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车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03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运车箱体,其包括:车架,车架的一端与车身焊接相连,车架另一端与弯曲的围板焊接相连,围板上开设若干罩壳安装孔,车架和围板的下方设有与之焊合的车架底板;由车架、围板和车架底板围设而成的箱体容置腔,箱体容置腔包括:左侧的泵体容置室、中央的电池容置室和右侧的配重容置室;设置于泵体容置室内的泵体罩壳,泵体罩壳侧围开设多个条状散热孔;设置在电池容置室内的电池罩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互相隔离的泵体容置室、电池容置室和配重容置室,使箱体整体结构分区明显,便于检修,同时将箱体焊接在车架底板上,配合开设的安装孔固定罩壳,使罩壳固定更加稳固,其造型简单明了,提高了装配效率。

A transfer car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运车箱体
本技术属于转运车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运车箱体。
技术介绍
转运车是对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搬运车辆,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传统转运车的货叉水平设置,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两货叉在叉架的带动下延门架同步升降,将货物抬起或放下。在需要将散装的货物由货柜或其他货物容器中倾倒出时,传统叉车通过偏载货柜和货物容器,使其倾倒的方式实现。现在市面上很多转运车箱体部分结构复杂,在需要检修或者维修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装配的时候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因为箱体的固定方式不稳固,易出现箱体晃动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明了、固定稳固的转运车箱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转运车箱体,通过设置互相隔离的泵体容置室、电池容置室和配重容置室,使箱体整体结构分区明显,便于检修,同时将箱体焊接在车架底板上,配合开设的安装孔固定罩壳,使罩壳固定更加稳固,其造型简单明了,提高了装配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运车箱体,其包括:车架,车架的一端与车身焊接相连,车架另一端与弯曲的围板焊接相连,围板上开设若干罩壳安装孔,车架和围板的下方设有与之焊合的车架底板;由车架、围板和车架底板围设而成的箱体容置腔,箱体容置腔包括:左侧的泵体容置室、中央的电池容置室和右侧的配重容置室;设置于泵体容置室内的泵体罩壳,泵体罩壳侧围开设多个条状散热孔;设置在电池容置室内的电池罩壳,电池罩壳的上方设有与之铰接的电池箱盖,电池箱盖的一侧设有卡合插扣,电池罩壳在与卡合插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卡合插座,卡合插扣插设在卡合插座内;设置在配重容置室的配重罩壳,配重罩壳栓接在围板和电池罩壳上,配重罩壳内部设有焊接在车架底板上配重块,配重罩壳中央开设控制杆穿出孔,配重容置室范围内的车架底板上焊接有控制杆支座,控制杆支座上栓接有从控制杆穿出孔内穿出的控制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泵体容置室、电池容置室和配重容置室互相隔离。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池箱盖上设有凹陷的提拉把手。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控制杆的下方与转向车轮相连。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泵体罩壳和电池罩壳的下方与车架底板焊接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互相隔离的泵体容置室、电池容置室和配重容置室,使箱体整体结构分区明显,便于检修,同时将箱体焊接在车架底板上,配合开设的安装孔固定罩壳,使罩壳固定更加稳固,其结构简单明了,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运车箱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运车箱体内部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运车箱体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车架10,车身11,围板12,罩壳安装孔13,车架底板14,箱体容置腔20,泵体容置室30,电池容置室40,配重容置室50,泵体罩壳60,条状散热孔61,电池罩壳70,电池箱盖71,卡合插扣72,卡合插座73,提拉把手74,配重罩壳80,配重块81,控制杆穿出孔82,控制杆支座90,控制杆100,转向车轮1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请一并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运车箱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运车箱体内部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运车箱体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一种转运车箱体,其包括:车架10,车架10的数量设置为一左一右对应的2组,用以支撑车身11,车架10的一端与车身11焊接相连,车架10另一端与弯曲的围板12焊接相连,围板12上开设若干用于安装罩壳的罩壳安装孔13,车架10和围板12的下方设有与之焊合的车架底板14,由车架10、围板12和车架底板14围设形成箱体容置腔20,箱体容置腔20包括:左侧的泵体容置室30、中央的电池容置室40和右侧的配重容置室50,围设而成的箱体容置腔20结构简明、稳固,便于在其中设置其他部件,而互相区分的泵体容置室30、电池容置室40和配重容置室50,将箱体的功能分开来,使箱体整体结构分区明显,便于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区分和维护。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泵体罩壳60设置于泵体容置室30内,泵体容置室30内部安置用以驱动转运车上下运动的泵体,泵体罩壳60侧围开设多个条状散热孔61,用以对内部的泵体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散。电池罩壳70设置在电池容置室40,电池罩壳70内部安置用以驱动转运车移动的电池组,电池罩壳70的上方设有与之铰接的电池箱盖71,电池箱盖71的一侧设有卡合插扣72,电池罩壳70在与卡合插扣7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卡合插座73,卡合插扣72插设在卡合插座73内,电池箱盖71上设有凹陷的提拉把手75,电池箱盖71可以翻转,方便维护人员检修,卡合插扣72和卡和插座73扣合,将可翻转的电池箱盖71固定在电池罩壳70上。值得一提的是,配重罩壳80设置在配重容置室50内,配重罩壳80内部设有焊接在车架底板14上的多组配重块81,用以平衡转运车的重心,防止因货叉上的货物过重导致转运车倾倒。配重罩壳80中央开设控制杆穿出孔82,配重容置室50范围内的车架底板14上焊接有控制杆支座90,控制杆支座90上栓接有从控制杆穿出孔82内穿出的控制杆100,控制杆100的下方与转向车轮101相连,通过操作控制杆,带动转向车轮101转动,可以实现转运车的转向。进一步地,配重罩壳80栓接在围板12和电池罩壳70上,泵体罩壳60和电池罩壳70的下方与车架底板14焊接相连,与车体焊接相连的罩壳箱体其稳固性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同时设置的可翻转箱盖亦能满足平常地检修,而通过多个罩壳安装孔固定的配重罩壳,固定稳固,不会在转运过程中产生晃动松脱。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运车箱体,其特征包括:/n车架,所述车架的一端与车身焊接相连,所述车架另一端与弯曲的围板焊接相连,所述围板上开设若干罩壳安装孔,所述车架和围板的下方设有与之焊合的车架底板;/n由所述车架、围板和车架底板围设而成的箱体容置腔,所述箱体容置腔包括:左侧的泵体容置室、中央的电池容置室和右侧的配重容置室;/n设置于所述泵体容置室内的泵体罩壳,所述泵体罩壳侧围开设多个条状散热孔;/n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室内的电池罩壳,所述电池罩壳的上方设有与之铰接的电池箱盖,所述电池箱盖的一侧设有卡合插扣,所述电池罩壳在与所述卡合插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卡合插座,所述卡合插扣插设在所述卡合插座内;/n设置在所述配重容置室的配重罩壳,所述配重罩壳栓接在所述围板和电池罩壳上,所述配重罩壳内部设有焊接在所述车架底板上配重块,所述配重罩壳中央开设控制杆穿出孔,所述配重容置室范围内的车架底板上焊接有控制杆支座,所述控制杆支座上栓接有从所述控制杆穿出孔内穿出的控制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车箱体,其特征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的一端与车身焊接相连,所述车架另一端与弯曲的围板焊接相连,所述围板上开设若干罩壳安装孔,所述车架和围板的下方设有与之焊合的车架底板;
由所述车架、围板和车架底板围设而成的箱体容置腔,所述箱体容置腔包括:左侧的泵体容置室、中央的电池容置室和右侧的配重容置室;
设置于所述泵体容置室内的泵体罩壳,所述泵体罩壳侧围开设多个条状散热孔;
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室内的电池罩壳,所述电池罩壳的上方设有与之铰接的电池箱盖,所述电池箱盖的一侧设有卡合插扣,所述电池罩壳在与所述卡合插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卡合插座,所述卡合插扣插设在所述卡合插座内;
设置在所述配重容置室的配重罩壳,所述配重罩壳栓接在所述围板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