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休风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4699211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58
本申请涉及高炉冶炼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休风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包括计算休风过程中的高炉焦比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休风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高炉冶炼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休风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炉容为2500m3左右,入炉生矿比例高达18%以上,且使用中心加焦布料制度,炉内料面形状通常呈中间高四周低的馒头型料面结构的高炉。在高炉长时间计划休风过程中(一般休风时间8-50小时),中心加焦的高炉休风料配料方法主要包括两种,退矿法:焦炭批重不变,减少入炉矿石批重量;增大焦批法:矿石批重不变,减轻焦炭负荷。但是两类方法均存在高炉复风后炉况恢复缓慢的问题,恢复全风冶炼周期至少在1个班以上,恢复全风全氧冶炼普遍需要1天的时间,不利于高炉产能提升,增加了高炉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休风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旨在改善现有的高炉复风后炉况恢复缓慢的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下式计算休风过程中的高炉焦比K休:K休=t×α/(Fe×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根据下式计算休风过程中的高炉焦比K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下式计算休风过程中的高炉焦比K休:
K休=t×α/(Fe×T×P)+K;
将高炉休风料自下而上分为五段,分别为H0、H1、H2、H3、H4;H0段为炉缸段;H1段为炉腹段;H2段为炉腰段;H3段为炉身段;H4段为炉顶;
各段按照下列加入批数以及焦比配制休风料:
H0段加入批数为(22%~25%)×T的整数,加入焦比为(115%~125%)×K休;
H1段加入批数为(18%~20%)×T的整数,加入焦比为(105%~115%)×K休;
H2段加入批数为(20%~22%)×T的整数;加入焦比为(95%~105%)×K休;
H3段加入批数为(18%~20%)×T的整数;加入焦比为(85%~95%)×K休;
H4段加入批数为(22%~25%)×T的整数;加入焦比为(75%~85%)×K休;
其中:t为休风时间;α取值8~10吨/小时;Fe为矿石含铁量;T为高炉正常生产一周期的冶炼料批数;P为高炉正常生产时一批的矿石质量;K为高炉正常生产状态下的焦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α取值根据以下式子计算得到:
α=γ×C×M×(t2-t1)/q焦;
式中:C为冷却水的比热容,M为冷却水流量,(t2-t1)为冷却水的进出水温差,q焦为焦炭热值,γ为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取值为1.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系数γ根据休风时间进行确定,关系如下:当休风时间小于等于10小时,修正系数γ值取1.1,且休风时间每增加10小时,修正系数γ值增加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炉休风料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高炉正常生产状态下中心加焦量的占比为&;
H0段中心加焦量的占比为(70%~76%)×&;
H1段中心加焦量的占比为(80%~8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生利包锋刘立广蔡林于美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