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在电极接片之间的改进的连接结构的电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412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在电极接片之间的改进的连接结构的电极组件(ELECTROD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RODE TABS),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层压体,电极层压体包括多个单元电池,每个单元电池由正极、负极以及设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形成;和导电粘合部分,导电粘合部分将从电极层压体中包括的正极和负极之一的端部延伸的电极接片连接,其中导电粘合部分包括浆料形式的安全元件材料。

Electrod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electrode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在电极接片之间的改进的连接结构的电极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6月2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071078号的优先权和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的整体内容结合在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在电极接片之间的改进的连接结构的电极组件。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技术发展和对移动装置的需求增长,对作为能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已对能够满足各种需求的可再充电电池进行了各种研究。作为诸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之类的动力装置以及诸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之类的移动装置的能源,可再充电电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可再充电电池例如可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锂可再充电电池等。其中,因为与镍基可再充电电池相比,锂可再充电电池几乎没有记忆效应,自由充电和放电,并且具有极低的自放电率、较高的工作电压以及较高的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所以锂可再充电电池广泛用在高科技电子装置领域中。然而,当锂可再充电电池暴露于高温下,或者由于过充电、外部短路、钉子穿透、局部损坏等而在短时间内流过大量电流时,存在电池被加热并发生爆炸的风险。就是说,当电池的压力或温度升高时,会进行活性材料的分解反应和诸多副反应,从而迅速升高电池的温度,这进一步加速了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反应。最终,发生电池的温度急剧升高的热失控现象,从而导致电池着火,并且锂可再充电电池由于电池的内部压力而爆炸。因而,已讨论了在诸如过电流状态、高温状态等之类的异常工作状况下有效控制锂二次电池的各种方法。使用在电池外部安装元件的方法以及在电池内部设置材料的方法来确保稳定性。前者包括利用温度变化的正温度系数(PTC)元件、CID元件、控制电压和电流的保护电路、以及利用电池的内部压力变化的稳定通气件(safetyvent),后者包括添加能够基于电池中的温度、电压和电流变化而进行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变化的材料。当执行使用电池内部的材料的方法时,不需要额外的安装工序,并且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池,但是由于添加了材料,诸如倍率特性和电池容量之类的电池的性能会劣化,并且无法确保工作可靠性。因而,已讨论了能够在使电池性能劣化最小化的同时提供明确的电流阻挡效果的各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示例性实施方式致力于提供一种通过改进电极接片之间的连接结构,可在确保针对过充电等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足够电池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然而,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要解决的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可在本专利技术所包括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扩展。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层压体,所述电极层压体包括多个单元电池,每个单元电池由正极、负极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形成;和导电粘合部分,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将从所述电极层压体中包括的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一的端部延伸的电极接片连接,其中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包括浆料形式的安全元件材料。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可进一步包括导电材料和粘合材料。所述安全元件材料可包括气体产生材料。当所述安全元件材料是气体产生材料时,在所述气体产生材料达到分解电压时可产生气体,从而增大所述导电粘合部分的体积。所述气体产生材料可包括Li2O3。所述安全元件材料可包括正温度系数(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PTC)材料。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可以是薄膜型的。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可设置在所述电极接片的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极组件。有益效果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在电极接片之间的导电粘合部分中包括气体产生材料,可制造出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增大电阻的同时确保针对诸如过充电等之类的异常工作状态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其中图1的电极组件的电极接片结合至电极引线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沿线III-III'截取的剖面图。图4是图2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5是气体产生之后图4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全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附图和说明书本质上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申请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易于描述,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被夸大。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片之类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一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词语“上”或“上方”是指位于对象部分之上或之下,并不必然指基于重力方向位于对象部分的上侧。此外,除非明确进行相反描述,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包含”或“包括”之类的变形将理解为表明包括所述的元件,但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此外,在本申请中,短语“平面上”是指从顶部观察目标部分,而短语“剖面上”是指从侧面观察通过垂直切割目标部分而形成的剖面。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其中图1的电极组件的电极接片结合至电极引线的结构的侧视图。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100形成为其中具有不同极性的多个第一电极板110和多个第二电极板120在它们之间插置隔膜(未示出)的同时进行堆叠的结构。就是说,电极组件100可具有其中第一电极板110、隔膜和第二电极板120按顺序堆叠的堆叠型结构。在此,第一电极板110可以是在电极主体上施加有正极混合物的正极板,第二电极板120可以是在电极主体上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板。在每个第一电极板110中形成有第一电极接片112,并且在每个第二电极板120中形成有第二电极接片122。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包括电极主体107,电极主体107在平面形状上具有包括形成在四个方向上的第一外周边103、第二外周边104、第三外周边105和第四外周边106的结构。第一电极接片112从第一电极板110的电极主体107的第一外周边103延伸至外部,第二电极接片122从第二电极板120的电极主体107的第一外周边103延伸至外部。第一电极接片112可与第一电极板110一体形成,或者可通过诸如焊接等之类的结合方法连接至第一电极板110。第二电极接片122可与第二电极板120一体形成,或者可通过诸如焊接等之类的结合方法连接至第二电极板120。此外,第一电极接片112连接至第一电极引线132,从而形成第一端子133,第二电极接片122连接至第二电极引线134,从而形成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件,包括:/n电极层压体,所述电极层压体包括多个单元电池,每个单元电池由正极、负极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形成;和/n导电粘合部分,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将从所述电极层压体中包括的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一的端部延伸的电极接片连接,/n其中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包括浆料形式的安全元件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20 KR 10-2018-00710781.一种电极组件,包括:
电极层压体,所述电极层压体包括多个单元电池,每个单元电池由正极、负极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形成;和
导电粘合部分,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将从所述电极层压体中包括的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一的端部延伸的电极接片连接,
其中所述导电粘合部分包括浆料形式的安全元件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导电粘合部分进一步包括导电材料和粘合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安全元件材料包括气体产生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当所述安全元件材料是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京旼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