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CD40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354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抗CD40抗体及其用途,更详细地,提供用于治疗或预防自身免疫疾病的药学组合物以及用于抑制器官移植时免疫排斥的组合物,上述自身免疫疾病包含与CD40的新型表位特异性结合的新型抗CD40抗体作为有效成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抗CD40抗体直接靶向CD40而不靶向CD40配体,在不刺激血小板的情况下,由于阻断CD40‑CD154信号传导,表现出优异的拮抗效果,因此有望用作有效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及抑制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的制剂。

New anti-CD40 antibody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新型抗CD40抗体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抗CD40抗体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CD40信号转化途径取决于许多细胞内因子的联合调节。与TNF受体家族的其他成员相同地,CD40在与CD40和CD40L(固体CD40L或可溶性CD40L中的任一种)结合后与介导细胞内信号的TRAF2及TRAF3等的TRAF蛋白质(TNF受体因子-结合蛋白质)反应。TRAF通过例如NIK(NF-κB诱导激酶)及I-KappaB激酶(IKKα/β)将信号转化为核,最终活化转录因子NF-κB(Youngetal.(1998)Immunol.Today19:502-06)。通过Ras和MEK/ERK途径的信号化已在B细胞的子集中得到证实。包含在CD40细胞信号化的其他途径包括PI3K/Akt途径及P38MAPK途径(Craxtonetal.(1998)J.Immunol.5:439-447)。已证实通过CD40的信号化可防止细胞因凋亡而死亡(Makusetal.(2002)J.Immunol.14:973-982)。为了以组合方式诱导计划的细胞死亡,需要凋亡信号。细胞死亡信号可包括来自细胞质网应刺激等的细胞内的固有刺激、或FasL或TNFα的受体结合等的外来刺激。信号化途径复杂,其包含胱天蛋白酶3及9胱天蛋白酶等的胱天蛋白酶的活化、以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ADPribose))聚合酶(PARP)的活化。在级联过程中,Mcl-1及BCLx等的抗凋亡信号蛋白以及凋亡的X结合抑制剂(XIAP)等的IAP家族蛋白(例如)的成员被下调(Budihardjoetal.(1999)Annu.Rev.CellDev.Biol.15:269-90)。例如,树突状细胞CD40细胞信号化可以阻断FasL转换的凋亡信号(Bjorcketal.(1997)Int’lImmunol.9:365-372)。因此,基于CD40L的CD40结合及随后的CD40信号化的活化是正常免疫反应中不可少的步骤,这种CD40信号化的功能调节障碍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Ichikawaetal.(2002),J.Immunol.169:2781-7及Mooreetal.(2002)J.Autoimmun.19:139-45)。并且,CD40/CD40L相互作用在炎性进行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例如,CD40或CD40L在人类及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均过表达。CD40刺激诱导基质降解酶的表达及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类型中的组织因子的表达。进而,CD40刺激诱导IL-1、IL-6及IL-8等的促炎细胞因子、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等的粘附分子的生成。CD40/CD40L相互作用的抑制防止动物模型中的动脉粥样硬化。CD40是出现在正常及新生儿B细胞、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APCs)、内皮细胞、单核细胞、CD8+T细胞及上皮细胞的表面的55kDa的细胞表面抗原。CD40抗原还在活化的T细胞、活化的血小板、发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嗜酸性细胞、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及其他非淋巴性细胞类型中表达。根据表达CD40的细胞的类型,结扎可诱导细胞内粘附、分化、活化及增殖。例如,CD40与其同源配体CD40L(也表示为CD154)的结合刺激B-细胞增殖及分化为其浆细胞、抗体的生成、同种转换及B-细胞记忆再生。在B细胞分化过程中,CD40在前体B-细胞上表达,但在分化为浆细胞时消失。CD40配体虽在活化的T细胞的细胞表面得到确认(Fenslowetal.(1992)J.Immunol.149:655;Laneetal.(1992)Eur.JImrrauraol.22:2573;Noelleetal.(1992)Proc.Natl.Acad.Sci.USA89:6550),但通常在静止的人的T细胞上不表达。CD40L是与TNF-α具有同源性的II型跨膜糖蛋白(Armitageetal.(1992)Nature357:80andSpriggsetal.(1992)J.Exp.Med.176:1543)。CD40L的胞外域在跨膜区附近包含两个精氨酸残基,其提供用于产生配体的可溶性形式(sCD40L)的潜在蛋白水解切割部位。CD40L的过表达在啮齿类模型中诱导起类似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疾病(Higuchietal.(2002)J.Immunol.168:9-12)。相反,活化的T细胞上功能性CD40L的缺乏诱导X-结合的高(hyper)-IgM综合征(Allenetal.(1993)Science259:990;andKorthaueretal.(1993)Nature361:539)。另一方面,1型糖尿病是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代谢紊乱疾病并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机制是基于T细胞的β细胞(βcell)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生成不足,导致血糖控制失败。根据2014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的统计,38700万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将有59200万人患有糖尿病。2014年,有4900万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相当于每7秒就有一名患者死于糖尿病。其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方法。第一种胰岛素替代疗法(Insulin-replacementtherapy)是一种积极的胰岛素治疗法,其在短期内有效但不能成为根本疗法。从长远来看,胰岛素疗法不能防止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预防由此产生的并发症。第二种免疫学方法(Immunologicalapproaches)是最近的疾病改良疗法(DiseaseModifyingTherpies)之一,通过免疫细胞的攻击破坏β细胞,并为了防止由此产生的1型糖尿病的发展,使用免疫调节或免疫耐受技术。例如,存在一种通过使用对β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疫苗来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的方法。这种免疫学方法虽可以防止或延迟β细胞的进一步破坏,但通常患者诊断为1型糖尿病时期,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仅残留约10-20%的β细胞。因此,与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相比,使用免疫耐受诱导方法的该方法对更容易患病的潜在患者更有效。在抗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的情况下,也只对患病初期患者有效,因此其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并且可能影响全身免疫系统,从而可产生副作用。在第三种再生方法(Regenerativeapproaches)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怀孕或肥胖等情况所需代谢要求,β细胞的数量可增加。已知这是由于胰腺的内分泌或非内分泌细胞分化、或β细胞自身增殖。在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中,据报告,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peptidase4,DPP4)抑制剂和质子泵(Proton-pump)抑制剂可增加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胃泌素(gastrin),从而诱导β细胞增殖并治疗糖尿病,再生方法仍需大量研究,尚无临床应用事例。第四种胰岛移植方法(Allogeneic/Xenogene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CD40抗体表位,其特征在于,由CD40氨基酸序列中的Glu58、Cys59、Leu60、Pro61、Cys62、Gly63、Glu64、Ser65、Glu66及Phe67的CD40氨基酸残基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1 KR 10-2017-00683501.一种抗CD40抗体表位,其特征在于,由CD40氨基酸序列中的Glu58、Cys59、Leu60、Pro61、Cys62、Gly63、Glu64、Ser65、Glu66及Phe67的CD40氨基酸残基组成。


2.一种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与包含CD40氨基酸序列中的Glu58、Cys59、Leu60、Pro61、Cys62、Gly63、Glu64、Ser65、Glu66及Phe67的CD40氨基酸残基的表位特异性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与上述CD40的结合是拮抗CD40的拮抗性抗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CD40是灵长类CD4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由序列1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以及由序列2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
上述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包含序列3的HCDR1、序列4的HCDR2及序列5的HCDR3的氨基酸序列作为互补决定区序列;
上述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包含由序列6的LCDR1、序列7的LCDR2及序列8的LCDR3的氨基酸序列表示的序列作为互补决定区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抗CD40抗体选自由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灵长类抗体、人源化抗体及人抗体组成的组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抗CD40抗体选自由多聚体抗体、异二聚体抗体、半二聚体抗体、四价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及单链抗体组成的组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原结合片段选自由Fab、F(ab)2、Fab’、F(ab’)2、F(ab’)3、Fd、Fv及结构域抗体组成的组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由保藏编号为KCLRF-BP-00336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进一步与选自由治疗剂、前药、肽、蛋白质、酶、病毒、脂质、生物修饰剂、药物及聚乙二醇组成的组中的物质共轭。


12.一种产生抗CD4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人以外的动物注射由CD40氨基酸序列中的Glu58、Cys59、Leu60、Pro61、Cys62、Gly63、Glu64、Ser65、Glu66及Phe67的CD40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CD40抗体表位的步骤,上述抗CD40抗体或其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政圭金正植
申请(专利权)人: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