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75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包括机架和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的间距与小车相对两侧之间的间距相适配,小车在左右移动时,小车上的两侧会与两个所述导轨的第二限位面相接触,能够限制小车左右晃动;同时两个第二限位条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条并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的宽度与小车的宽度相适配,小车进入到安放区左右晃动时,两侧的第二限位条限制小车左右晃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与小车左右限位的精度,对于小车的停放位置定位更加准确,满足精确物料放置要求。

A positioning device fo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标的活动。物料搬运对仓库作业效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物料搬运也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目前一般通过物料收集车1’来运送物料,如图1所示,在停放位置的地面上固定有限位条2’,物料收集车1’运送到指定地点后,物料收集车1’的前端碰到限位条2’上,限制物料收集车1’向推进方向移动,来限制物料收集车1’的推进位置。但是现有的物料收集车在左右方向上没有限位机构,不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准确定位,会导致物料收集车出现左右横溢、晃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物料收集车只有前进方向的限位,物料收集车左右方向不能准确定位。(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机架和两个导轨;所述机架包括机架本体、第一限位条和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限位条,所述机架本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限位条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上,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条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内侧均形成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小车的相对两侧配合;两个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条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条的一端,两个所述导轨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于地面上,并分别沿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导轨的内侧均形成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小车的相对两侧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小车的相对两侧设有横梁,所述小车相对两侧的底端均设有至少一个行走轮;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横梁的外壁面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所述行走轮的外侧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设于所述小车相对两侧的横梁的外壁面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设于所述小车相对两侧的行走轮的外侧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小车上,并向所述小车的外侧延伸;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条配合用于限制小车朝向第一限位条移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条配合的一端设有缓冲机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条的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条的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与所述横梁的外侧设置的限位夹配合,所述限位夹能够沿所述限位槽的深度方向伸缩。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夹包括弹性件和凸块,所述第二限位条的外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另一端与所述凸块相连,所述凸块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槽为V形槽,所述V形槽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条的第一斜面和相对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条内壁面的连接处形成过渡圆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条内壁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条内壁面的夹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钩料杆和驱动机构,所述钩料杆包括连接杆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杆转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横杆,所述横杆垂直于所述横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垂直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转动至朝上位置时能够钩挂所述横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导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条一端形成导向斜面,两个所述导向斜面形成扩口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包括机架和两个导轨,机架上设有第一限位条和两个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能够限制小车沿推进方向移动,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轨的间距与小车相对两侧的间距相适配,小车在两个导轨之间左右移动时,小车的相对两侧会与导轨的第二限位面相接触,两个导轨能够限制小车左右晃动;同时两个第二限位条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条并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的间距与小车的宽度相适配,这样在小车进入到两个第二限位条之间左右晃动时,两侧的第二限位条与小车相接触,限制小车左右晃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与小车左右限位的精度,对于小车的停放位置定位更加准确,满足精确物料放置要求。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物料收集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小车与定位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小车与定位装置配合定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小车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小车与定位装置配合的剖视图;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夹与第二限位条配合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小车与定位装置配合定位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物料收集车,2’、限位条;1、小车,11、行走轮,12、限位块,13、横梁,131、安装槽,14、横杆,2、机架,21、机架本体,22、第一限位条,23、第二限位条,231、第一限位面,232、限位槽,2321、第一斜面,2322、第二斜面,2323、过渡圆弧,24、安放区,3、导轨,31、导向斜面,32、第二限位面,4、限位夹,41、弹性件,42、凸块,5、钩料杆,51、连接杆,52、限位杆,6、马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2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车1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机架2和两个导轨3;所述机架2包括机架本体21、第一限位条22和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限位条23,所述机架本体2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限位条22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21上,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2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条22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23的内侧均形成第一限位面231,所述第一限位面231用于与所述小车1的相对两侧配合;两个所述导轨3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于地面上,两个所述导轨3的内侧均形成第二限位面32,所述第一限位面32用于与所述小车1的相对两侧配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小车1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机架2和两个导轨3,两个所述导轨3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机架2上设有第一限位条22和两个第二限位条23,两个第二限位条23平行并间隔设置,在小车1朝向第一限位条22的推进时,小车1先经过两个导轨3,小车1在两个导轨3之间移动,如果出现向左或向右晃动的情况时,小车1的相对两侧会与对应侧的导轨3的第二限位面32相接触,导轨3的第二限位面32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机架和两个导轨;/n所述机架包括机架本体、第一限位条和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限位条,所述机架本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限位条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上,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条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内侧均形成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小车的相对两侧配合;/n两个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条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条的一端,两个所述导轨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于地面上,并分别沿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导轨的内侧均形成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小车的相对两侧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机架和两个导轨;
所述机架包括机架本体、第一限位条和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限位条,所述机架本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限位条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上,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条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内侧均形成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小车的相对两侧配合;
两个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条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条的一端,两个所述导轨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于地面上,并分别沿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导轨的内侧均形成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小车的相对两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设于所述小车相对两侧的横梁的外壁面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设于所述小车相对两侧的行走轮的外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小车上,并向所述小车的外侧延伸;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条配合用于限制小车朝向第一限位条移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条配合的一端设有缓冲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小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向小车外侧延伸一端的下侧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条具有相互垂直的前端面和顶面,所述第一表面压合在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前端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再璋张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