(6),所述脖颈套(2)前端设有作用于风池穴第一熏灸部,位于第一熏灸部后端且与脖颈套(2)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艾灸盒(7),所述颈椎套(3)前端设有作用于大椎穴的第二熏灸部(4),所述第二熏灸部(4)后端且与颈椎套(3)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艾灸盒(5),艾柱(8)置于所述第一艾灸盒(7)和第二艾灸盒(5)内部;所述软体结构(6)可弹性变形,当脖颈套(2)夹持脖颈后在软体结构(6)变形力下颈椎套(3)能够压持在人体颈椎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颈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熏灸部包括与人体脖颈相贴合的凸台和设于凸台上的熏灸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肩颈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脖颈套(2)上位于凸台后端设于防烫伤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现勇孙双辉宗俊民牛小磊万锡铭储旭问艳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优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